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文本创作艺术浅谈――人物、环境、情节与意蕴之间的关系

 冬天惠铃 2018-05-26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小说作为文学性文本,她在本质上就有别于其它诸如新闻纪实等等叙述类文体。前者属于艺术范畴,情感是她的核心,所以我们在读一篇小说时通常是被她的情感逻辑所引领而非事理逻辑,这就是所谓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一点小说反倒跟与她文体差异巨大的诗歌一脉相承。我们把小说诗歌归为纯文学一类,文学所要表达的内容往往涉及情感层面,因此无论是人物环境还是情节处理,无不渗透着作家对世界情感化的理解,一切描写都为内心情感做服务。作家运用各种手法以及精妙的文本处理方式,在字句情节的一维空间之外开辟出更多的非形象空间,小说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就蕴藏在这些形形色色的非形象空间里面。文学不是说教,这些内容不是直白的大道理或者人生观,它们通过引发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而发挥作用。所以不同的读者所领会到的东西因他们各人经历不同而有所差异,每个人是非观不同,但各人的情感一定是忠于自己内心的,能够多大程度引起你情感的共鸣,决定了一部作品对你各人而言价值的大小。

  因此我们用一个玄妙的词来命名文学作品的核心价值――意蕴。意蕴是一部小说的精华,蕴含在文学诗意的文字里。而小说语言所描写的内容不外乎人物、环境以及情节。因此说,小说的人物、环境以及情节是小说意蕴的孵化器和主要载体,并且对其起到制约的作用。同时,小说的意蕴内容反过来也对人物环境以及情节起到丰满的作用,使得小说文本具有更高的可读性。意蕴离不开人物环境情节这些表面形式,一名优秀的作家懂得巧妙地通过文本的推进来描刻意蕴,隐藏意蕴,升华意蕴。离开了表面形式,意蕴就成了无根之水断蒂之花。我们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了解,大致就能由此判断出一名作家一部作品的水平高度:通常情况下,一部小说通过表面文字所能表达出来的意蕴越是纯真深厚,这部小说也就越成功。


图片发自简书App


换个角度来理解:要想写出更加优秀的作品,我们在熟练掌握文字技巧和观察理解这个世界之外,首先要做的研究就是,如何利用文字创作表达意蕴。

  这不单单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更是艺术处理问题。

  我们通过比较阅读可以看到,不同的作家不同的作品在表达意蕴时有些巨大差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任何一部优秀作品是全篇不间断强调意蕴的,过分注重表达意蕴往往忽略文本本身的艺术性,反而不利于主旨的表达,适得其反。表达意蕴就像作画和书法,一抹绿放在哪,一抹红又要红到何种程度,笔断意连知黑守白,这是一个艺术性的问题,是一个作家有别于另一个作家最本质的差异,所以说每个人理解不同,需要我们各自不断尝试和摸索才能掌握。这方面换成任何人恐怕都很难说清楚道明白,我们在此也就不多说。但是就只谈技术性问题的话,意蕴表达与人物环境情节描写有着哪些常规的注意事项,两者之间又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还是有很多闲话可以谈谈的。

首先我必须要强调一点:小说作家不是说教专家,意蕴更加不是说教,也不是所谓的文章主旨。当你在写作之前,可以大致确定情节方向文字特色语言氛围是非倾向等等事项,但绝对不要尝试用一个确切的概念来限定意蕴。这样做对你的写作有百害而无一利。先不谈意蕴无法概念化,这在前面已经提到过。如果你的阅读习惯非常仔细,你会发现,大部分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是按照一定情感逻辑进行的,也就是说,意蕴的表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流动表现,它是遵循着写作者的内心和文字环境不断变化的,时显时露,时散漫时升华,甚至突然断裂转换都是可能的。先前说过,脱离了人物环境情节的意蕴是无病呻吟,提前限定意蕴显然不明智。

悲剧之所以成为悲剧,不是作者要写一部悲剧,而是故事发生到最后必然而然就成了悲剧。所以说,意蕴表达是一个跟写作同步进行的过程,要尽可能遵循内心和文本,自然表达,这是写作必须要认识到的问题。

之后我们可以来看看意蕴跟文字之间的关系。我们习惯把文学作品分成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两大阵营,前辈在做文学研究时大抵会以派别区分对待并相互比较,看起来很老套,但这样可以更加分明地揭露问题本质,所以还是有道理的,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当然后来还有各种各样的更细腻的派别主义出现,在此我们暂时不去深究,先来看看意蕴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两大阵营中分别是如何与文字相结合的,以此大概可以促进我们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的写作。

我不打算先从小说中选取例子来分析,都说诗歌是浓缩的情感符号,那不妨先以诗歌举例说明,让我们首先对这个问题有个大概的印象。那就选取李白杜甫这对好朋友吧。

不浪费篇幅摘抄文字,感兴趣的可以把两人的诗句放在一起对比研究。


图片发自简书App


李白作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字非常自我,完全遵从本心。就像大家知道的,他的诗大多酒后所写,所以他的意蕴表达已经不是技术分析能概括的,李白很少用生僻典故,也很少借景强行抒情,写到天是天,写到风马上就是雨,几乎浑然天成,安排意蕴的过程也就完全是表达内心的过程,不需要刻意选词酌句。不只是李白,浪漫主义十有八九在意蕴表达上是自然而然从心所欲的,只不过李白的文字更加纯熟自由,几乎看不到刀工斧凿的痕迹,这是浪漫主义最高境界的表现。


图片发自简书App


而杜甫作为现实主义的高手,他所拿手的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说是借景抒情并不对,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杜甫擅长并热衷于表现现实生活,这就决定了他诗歌的悲剧氛围,所以说并不是他无病呻吟非要借景抒悲情。要想表现好他对现实生活情感化的理解,就需要非常直观到位地描绘出他所看到的那个情绪化的世界。于是乎花不再红叶不再绿,一切景物着我情。所以现实主义往往擅长审词选句,浪漫主义所表现的意蕴完全发乎内心,现实主义则是对现实生活再加工。(当然浪漫主义实质上也是再加工,这里的差别是另一个问题,这里不加探讨)。杜甫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把借景抒情的手法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意蕴流露非常自然,字里行间毫无工匠烟火。



现在我们来看看,两个派别的意蕴表现情况有天壤之别,一般来说现实主义的手法更加值得我们借鉴,因为有迹可循,对现实再加工这件事绝对比李白那种更容易入手学习,毕竟大部分人不是李白那种心性。当然李白那种或许更加成功,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好好体会一下,这里不讨论。不同之处很明显,那么相同之处也就显得很突出,那就是追求自然天成,服从内心,绝不无病呻吟生搬硬套。这一点说起来很简单,其实意味深藏,抒情的最高境界不是情感爆发,而是将其艺术性地内敛于字里行间。

因为篇幅原因,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讨论到这里,之后我会陆续选取不同作品和角度以此为核心不断深究下去。大家看到这里,完全可以尝试一下自己用比较文学的眼光选取一些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小说来细心研究,其实大抵跟诗歌是差不多,但文体有别,意蕴在小说中的表现无疑更加复杂多变,那么差异自然也更多。抛去流派差别,小说写作在当代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过去的流派几乎无法运用于新生一代作家身上,这个问题也就更加复杂有意思了。

无论如何,写作是一个非常细致而多维化的工作,细致的研究一定有助于你的实际创作。关于意蕴与文本之间关系的处理必然成为你走向专业写作必须面对的一门课程,多写多想多琢磨,希望我这些自己的理解可以对你有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