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秘秦可卿(连载)十一

 江山携手 2018-05-25

 写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如此聪明美丽的一个女子,为何会偏偏选择上吊自缢呢?但凡再忍耐些,坚强些,挺一挺,可能这个坎就过去了?何必如此草率地要结束自己年轻而美丽的生命呢?难道世间还有比生命更美好的东西吗?

秦可卿的自缢轻生,倒不是说她是一个看重名节的人,在她的内心,永远是性情至上,感情至上,但她又不可能完全置身于当时俗世的流言之外,且她的性格,是兼有黛玉和宝钗两个人的性格特征。在她的身上,既有薛宝钗的雍容大度,沉重识理,更有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心高气傲,气量窄,心思重,有此性格特征的人,其自杀轻生的概率是大大高过其他性格特征的人。

那么,凭什么说秦可卿的性格特征有林黛玉的影子呢?《红楼梦》第十回回目叫“金寡妇贪利权受辱,张太医论病细穷源”,里面有尤氏与金寡妇的一大段对话。其中,尤氏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婶子,你是知道那媳妇的,虽则见人有说有笑,会行事,他可心细,又心重,不拘听见个什么话,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这病就是打这个秉性上头思虑来的。”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秦可卿确实是个心思很重的人,这恰恰像林黛玉的性格。有此种性格特征的人,一旦听闻自己和公公的乱伦之事被婆婆知道了,而且婆婆扬言还要将这事告诉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你说,秦可卿这样心高气傲,思虑深重的女子,当此之时,还能有别的选择吗?随随便便从哪里听到一句话都要度量三日五夜的人,遭此变故,自然会忧思成灾,惶惶不可终日。

正如她自己对王熙凤说的那样,“任凭是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婶子,我知道我这病不过是挨日子。”什么病,完全是心病,什么心病,婆婆发现了自己和公公的私情,如此沸反盈天的丑事像一块巨石般压得她抬不起头来,仿佛一切命中注定,已经难以挽转,也许,惟有一死,才能保全自己的一些颜面。我们可以这样说,在秦可卿和自己的“闺蜜”王熙凤说这番话的时候,几乎已经在心里怀了必死之心了。

这两个贾府中最有才干的女子平日里惺惺相惜,今日一方遭此劫数,难免有“兔死狐悲”之感慨,但好在王熙凤是个刚强惯了的人,始终在一旁强颜欢笑,但一旁的贾宝玉见秦氏病成这样,早已心中犹如万箭攒心,止不住潸然泪下。宝玉为何如此动容悲伤呢?他和秦可卿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一种特殊关系呢?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回过头来说说尤氏,从她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知道,她对于自己这个儿媳妇是多么地了解,她的脾气秉性,真让她摸得透透的,可是,她既然如此熟悉秦可卿的脾气秉性,还要故意让丫鬟宝珠传话告诉秦可卿自己已经知道了这桩丑事,这是尤氏的心机和手段,她是存心要让秦可卿消失的,当然消失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离开贾珍,离开宁府;二是离开人世,结束自己的一生,一了百了。她料到秦可卿心性高傲,断不会苟且偷生,所以,惟有一死,才是秦可卿消失的最终选择。

整个事件中,尤氏不费一刀一兵,甚至不用自己冲锋陷阵,抛头露面,只需要静静地躲在幕后操纵,就把秦可卿给喀嚓了,尤氏的老辣狡诈可见一斑。如果套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在这场残酷的“婚姻保卫战”中,尤氏兵不血刃地便取得了胜利。秦可卿人虽然死了,但看见贾珍一副如丧考妣,恨不得代秦氏去死的那份伤悲,尤氏料想自己是无论如何难以比及的,从这一点上说,尤氏觉得自己终究是个失败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