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样子,抛砖引玉,请各位得道大成的兄们给予指正为盼,东先执礼拜谢。 ![]() ![]() 然后是第三板,仍然大烂: ![]() ![]() 这个例子不算远,大部分都应该猜准了,就是万兴科技 : ![]() 大家回过头去看看万兴的烂2、烂3板,有什么相同的特征没有? 是不是稍微仔细就会发现,不论再烂,分时杀不破黄线,比如3板;就算再烂反复烂,炸了之后的承托底部也是很高而且肉眼可见逐渐抬高?比如2板。 具备这种特征的烂板,伴随一波亏钱效应的转折和题材消息的持续给力,基本可以下一个大胆的假设,这只票是市场选出来的打空间的攻坚股,4板买入不算晚,买完不看分时线。 再看一个案例: 首板启动非常像庄股,事实上这只票确实是黑嘴票,我收到了黑嘴短信吹票说次日要买入,买入必板。 ![]() ![]() ![]() 对的,就是永和智控 。 ![]() 可以看看他的第四板: ![]() 永和诞生的环境,首板既是华锋首阴,几个去年的强势股放量杀跌到年线。他走出第三板的超预期板的时候,应该清楚地意识到他对于的市场的作用,就是扭转悲观氛围为送转题材续命的定位,送转是当时的第一主流题材,这种票,3板满仓不晚,当然4板拿得住拿不住都有道理。 以上两个案例,就是侠义上的超预期,其实华锋的第5板跟永和的第5板也是一模一样的逻辑。 我们再来看一个广义上的案例和似似而非的案例,然后就开始论理的部分。 第一个是盐津铺子 : 第三板,本来上板就是大烂,尾盘再炸一次。 ![]() ![]() ![]() 还记得小胖老师有一次跑过来撩我说为什么不无脑撸湖南盐业 么?其实这是一个个股的似似而非超预期: ![]() ![]() 好了,案例看的差不多了,这毕竟不是一个收费教学,我不能把过去每个周期的每一个超预期都拿出来给大家分享一轮,看看哪个亏哪个赚,以后有机会再说,我们接下来开始论理。 一、为什么用超预期这个词形容这类特殊的股价异常波动 超预期,就是意料之外,本来看外延这是衰的要命扶不上墙,结果第二天莫名其妙黄袍加身一路领跑,所以超预期是非常贴切的形容。超预期板,往往暗含弱转强的意味在里面,本来看弱,却不弱反强,不弱反强的瞬间让人迟疑这是为什么,苦苦思索的过程中,不再给你上车的机会。超预期板一般是给两类人准备的,第一类是对超预期有深刻理解的高手,逢拿必打;第二类就是业余无脑一波流,看见板就打,半职业的选手,往往会错过这种次日大肉的超预期溢价板。 大多数的超预期板是有征兆的。 环境上有征兆,比如出现在亏钱效应三阶段,人们还没有从恐惧中走出来;比如出现在赚钱效应回撤期,大家都觉得怎么还得再调整两天,往往是这个人人看空的阶段里容易走出超预期板,也就是这种超预期是可以买进去并且买进以后很容易大肉。 个股分时图上也有征兆。这个征兆可以变化很多,但是万兴2板永和2板最为典型,最容易解读。频繁的炸板意味着对价格上攻的不认同,有人持续不停的抛售,可是反复炸反复炸,一笔又一笔的承托资金总是把炸了分时线的底部一点点的抬升起来,其实这个分时图本身就是超预期,想想看,是不是大多数股票连炸两次,当天基本超级大面?比如天邑股份 : ![]() 当然也有个股分时图上有时候没有超预期的征兆,这种超预期如果代表的身份不够高大上,套利机会也就是当天上。此前并无铺垫,这个我们回头再讨论。 所以什么是超预期?在所处的环境里表现的特立独行超预期,个股遇到阻力反复冲关不过的时候承托力度超预期,破关以后拉升幅度超预期,上行空间超预期,处处出人意料,让人眼睁睁看着就是不敢上。 要是容易理解可以预判,也就不是超预期,人性上看骑上这条龙也就不是那么的困难。 二、超预期如何在情绪上做理解和判断 所谓情绪流,就是揣摩持币和持筹双方的心理博弈,持币的不想买,持筹就恐慌,持筹的不想卖,持币的就捉急。那么超预期可以看做一次情绪上的瞬间逆转,他有时候是一条消息带来的刺激作用,有时候是大资金先知先觉对题材力度提前预判,决定做局打开空间或者延续周期长度。 这种突然发作的外力,让双方瞬间互换角色,就是超预期板的情绪机理。 一个票代表一个逻辑,一个逻辑在你的心理有一个定价,这个定价到了,你就觉得差不多了在板上抛货,你觉得这个票代表的题材也就是这个高度了,你满意了。 结果晚上一条消息把这个题材的上限打开了,你当晚看小电影的心情都没有,唉声叹气,然后做了一个决定,明天只要价格不高开太多就把这个宝宝接回来。 结果第二天被你始乱终弃的宝宝开盘就让你高攀不起。 想一想,你是不是最后一波被洗掉的不坚定的筹码?昨天从你手上拿货的,他利润高不过10个点,他冒那么大风险跟你对赌应该志存高远至少比你高远;而昨天烂成那样都不肯放弃的,就是这个票的死多头,这些人本来拿着货其实跟你一样也是崩溃边缘,想了一天要不要卖最终不舍得卖,但是今天的瞬间大高开秒板,让他们瞬间自我印证,你想想这个时候是你你抛不抛,你当然不肯走。 这就在情绪上一下子稳定住了持筹者,是一种心理上的瞬间反转,空方集体大倒戈,不仅不卖,胆子大的还要板上加仓。 而前面的引子说过了,人人都爱屌丝逆袭,随着这个票的一路爬升,总有胆子更大的接替胆子慢慢变小的,慢慢的这个票变成了市场这个阶段的一个焦点,有焦点效应,就可以引来更多的高风险偏好投机分子,比如我们这样的某些周期里觉得越高越安全的情绪流。 三、超预期出牛股在战局上怎么理解 现在越来越多的超预期其实是人为做局的结果。精确地阅读情绪,阅读好分时线上的量价承托,对题材的力度和延续性做好评价,是可以认为制造海啸的。欢乐海就是个中高手,我觉得他们有时候已经到了可以调动整个市场情绪的境界。 我们用战争行为来举例。 两军相遇勇者胜,这谁都知道。 但是两军都勇,在一个狭长地带反复争夺了几个来回,互相死伤无算,突然一边崩溃了,主动冲破防线的一方是不是就如虎入群羊?其实刚刚开始转势的时候,人数上还是均衡的,不均衡的是人心,鸣金的一方气势上是羊,而人数未必占优势的进击者这个时候觉得自己就是虎,忘了自己前一秒还有多害怕不能回家看老娘。 古时候战场上是真的有倒戈的。因为这个时候你往回跑后面人追上就是一刀,不如手持刀枪对准自己人的背后大喊冲啊,这样自己背后反而安全些。 还记得让子弹飞姜武看见姜文领人冲进炮楼大院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什么么?是转身叫到:跟我来! 超短市场上这种现象更常见的,被板上拿走筹码的,就像战场上的俘虏,是可以被收编继续破敌的潜力部队,就好像超预期板之后你丢了货,再来两个板你说不准就一咬牙又进去了,烂板甩货然后持币的交易者,是天然多方,而那些冒着风险板上接你的货的反而慢慢的变成了空方,要想明白这个道理。 为什么有烂板大烂板?本质上是因为多空分歧剧烈,一个狭长地带两军反复拉锯。总有那么一波聪明钱,可以预料这里的分歧不是终点,在剧烈分歧的第二日做局,他们做局是建立在情绪、周期、个股分时、题材持久度的综合研判上的,即便如此,他们赌的也比一般人大得多,一旦超预期上攻不成功,就是超预期下跌,一旦成功他们理所当然获得后面的超额收益, 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所谓的超预期,题材的延续性只能自发依赖消息面的更迭,一个消息面能延伸到何种程度,是要靠主力资金持续不断的挖掘的,而通过超预期树立标杆,也是挖掘题材潜力的一种方式。比如华锋之后如果没有永和,远端次新就不能续命,而永和要在这个看空送转的小阶段里树旗成功,超预期就是最好的号召方式,无论最终这是一股主力资金的阳谋,还是市场散户合力的结果,效应是一样的。 这就是战局上的理解——为什么总有人为策动的超预期,理解超预期个股上点火资金的战略目的是什么。 四、超预期是一种精神不仅针对个股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很多人以为超预期仅仅是个股行为,这其实也没有错,但是对于策动一只个股超预期的资金而言,往往志在全局而非一隅。 比如本轮,今早的盘前策略我首推汽配 ,觉得今天汽配还要高潮,为什么? 因为我阅读到的是整个汽配题材的超预期。 汽配有多大的整体市值?能够多大程度刺激市场?反正大不到哪里去吧? 但是在石油熄火,5G 爆砸的当口,这个作为贸易和解大题材的后发第三条分支,硬生生的PK掉5G,独立支撑市场短打情绪,加上今天算第三天,这三天里石油大幅回调,5G大面扣脸,指数持续走低,偏偏就是这个题材屹立不倒跟整个市场泾渭分明。 这是一个题材的超预期,人人都觉得他要死,消息面上特不靠谱也说要对华汽配加税当天多少人看空,加上管理层特停开始不按规矩出牌,周四早上多少人还敢看多?我敢说越是专业越是谨慎。可是人家就是不死,人家就是硬钢,这个时候你觉得理性逻辑能解释么?解释不了,只能从情绪上解释:市场这里就是有一批人死硬做多,找不到更好的题材那就是汽配。 今早的早盘策略里还是很多人说汽配不行,开局以后还说肯定要崩,我承认今天是高潮再高潮了,但我觉得这种一路超预期超出来的题材,至少今天不会崩,除非大盘来个蹦极,否则超预期就是破关以后,谁都可以死就我不死。 五、超预期的外延是一种还是很多种 这里是留下一个尾巴,后面还有两篇文章,会用更多的案例来反复阐释超预期的各种变形,见多了外延,吃透了精神,往往有助于我们看穿马甲背后的精神本质。 本周的开篇就这样吧,争取下周写出来第二部分。 再次特别声明:超预期这个问题我们只是内部一直做积累,见知难免有不足,这个帖子,非常、非常、非常欢迎各位兄把自己认为是超预期的案例贴图上来分享,我们共同学习讨论进步。 最后,把拟好的提纲先贴出来: 目录 第一部分超预期的本质内涵和衍生环境 一、为什么用超预期这个词形容这类特殊的股价异常波动 二、超预期如何在情绪上做理解和判断 三、超预期出牛股在战局上怎么理解 四、超预期是一种精神不仅针对个股 第二部分超预期的案例实证和环境甄别 一、题材超预期 1、老题材的延续性超预期 2、题材内的联动超预期 3、派生题材卡位超预期 二、个股超预期 1、承接超预期 2、极致弱转强超预期 第三部分超预期的买入方式和离场方案 一、精挑细选超预期 二、区别对待参与方式 三、从题材的强度着手确认持筹时间 四、最后的博傻周期不要破坏优势 |
|
来自: markxiaocc > 《股票精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