配色: 字号:
皮肤病必背
2018-05-25 | 阅:  转:  |  分享 
  
1.表皮主要构成细胞:角质形成细胞2.表皮由外胚层分化而来,属复层鳞状上皮,分五层:A.基底细胞层B.棘细胞层:4-8层多角形细胞C.
颗粒层:1-3层梭形细胞D.透明层:2-3层扁平境界不清,无核细胞。E.角质层:5-20层无生物活性的扁平、无核细胞3.皮肤附属
器: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4.原发性皮损: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对皮肤性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1)斑疹:皮肤黏膜的
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cm。直径达到或超过1cm时,称斑片。分红斑
、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或脱失)斑及出血斑(2)斑块:为丘疹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扁平皮损,中央可有凹陷。
见于银屑病等。(3)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特殊皮损:斑丘疹、丘疱疹、丘脓疱疹(4)风团:为真皮
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皮损可成红色或苍白色,周围常有红晕,一般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可由化脓菌或非感染性炎症引起。见于
荨麻疹。(5)水疱和大疱:水疱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直径一般小于1cm,大于1cm者称大疱,内容物含血液者称血疱
。(6)脓疱: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脓液的腔隙性皮损,可由细菌(如脓疱疮)或非感染性炎症(如脓疱型银屑病)引起。(7)结节:为局限
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成圆形或椭圆形,可隆起于皮面,亦可不隆起,需触诊方可查出,触之有一定硬度或浸润感。(8)囊肿:为含有液体或
粘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一般位于真皮或更深位置,可隆起于皮面或仅可触及。5.继发性皮损:是由原发性皮损自然演变而来,或因搔抓
、治疗不当引起。(1)糜烂:局限性表皮或粘膜上皮缺损形成的红色湿润创面,常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因损害较表浅,愈后
一般不留瘢痕。(2)溃疡:局限性皮肤或黏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深达真皮或更深的位置,可由感染、损伤、肿瘤、血管炎等引起。愈后留有疤痕
。(3)鳞屑:为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的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4)浸渍:皮肤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导致
表皮变软变白,常见于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下的皮肤部位,如湿敷较久、指趾缝等皱褶处。(5)裂隙:也称皲裂,为线状的皮肤裂口,可深
达真皮,常因皮肤炎症、角质层增厚或皮肤干燥导致皮肤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牵拉后引起。好发于掌跖、指趾、口角等部位。(6)瘢痕:真皮或
深部组织损伤或病变后,由新生的结缔组织增生修复而成。分为增生性和萎缩性。(7)萎缩:为皮肤的退行性变,发生于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因表皮厚度或真皮和皮下结缔组织减少所致。表皮萎缩为局部表皮菲薄,成半透明羊皮纸样,有细皱纹;真皮萎缩为局部皮肤凹陷,皮纹正常;皮
下组织萎缩为皮下脂肪组织减少所致的明显凹陷。(8)痂:由皮损中的浆液、脓液、血液与脱落组织、药物等混合干涸后凝结而成。(9)抓痕:
也称表皮剥脱,为线状或点状的表皮或深达真皮浅层的剥脱性缺损。多伴有渗出、脱屑或血痂。常见于瘙痒性疾病。(10)苔藓样变:因反复搔抓
、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6.抗组胺药:⑴H1受体拮抗剂:有与组胺相同的乙基胺
结构,因此能与组胺争夺相应靶细胞上的H1受体,产生抗组胺作用。可以对抗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呼吸道分
泌增加、血压下降等效应,此外尚有一定的抗胆碱及抗5-羟色胺作用。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扑尔敏、苯海拉明、多虑平、塞康啶、异丙嗪、酮
替芬。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阿司咪唑(息斯敏)、特非那丁、氯雷他定(开瑞坦、百为坦)、西替力嗪(西可韦、比特力、仙特敏)、咪唑斯
汀(皿治林)⑵H2受体拮抗剂:与H2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可拮抗组胺引起的胃液分泌,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血管扩张作用和抗雌激素作用。常
用药物: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西斯塔。可与H1受体拮抗剂治疗慢性荨麻疹、皮肤划痕征。西米替丁能增强细胞免疫力和抗雄激素作用
。7.糖皮质激素:作用:抑制免疫、抗炎、抗毒、抗休克和抗肿瘤作用。适应症:常用于变应性皮肤病(药疹、严重急性荨麻疹、过敏性休克、
接触性皮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大疱性皮肤病等),某些严重感染性皮肤病(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征、麻风
反应等),在有效抗生素应用的前提下,也可短期使用。应用方法:剂量和疗程应根据不同疾病及个体情况而定。剂量分小剂量(强的松〈30毫克
),用于较轻病如接触性皮炎、多形性红斑。中等剂量(强的松30毫克-60毫克),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天疱疮、类天疱疮等。大剂
量(强的松〉60毫克),用于较严重患者如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药疹等。冲击疗法:用于危重病例如过敏性休克、狼疮脑病,甲基泼尼松龙
0.5-1.0g/d,加入5%或10%葡萄糖中静滴,连用3-5天用原剂量口服维持治疗。皮内注射:斑秃、扁平苔藓、瘢痕疙瘩、囊性痤疮
、结节性痒疹、DLE。副作用:长期应用后,易感染(病毒、真菌、结核、细菌)、高血压、糖尿病、胃、十二指肠溃疡或穿孔、消化道出血、骨
质疏松、骨折或骨缺血性坏死、白内障等,一般均有满月脸、痤疮、多毛、皮肤萎缩纹等副作用。8.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⑴正确选用药物的种
类:根据病因、病理变化和自觉症状选择药物。①化脓性皮肤病,易选抗菌药物;②真菌性皮肤病,选抗真菌药物;③变态反应性疾病,选糖皮质激
素或抗组胺药;④瘙痒者选用止痒剂;⑤角化不全者选用角质促成剂;⑥角化过度者选用角质剥脱剂。⑵正确选择外用药物的剂型①急性期:仅有红
斑、丘疹、水疱而无糜烂渗出者选用洗剂、粉剂;有大量渗出或糜烂溃疡,宜用溶液作冷湿敷;有糜烂,渗出不多则用糊剂;②亚急性期:有糜烂但
无渗出或仅有小量渗出,伴有结痂,首选糊剂;无糜烂,仅有红斑、丘疹、水疱、轻度皮肤增厚,适用乳剂、洗剂;③慢性期:角化过度、皮肤增厚
、苔癣样变,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等。④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用酊剂、乳剂。⑶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应当针对患者的个体情
况如年龄、性别、既往用药反应等向患者详细解释使用方法、使用时间、部位、次数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等。9.单纯疱疹-病因:①
属于DNA病毒②分型:HSV-Ⅰ型和HSV-Ⅱ型;HSV-Ⅰ型:生殖器以外的皮肤粘膜(如口周)及脑部的感染;HSV-Ⅱ型:生殖器
部位的皮肤粘膜和新生儿的感染;③传染源:无症状的带菌者;④传播方式: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性接触传播⑤对外界抵抗力不强:56℃加
热30分钟,紫外线照射5分钟,乙醚等脂溶剂均可灭活。⑥HSV在体内不产生永久免疫力;10.复发性单纯疱疹-临表:①诱因:发热性疾病
、月经、过度疲劳等;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②好发部位:口周、唇红、鼻孔附近、外阴等;③皮损特点:群集性小丘疹和水疱,可相互融合,数天
后水疱破溃呈糜烂面;④病程:有自限性,1-2周可消退。11.带状疱疹-典型表现:①前驱症状: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患
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②皮疹特点:患处常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群集的小水疱或丘疱疹。疱液澄清,沿某一周围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基底常
绕以红晕。一般不超过躯干中线,多在身体的一侧。③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④自觉症状:神经痛。
⑤病程:2~3周,老年人3~4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12.脓疱疮-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
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化脓性炎症。13.接触传染性脓疱疮(寻常型脓疱疮)临表:①多见于学龄前儿童;②传染性强(自身+他人)
③皮损好发于颜面、口鼻周围④典型皮损:初起为红色斑点或小丘疹,迅速转变成脓疱,脓液呈袋状坠积,周围有红晕,疱壁易破,露出糜烂面,表
面有蜜黄色痂;常因搔抓使相邻脓疱向周围扩散或融合,不留瘢痕。⑤严重者可有全身中毒症状⑥并发症:淋巴结(管)炎、败血症、急性肾炎。1
4.寻常狼疮临表:①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②好发于面部,尤其是鼻及颊部其次是颈部臀部和四肢;③皮损初为鲜红或褐红色粟粒大小的结节,触
之较软,稍隆起,结节表面薄嫩,用探针稍用力即可刺入,容易贯通(探针贯通现象),玻片压诊呈棕黄色,如苹果酱颜色(苹果酱现象);结节可
增大增多并相互融合成大片红褐色浸润性损害(狼疮结节),可覆有大片叶状鳞屑。④愈后遗留萎缩性疤痕,瘢痕上又可出现新皮损,与陈旧皮损并
存,是本病的另一个特征;⑤慢性经过,可迁延数年或数十年不愈。15.毛囊炎、疖和痈病因:病原菌多为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偶见表
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胞菌属、大肠杆菌等单独或混合感染。16丹毒和蜂窝织炎病因:①丹毒: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诱发因素:皮肤损伤、营
养不良、酗酒慢性肝病、糖尿病②蜂窝织炎:由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继发于外伤、溃疡、其他局限性化脓性感染。17.皮肤结核病
病因:人型结核杆菌或牛型结核杆菌18头癣治疗: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包括服药、搽药、洗发、剪发、消毒等五个方面,疗程2个月左右。19.
体癣和股癣:红色毛癣菌20.手癣和足癣:红色毛癣菌。手足癣临床一般分三型:①水疱鳞屑型:好发于指趾间、掌心、足跖及足侧。初起为
针头至绿豆大的深在性水疱,疱液清,壁厚而发亮,不易破,可融合成多房性水疱,撕去疱壁可露出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水疱干燥后呈现领
圈状脱屑。皮损可不断向周围蔓延,病情稳定时以脱屑为主。自觉瘙痒明显,主要发生在夏季。②角化过度型:好发于足跟及掌跖部。局部多干燥,
皮损处角质增厚,表面粗糙,纹理加深,易发生皲裂、出血,皮损还可向足背蔓延。一般无瘙痒,有皲裂时痛。③浸渍糜烂型:好发于指趾间,皮肤
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并露出潮红糜烂面甚至裂隙。有瘙痒,易继发细菌感染时有臭味,易引起淋巴管炎、蜂窝组织炎或丹毒。21.黄癣/
白癣/黑点癣/脓癣鉴别:①发病年龄:儿童及成人/儿童/儿童及成人/儿童②致病菌:许兰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动物源
性)/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小孢子菌属③临床特点:红色斑点-薄片状鳞屑-碟形黄痂,毛发失光,易折断,有臭味。/群集红色丘疹-灰白
色鳞屑斑,有卫星状损害,头发出头皮2-4mm断,有白发鞘。/散在鳞屑性灰白色斑,渐扩大成片,头发出头皮断,呈小黑点/化脓性毛囊炎→
炎性肿块→蜂窝状排脓小孔,毛发松动、易拔。④愈后:青春期不愈,萎缩性疤痕。/青春期自愈,不留疤痕。易发展为脓癣。/可久病不愈,部分
青春期可愈,留局灶性脱发和点状疤痕。/可遗留疤痕⑤真菌镜检:发内与毛发平行菌丝、关节孢子,黄癣痂内充满厚壁孢子和鹿角状菌丝/围绕
毛发排列的圆形小孢子。/发内呈链状排列的圆形大孢子./发外孢子⑥伍氏灯:暗绿色荧光/亮绿色荧光/无荧光22.湿疹的分类:⑴急性湿疹
:①发病部位:多见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外露部位,对称分布,重者可弥漫全身。②皮疹特点:表现为原发性和多形性皮疹。常在红斑基
础上有针头到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严重时有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如继发感染,可形成脓疱、脓液、脓痂、淋巴结肿大,甚至有
发热等全身症状。③自觉症状:瘙痒剧烈。⑵亚急性湿疹:经急性发作后,红肿及渗出减轻,但仍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皮疹呈暗红色,可有少许
鳞屑及轻度浸润。⑶慢性湿疹:表现为皮肤肥厚,表面粗糙,呈苔藓样变,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23.特殊类型的湿疹:1手部湿疹2乳房湿疹3
外阴、阴囊和肛门湿疹4钱币状湿疹24.急性湿疹与急性接触性皮炎的鉴别:急性湿疹/急性接触性皮炎:①病因:复杂,多属内因,不易查清
/多属外因、有接触史②皮损特点:原发性多形疹,无大疱及坏死、炎症较轻、境界不清/较单一,境界清楚、可有大疱及坏死、炎症较重③发
病部位:对称、泛发、任何部位/局限于接触部位④主要症状:瘙痒剧烈,一般不痛/痒或灼热感或痛⑤病程:较长、易复发/较短、去
病因后较快痊愈⑥斑贴试验:阴性/多阳性25.慢性湿疹与慢性单纯性苔藓的鉴别:①病史:常由急性演变而来,有反复发作的亚急性史,
急性期先有皮损后有痒感/多先有痒感,搔抓后出现皮损②病因:各种内外因素/神经精神因素为主③皮损特点:圆锥状,米粒大小灰褐色丘疹,
融合成片,浸润肥厚,有色素沉着/多角形扁平丘疹,密集成片,呈苔癣样变,边缘见扁平发亮丘疹④部位:任何部位,多发于面、手足、四肢及
外阴/多发于颈项、腰骶部、肘膝关节伸侧⑤演变:可急性发作/慢性、干燥26Williams诊断标准(异位皮炎):⑴必备标准:持续1
2个月的瘙痒。⑵辅助标准(大于或等于3个):①2岁前发病(4岁以下小儿不适用)②屈侧皮肤有湿疹(包括肘窝、腘窝、踝前或颈周,10岁
以下儿童包括颊部)③全身皮肤干燥史④有可见的身体屈侧皮肤湿疹样皮损⑤个人史中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哮喘或花粉症,或一级亲属中有过敏性疾
病史。27.荨麻疹病因:病因复杂,常见病因如下:①食物:鱼虾、蟹、蛋类等。②药物: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磺胺等。③感染:病毒
、细菌、真菌、寄生虫。④物理因素:冷、热、日光、摩擦等物理刺激。⑤动物及植物因素:昆虫叮咬、吸入动物皮屑、花粉等。⑥精神因素:精神
紧张,乙酰胆碱释放而致病。⑦内脏和全身性疾病:风湿热、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等。⑧其它因素:吸入物,妊娠或月经周期均可引起发病。28
荨麻疹临表:⑴急性荨麻疹:、皮疹特点:①鲜红或苍白色的风团,大小不等,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孤立或散在,可扩大并融合成片,发生
及消退均较快,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此起彼伏,不断发生,消退后不留痕迹。②瘙痒剧烈。③可伴有全身症状:过敏性休克样症状(心慌
,烦躁,恶心,呕吐,血压下降)、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泄)、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困难,窒息);如患者伴有高热、寒战、脉速
等全身中毒症状,应特别警惕有无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的可能。④血常规检查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若有严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常
增高。⑵慢性荨麻疹:皮损反复发作持续6周以上,全身症状轻,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生,常达数月或数年之久。有时急性发作,类似急性荨麻疹
。部分患者发作有一定的规律,如季节周期性,月经周期性等。⑶特殊类型的荨麻疹:①皮肤划痕征;②寒冷性荨麻疹;③胆碱能性荨麻疹;④日光
性荨麻疹;⑤压力性荨麻疹29.药疹的药物因素:任何一种药物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引起药疹。引起药疹常见药物为:①抗生素②解热镇痛药③
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④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等⑤各种生物制剂⑥抗痛风药物⑦中药30.药疹发病机制:⑴免疫性反应①I型:荨麻疹、血管性水
肿、过敏性休克等②II型: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③III型:血管炎、荨麻疹、血清病及血清病样综合征④IV型;湿疹样及麻疹样药
疹、剥脱性皮炎⑵非免疫性反应①免疫效应途径的非免疫活化,药理作用或药物直接诱导炎症介质的释放②过量反应如甲氨喋呤引起口腔溃疡,白
细胞减少等③蓄积作用如碘、溴剂痤疮;砷角化、色素沉着④参与药物代谢的酶缺陷或抑制⑤光毒性反应31.变态反应性药疹的特点:①只发
生于少数过敏体质的服药者②皮疹的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及毒理作用无关,与用药量无一定的相关性;高敏状态下,甚至极小剂量的药物也可诱发严重
的药疹;③有一定的潜伏期,初次用药一般约需4-20日出现临床表现,已致敏者再次用药数分钟至24小时之内即可发生④临床表现复杂,皮疹
形态各异,一种药物致敏同一患者的不同时期可发生不同类型药疹⑤在高敏状态下可发生交叉过敏及多价过敏现象;⑥病程有一定的自限性,抗过敏
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常有效。32药疹-临表:⑴固定型药疹:①常见药物:解热镇痛类、磺胺类,四环素类或巴比妥类。②发病部位:皮肤、粘膜交
界处,手足背,躯干。③皮损特点:圆形或椭圆形的水肿性暗紫红色斑疹,1-4cm,境界清楚,绕以红晕,常为单个,偶为多个,重则出现水疱
、糜烂、甚至感染。④自觉症状:瘙痒,感染后出现疼痛。⑤停药一周,红斑可消退,遗留灰黑色色素沉着斑。⑥再次服药,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原处
出现类似皮损,向周围扩大,并可出现更多处皮损。⑵荨麻疹型药疹⑶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⑷湿疹型药疹⑸紫癜型药疹⑹多形性红斑型药疹⑺大疱
性表皮松解性药疹⑻剥脱性皮炎型药疹⑼痤疮样药疹⑽光感性药疹⑾药物超敏反应综合症33药疹-诊断依据:①有明确的用药史;②有一定的潜伏
期;③除固定型药疹,皮疹多对称分布,颜色鲜红;④瘙痒明显;⑤排除与皮损相似的其他皮肤病及发疹性传染病34.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诊断
:①药疹②血液学异常(嗜酸性粒细胞≥1000/L或异形淋巴细胞阳性)③系统受累(淋巴结肿大,直径≥2cm,肝炎、间质性肾炎、间质性
肺炎、心肌炎),同时符合上三条诊断标准的病例可确诊。35.药疹的治疗:①停用一切可疑致敏的药物及结构相似的药物②加速致敏药物的排泄
③尽快消除药物反应,防止和及时治疗并发症。注意药物的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36重症药疹的抢救:原则为及时抢救,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
缩短病程。⑴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⑵预防和治疗感染①谨慎选用抗生素②注意真菌感染⑶加强支持疗法②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低蛋白血症
③若粒细胞降低、贫血、衰竭,可少量多次输血④注意眼、外阴护理⑤注意大剂量激素引起的副作用⑷加强护理及外用药治疗。37.银屑病:分为
寻常型、关节病型、脓疱型及红皮病型38.寻常型银屑病-临表:①皮损:绿豆大小红色斑丘疹,或融合成斑块,表面覆多层鳞屑,见蜡滴现象、
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现象。②形态:钱币状,环状,不规则的地图状,砺壳状,点滴状。③部位: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由其是肘膝和骶尾部,对
称④特殊部位皮损:头发成束状,面部呈脂溢性皮炎样,皱褶部呈湿疹样,甲部呈顶针样。⑤自觉症状:不同程度瘙痒。分期:①进行期:旧皮损不
消,新皮损不断出现可见同形反应②稳定期:病情相对稳定,基本上无新疹③退行期:皮损炎症浸润渐消退39.过敏性紫癜-临表;本病多见于
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⑴前驱症状:上呼吸道感染、低热、全身不适等。⑵皮疹:皮肤粘膜出现瘀点、出血性紫斑,针尖至黄豆大小,部分
可融合。⑶好发部位:损害多见于下肢,以小腿伸侧为主。⑷分型:①单纯型:仅累及皮肤者;②关节型:并发关节酸痛、肿胀、活动受限,以膝、
踝关节多见;③腹型:脐周和下腹部出现绞痛,可伴恶心、呕吐、便血等;④肾型: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可反复发作成慢性肾炎。⑤混合
型:上述各型合并存在。⑸病程:长短不一数月至1-2年,常复发,除严重并发症外,一般预后良好诊断:根据皮疹为瘀点、出血性斑丘疹,损害
为多形性,小腿伸侧为主,血液学检查正常。应注意关节型、腹型、肾型紫癜等。治疗①寻找并消除致病因素,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寄生虫病,去除
病灶(扁桃体炎、龋齿等),避免服用可疑药物及食物。②单纯型紫癜可服用降低血管通透性的药物,如维生素C、钙剂等。③对关节型紫癜可试用
非激素类抗炎及氨苯砜,羟氯喹,解热镇痛药等。④对腹型、肾型紫癜,除上述治疗外,对症处理。可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
胺)。40.结节性红斑-临表:①前驱症状:开始可有发热、肌痛和关节酸痛②皮疹:双胫前对称发生疼痛性结节,表面皮肤逐渐发生红色隆起,
直径1cm-5cm,有压痛。一般经数周可自行消退,不破溃,不留痕迹。③患者多为青年或中年女性,好发于春秋季节。部分患者结节持久不退
,称为慢性结节性红斑或迁延性结节性红斑。治疗:①寻找并去除病因,如链球菌感染,结核感染。②急性期有发热者,应卧床休息,可选用羟氯喹
,沙利度胺。③对症治疗:疼痛明显者可服非糖皮质激素类抗炎剂,如吲哚美辛、布洛芬、阿司匹林等。④重者可用泼尼松15-30mg/d,症
状缓解后逐渐减量至停药。41.慢性单纯性苔藓-临表:①发病情况:局限型,中青年多见,播散型成年人及老年人多见。②分布:局限型好发
于小腿、腕、踝、颈后侧、肘部、腰胝、眼睑、外耳、会阴等部位。播散型皮损广泛分布于全身多处。③皮损:先有局部皮肤阵发性瘙痒,搔抓后迅
速出现成群粟粒至米粒大小的扁平丘疹,圆形或多角形,渐融合形成境界清楚的损害,呈皮纹加深、皮嵴隆起的苔藓样变,淡红、褐黄色或正常肤色
,表面光滑或有不易刮除的鳞屑,没有渗出倾向,伴有抓痕、血痂及色素沉着。④症状:患者自觉阵发性剧烈瘙痒,夜间加重,甚至可以影响工作、
睡眠。⑤病程:呈慢性,时轻时重,易复发42.盘状红斑狼疮-临表:典型皮损为扁平或微隆起的附有粘着性鳞屑的盘状红斑或斑块,剥去鳞屑可
见其下的角栓和扩大的毛囊口,后渐中央萎缩、色素减退,而周围多色素沉着。皮损常累及面部,特别是鼻背、面颊,亦可累及耳廓、唇部、头部。
头皮受累可致永久性瘢痕性脱发。自觉症状无或轻微瘙痒灼热感,曝光可使皮损加重或复发。全身症状无或轻微,少数患者可有低热、乏力或关节痛
等。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血沉加快、ANA滴度升高、明显关节痛等表现时,有发展为SLE的可能,应密切监测。若皮损仅累及头面部者为局限
性DLE,若累及躯干及手足四肢时则称播散性DLE。本病病程慢性,极少数损害晚期可继发鳞状细胞癌。43.皮肌炎-皮肤表现:特征性皮损
有⑴框周紫红色斑:以双上眼睑为中心的水肿性紫红色斑片,可累及面颊和头皮,具有很高的诊断特异性。⑵Gottron丘疹:即指指关节、
掌指关节伸侧的扁平紫红色丘疹,多对称分布,表面附着糠状鳞屑,约见1/3患者。⑶皮肤异色症:部分患者面、劲、上胸躯干部在红斑鳞屑基础
上逐渐出现褐色色素沉着、点状色素脱失、点状角化、轻度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称为皮肤异色症或异色性皮肌炎。44性传播疾病:性传播
疾病指主要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传播的一组传染性疾病,不仅可在泌尿生殖器官发生病变,而且还可通过淋巴系统侵犯泌尿生殖器官
所属的淋巴结,甚至通过血行播散侵犯全身重要组织和器官。45.常见病原体及临床特征:①淋病-淋球菌-尿道刺激症状,尿道口溢脓②尖锐
湿疣-人类乳头瘤病毒-乳头状、菜花状赘生物③非淋菌性尿道炎-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轻度尿道炎、急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少量稀薄浆液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④梅毒-梅毒螺旋体-一期硬下疳,二期掌跖梅毒疹,三期树胶肿⑤生殖器疱疹-单纯疱疹病毒-外阴簇集水疱、反复发作⑥艾滋病-免疫缺陷病毒-免疫缺陷、条件致病菌感染、恶性肿瘤46性病传播途径:①性行为途径:同性或异性性交是主要传播方式,占95%以上。其他的性行为包括口交、肛交、手淫、接吻、触摸等增加了感染机会。②间接接触途径③血液和血制品途径④母婴垂直途径⑤医缘性途径⑥器官移植、人工受精途径⑦其他途径:媒介昆虫、空气、食物和水等47我国重点防治的八种性传播疾病:梅毒、淋病、艾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疮疹、软下疳及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其中梅毒、淋病及艾滋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而其余五种为《卫生部性病防治管理办法》规定的作为重点监测的性病。48.淋菌性尿道炎:表现为急性尿道炎,初起为尿道口红肿、发痒、轻微刺痛,并有稀薄透明粘液流出,24h后,分泌物变粘稠,为深黄色或黄绿色脓液,并有尿道刺激症状,还可伴发腹股沟淋巴结炎、包皮炎、包皮龟头炎或嵌顿包茎。49.淋菌性尿道炎/非淋菌性尿道炎/念珠菌性尿道炎/滴虫性尿道炎鉴别:①潜伏期:3-5天/1-3周/不定/不定②症状:重/轻/无/无③尿道分泌物:量多、脓性/量少、稀薄/量大、豆渣样/量大、泡沫状④病原体: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白念珠菌/滴虫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