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堂】杨明臣:如何写好小楷(3)

 陇上撷英斋 2018-05-25


二、王羲之《乐毅论》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大书法家,出生于山东琅琊(今临沂),因官至右军将军,故世称“王右军”。王羲之七岁学书,初师卫夫人,后师蔡邕、张芝、钟繇,其小楷主要取法钟繇,而在完善楷书、丰富笔法、美化字形等方面又取得了新的成就。其代表作有《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像赞》、《孝女曹娥碑》等,墨迹久已失传,现存法帖皆为后世勾勒摹写之刻本。以上诸帖皆精妙绝伦,难分高下,后世书家推崇并不相一致。这里以《乐毅论》为范本加以分析。

王羲之《乐毅论》局部

王羲之《乐毅论》局部

王羲之《乐毅论》局部

《乐毅论》文词为三国魏夏侯泰初所撰,内容是讲战国时期的燕国名将乐毅及其征讨齐国的故事。王羲之以小楷书之,并转与其子官奴(有人考证其为王献之)。至唐中宗时,真迹辗转流入太平公主之手。后为一咸阳老妪乘乱窃走,县吏追寻,妪乃警惧,投入灶下,化为灰烬,至此真迹永绝于世。《乐毅论》摹本在唐代已有数种,后世翻刻不下十余种,以现在能见到的相比较,明万历年间吴廷摹刻本最为佳善,编入《余清斋帖》,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据传此帖为吴廷根据唐初褚遂良审定真迹绢摹本所刻,帖末有“异僧权”三字,“异”为隋代朱异的押署,“僧权”为梁时徐僧权的押署,其下有“永和四年十二月廿四日”。

王羲之《乐毅论》局部

王羲之《乐毅论》局部

王羲之《乐毅论》局部

王羲之《乐毅论》局部

王羲之《乐毅论》局部

王羲之《乐毅论》局部

《乐毅论》基本摆脱了隶书的痕迹,具备了完备的楷书法则。其用笔沉着内敛,扎实劲健。点的姿态生动,细腻圆润,落笔果决,收笔多与下一笔之起笔相映带,多点并排时协调统一、呼应有致(如“将”、“无”、“然”)。

横笔多取平势,起笔发力不重但切锋明显;长横稳重有力,直逼末端,运笔均匀而有张力,有承载千钧之势;多横叠压有长短偃仰之变,平正中富有意趣(如“书”、“乐”、“王”)。

竖笔斜势入笔,垂直下行,收笔回锋,多用垂露,有举鼎拔山之力。撇捺厚重而犀利,起笔如锥,收笔如刃,长画似戟,短画似匕(如“夫”、“屑”、“如”)。

钩挑短小沉实,锋不尽出,劲不外泄,有钓鳌悬石之力(如“成”、“风”、“事”)。结构沉稳端庄,温润俊逸,字势以方正为主,兼顾自然之趣。

少笔画字收缩加厚,力聚于中(如“不”、“而”、“主”);

多笔画字则笔笔交代清楚,安置得当,力布全身(如“兼”、“周”、“齐”)。此作在整体风格上呈现出端庄沉着、圆润峻拔、动静有致、安详和谐的中和之美与雍容之美。

杨明臣,1955年生,河南安阳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委员会副主任,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艺委会委员,空军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作品数十次入选全国专业性书法展,并多次获奖,2013年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三名工程”大展,多次担任全国、全军书法展览评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