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发 攻关创新 建设中国北斗 目前,中国北斗已经成长为了世界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北斗三号卫星的陆续升空标志着它正式进入全球组网新时代。 <精彩视频,值得一看哦>精彩视频,值得一看哦> 星载原子钟被称为导航卫星的“心脏”,为卫星系统提供高稳定的时间频率基准信号。它决定了导航系统的导航定位、测速及授时的精度,是一个国家能否具备独立发展导航系统能力的核心技术之一。 卫星导航需要提供两个关键信息:时间和空间,这样才能确定某一时刻对象的精确位置,这对卫星上的时间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时就需要原子钟出马了。 普通的钟表通过机械的震动或摆动来计时,误差可能达到一天一秒。完全无法满足定位导航所需要的时间精度,这就需要依靠我身边的这台氢原子钟了,可是原子靠什么来计算时间呢? 帅涛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星载氢原子钟课题组组长 它是利用原子的跃迁频率非常稳定,这样一个特点进行计时。跃迁频率大概是1秒有14亿次,目前能够做到在太空上面能够做到300万年才能误差1秒。 此前,这项技术仅为少数西方国家所掌握。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牵头,经过三代科研工作者的原理探索和工程化改造,终于研制出了中国首台星载氢原子钟,现在它正“跳动”在北斗三号卫星上。 帅涛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星载氢原子钟课题组组长 但光是天上的钟走得准还不够,必须把天上的钟和地上的钟精准同步起来,这也是卫星时间频率系统的关键。利用先进的卫星激光测距技术,配合星载激光时差测量仪,上海天文台实现了高精度星地时间同步。 沈志强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台长 氢钟精度高,但它工作环境的要求也很高,对温度和震动都非常敏感。为了保证它良好运行,卫星也做了特别的设计。 沈学民 北斗三号卫星副总设计师 沈志强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台长 来源:CCTV4《中国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