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指要】(48) 升第四十六

 何立81hl 2018-05-26
 

周易指要48 第四十六

【卦体与易道】

1、升卦是个失衡卦。

2、萃卦变升卦是一次特殊的卦变,萃卦的天道是乙己丙甲戊丁,变成升卦就是癸甲庚己壬辛。

附图: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象辞与断语】

1、升卦新提出的象有 “升”、“用見大人”、“南征吉”、“允升”、“升虛邑”、“王用亨于岐山”、“升階”、“冥升”、“利于不息之貞”等。

 

2、“升”字的意思是由低向高的运动。

 

【简译】

 

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

元是通达的,适宜大人发挥作用,不要担心,向南征伐吉祥。

初六,允升,大吉。

允许升高,大则吉祥。

九二,孚乃利用禴,無咎。

服从者用来祭祀,没有灾难。

九三,升虛邑。

升高到空虚的城邑。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無咎。

王在岐山用来通达,吉祥,没有灾难。

六五,貞吉,升階。

保持稳定迹象,升到阶上。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貞。

在幽冥中升,适宜不止息的稳定。

 

【简析】

 

升卦是萃卦所变,萃卦是怎样变成升卦的呢?通常人们都是把升与萃说成是“覆卦”,“覆卦”就是倒过来,萃倒过来就是升,升倒过来就是萃,其实不对。升与萃的关系,正如比与师的关系,它们不是倒过来,而是两个卦的初爻是同一个爻位,上爻也是同一个爻位。中间四个爻做了一个旋转,当然爻所代表的时间和运行方向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说萃卦初上不动,中间四个爻做了一个180度的旋转,这样萃卦就变成了升卦。

 

为什么萃卦不是上爻变成升卦的初爻呢?问题出就出在萃卦的“有孚不终”上,萃五不能至上,这是人道上的“不终”;也不愿到萃二寻求保护,这是天道上的“不终”,于是爻的运行也就不能按照正常的顺序“原始反终”,只有发生特殊的变化,萃五讲“元永贞”就是说初爻这个爻位要保持长期不变,初爻是“人元”。

 

萃卦是严重的“动态失衡卦”,升卦也是严重失衡卦,两个“跷跷板”都发生了倾斜,初爻又是一个弱爻。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升卦却是一个“动态平衡卦”,原因是萃卦中有一个“天人相悖”,即五爻与上爻之间;升卦有两个“天人相悖”,既三与四和五与上之间,但比萃卦多了一个“天人合一”,也就是初与二之间。这样,升二虽有压迫初爻之势,但正与天道和人道犯顶;三爻虽有压迫初爻之势,但三爻的天道方向是向上。由于这个变化,升初的日子就比萃初好过多了,不用再担心“有孚不终”的问题。

 

升初与萃初是“同位异时”,都是“人元”,但因为萃是“原筮卦”,初爻是真正的“大君”,升是“复筮卦”,初爻就不再是“大君”,而只能是“临时执政”。

 

升卦的主要矛盾是初与三,三爻虽然暂时对初爻没有威胁,但它的去向却关系到升卦未来的命运。

 

升卦蕴涵的原则主要有“用見大人”原则、“南征吉”原则、“允升”原则、“升虛邑”原则、“王用亨于岐山”原则、“升階”原则、“冥升”原则、“利于不息之貞”原则等

 

      1、“用見大人”原则。在周易经文中,“利见大人”一辞一共出现七次,即乾卦二、五,讼卦辞,蹇卦辞和蹇上,巽卦辞,还有就是萃卦辞;“用见大人”一辞仅有一处,就是升卦辞。我们说“利见大人”就是客观条件(包括需要)具备出现强有力的人物,是时势造英雄;“用见大人”则是强而有力的人物已经出现,现在正发挥作用,是英雄造时势。

 

2、“南征吉”原则。依据乾坤定位,丁辛为南,升卦上爻为辛,“南征吉”的意思就是向上爻辛方向征伐吉祥。

 

3、“允升”原则。“允”字前见于晋卦三爻“众允”,“允升”的意思就是允许上升,这里强调的是客观条件。

 

4、“升虛邑”原则。“虚”字为经文独字,意思是空虚,升虛邑”的意思是升入空虚的城邑,作为原则,是象征阴爻,与用“实”象征阳爻一样。

 

5、“王用亨于岐山”原则。“岐山”,据裴骃集解引徐广曰:“岐山在扶风美阳西北,其南有周原。”即今陕西岐山县东北。王用亨于岐山”的意思是“王”在岐山赏赐诸侯。

 

    6、“升階”原则。“”为为阶梯,是升高的一个梯次或途径。作为原则,说明六爻是分梯次的。

 

7“冥升”原则。“冥”字前见于豫卦上爻“冥豫”,我们说“冥”有昏冥、消失等意,豫卦上爻行将进入四位,四爻在卦体上直接看不到,所以像是消失。升卦上爻的“冥”也有昏冥、消失之意,但这里不是说爻的消失,而是指数的暗中运动。

 

8、“利于不息之貞”原则。“不息”是不止息、不停顿,贞是稳定、稳固。“不息之貞”看似矛盾,实际上说的是数要不止息地周流,而爻位要保持稳固。

 

结合卦体与易道,我们再探讨一下卦的卦辞与爻辞。卦的天道,是此前的卦所没有的,六爻之间,存在着一个“天人合一”和两个“天人相悖”,这种情况在六十四卦中也是比较罕见的。卦爻运行当中遇到了“天人相悖”,一般来说是很难正常运行,只有“改道”,升卦中就有“改道”情况。卦爻运行当中遇到“天人合一”,一般说来就能顺畅的正常运行。

 

初爻是“人元”,“元”的意义是开端,是“善之长也”,所以通达是很重要的,卦辞中凡有“元亨”的提示,说明初爻都能通达,当然通达的方向可能不一样,例如坤卦讲“元亨”,这是初与二的通达;大有讲“元亨”是初与五的通达;蛊卦讲“元亨”也是初爻至五;升卦讲“元亨”是指初爻至二。坤与升的初爻至二都是既合天道,也合人道,我们就叫“天人合一”。

 

萃卦讲“利见大人”,我们说它与乾、讼、蹇的情况有所不同,既不是因为转折,也不是因为僵窒,而是因为在分化中需要集聚,或者说是在动荡中需要稳定。这个即将出现的“大人”不是萃卦中的两个阳爻,也不是升卦中两个阳爻,因为这些阳爻都是已经出现。但是新的“大人”不是凭空而来,这既需要合适的客观条件,也需要其它爻的接济、扶持。升卦三爻就有这个接济、扶持新的“大人”出现的任务,因此升卦辞讲“用现大人”就是发挥现有“大人”的作用,因此我们说这是“英雄造时势”,这不需要抚慰。升三为庚为西,上为辛为南,“南征吉”就是说这条路线吉祥。

 

坤卦与升卦的初爻至二都是既合天道,也合人道,但是两者也有不同之处,坤卦是个平衡卦,地道的作用不明显,主要是天道与人道的作用;升卦是个失衡卦,虽然初爻至二是个“天人合一”,但因为二爻有迫初之势,所以初爻的“升”就需得到二爻的允许,这就是“允升”。初爻虽然是个阴爻,但阴爻与阴爻的量不一定一样,如果这个阴爻是一个量大的阴爻,这就容易顶住二爻的压力,实现上升的目的,这就是“大吉”。

 

萃二讲“引吉,無咎。孚乃利用禴”,我们说这个爻为己为阴,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质,有很大的吸纳能力,所以能“引”,能给陷于困境的爻提供一个庇护。升卦二爻为甲,甲在升卦中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质,也有“引”力,与萃二不同的是,升二是个阳爻,吸纳能力比萃二相对要小,因此爻辞也讲“孚乃利用禴,無咎”。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萃与升的关系不是“覆卦”,设想如果它们的关系是“覆卦”,那么萃二应当变成升五,萃四应当变升三,这样断然不会在萃二与升二上都写着“孚乃利用禴”。

 

升卦三爻为庚为阳,但在人道上却是个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爻,进四合乎人道但正与天道犯顶,退二是不合人道且不合时宜(由庚至甲需要四个时间单位)。这样三爻还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返初,这合乎地道,但不合人道也不合时宜(由庚至癸);至上合乎天道,但也不合人道与地道。从整体利益考虑是至上,这就是卦辞中所说的“南征吉”。上爻为阴若虚,所以爻辞说是“升虛邑”。

 

随卦上爻讲“王用亨于西山”,升卦四爻讲“王用亨于岐山”,这两者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原来随卦是个“原筮卦”,随卦的“王”是五爻甲,甲试图通过上爻戊赏赐诸侯。升卦是个“复筮卦”,升卦中的“王”是四爻己,己试图通过三爻庚赏赐诸侯,庚也是西,但为什么这里不叫“西山”而叫“岐山”呢?一种合理的解释就是甲在“岐山”以东,所以称“岐山”为西山,己在“岐山”之西,所以就不能叫西山,而只能叫“岐山”了。这是升卦之王求取通达的一种表现,所以是“吉,無咎。”

 

升卦五爻是个弱爻,至上合乎人道但正与天道犯顶,至初合乎天道但不合人道与地道,在这种情况下,五爻的最佳选择是保持不动,这就是“貞吉”。相对于初上两爻而言,五爻位居其间,这是一个梯次,所以是“階”,对初爻而言这就是“升階”。

 

升卦上爻也是一个弱爻,卦辞中讲“南征吉”,“南”就是这个爻;三爻辞讲“升虚邑”,“虚邑”也是这个爻。从位上说,上居穷高,已经不可能再升;从视觉上看,上爻还不是完全看不到,这与四爻完全看不到不同,那么为什么上爻叫“冥升”呢?原来这里的“升”说的不是爻,而是爻里的数,数通过上爻这个渠道流向五爻,这是看不到的,所以叫“冥升”。升上的作用,就是保持爻位稳定,让数顺畅的流动,这就是“利于不息之貞”。

 

【误区】

 

    升卦与萃卦的“萃有位”一样,说明爻是数、位、时的统一体,数一定有位,位也一定有数,或者说位是由数而定,由数构成。但因为数分定位数与大衍数,所以位与数还是有区别的,位的移动,必然连带位里的数,而数的移动却不一定影响位。经文中的“居”字就是指的位,“素”字指的是数,“利于不息之贞”说的就是数动而位不动。传统易学不了解卦爻的数构成,当然也就不知道数与位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