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花事|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

 百合仔 2018-05-25

紫藤缘木而上,

条蔓纤结,与树连理,

瞻彼屈曲蜿蜒之伏,

有若蛟龙出没于波涛间。


——《花经》

 

仲春初夏,几经春雨东风,海棠簌簌,杏花零落。紫藤伸展开蛰伏了一冬的枝蔓,于檐角楼台间,盛放出朱紫的花蕾。



春日的御花园,姹紫嫣红开遍。

浮碧亭前的紫藤,垂下一簇簇繁花。

风过,燕过,悠悠春光过。


 

内廷东路的永和宫,独成一隅惬意天地。

朝着天空盛放的紫藤,与檐角脊兽相视无言。



紫色,自古被认为是紫微真气化出,为皇室所推崇。紫藤,因其枝蔓绵延、果实累硕,有子嗣昌盛、江山永固之喻。秀妍风姿、松柏品性,在故宫所藏文物中,不乏以紫藤为题材者。

 

暮春者,春服既成

将紫藤绣于衣间

明丽中一抹藤荫下的清爽


月白色缎绣彩藤萝纹棉衬衣(局部)


黄色缂丝藤萝团寿纹衬衣(局部)


 雪灰色缎绣折枝藤纹夹衬衣(局部)


“蒙茸一架自成林,窈窕繁葩灼暮阴。”

将紫藤着于器用

勤加拂拭,时时把玩


大雅斋款绿地粉彩藤花鸟图碗


白玉兽纽“藤影花丛”章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

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


——李白《紫藤树》



张士保仿邹一桂藤花扇


任熊花卉屏·紫藤(局部)


乾隆皇帝曾作御诗《咏紫藤》,为了时时观赏,他更在室内小戏台上“搭设藤架”,满树的紫藤摇曳,微风拂过,紫藤翩然舞动。此景就在乾隆皇帝为自己修建的颐养天年之所——倦勤斋

 

郭熙在其著名的画论《林泉高致》中言:“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古人作画是为脱离尘世喧嚣,寻一僻静仙居。


乾隆皇帝在倦勤斋中所搭设的紫藤架,实则是一幅铺满顶棚的通景贴落,其与室内的三面墙壁贴落画一同,在这处观戏的狭小空间里,建构起诗情画意的烟霞胜景。


倦勤斋室内通景画

(《倦勤斋》VR作品截图)


这幅倦勤斋通景画的绘者是郎世宁的学生王幼学,因采用了西洋透视技法,使画作极富层次。藤萝架上累累繁花,以色彩塑形,不见线条。


倦勤斋顶棚的紫藤通景画

(《倦勤斋》VR作品截图)


如果站在一个特定的位置,会看到一串特别的紫藤花正悬于头顶,而向四周望去,垂蔓延绵向远处伸展,光影流动间,仿佛置身夏日午后的竹篱畔,“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倦勤斋通景画的虚实幻境

(《倦勤斋》VR作品节选)


在宫中,这样的天顶画与全景画本不在少数,从目前可见的记载,就有咸福宫、建福宫敬胜斋、宁寿宫倦勤斋几处。宁寿宫倦勤斋西三间所存的,是目前存世唯一的乾隆时期的内装饰通景画。


倦勤斋西三间的戏台和通景画

(《倦勤斋》VR作品截图)

 


倦勤斋,位于紫禁城内廷东路宁寿宫花园最北端,是乾隆皇帝为自己退位后准备的休憩之所。取名倦勤,出自《尚书·大禹谟》“耄期倦于勤”,效法舜帝归政。


倦勤斋位置示意图

 

因倦勤斋室内空间狭小,目前无法面向观众开放参观。但是,我们将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倦勤斋,满足大家的观赏愿望!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王子林:《宁寿宫花园:乾隆的精神寄所》

聂崇正:《倦勤斋天顶画、全景画三题》


摄影 / 柳叶氘、王琎

编辑 / 张林  美编 / 鲁婉卓  审校 / 朱传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