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纸上电台》聆听写作分享,再动笔也不迟

 冬天惠铃 2018-05-26

《谈写作|纸上电台》第三期;嘉宾:步绾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这一顿笔就是一周,与其说为了看书充电,不如承认,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动笔。

雨后的空气总是那么清凉,每一次呼吸都感到心旷神怡。我坐在桌旁,握着笔。步绾姐姐柔雅的声音从手机里传出来,浸润满了整间屋子。

安静的听着她说的每一句话,再结合近期看的几册书,对写作竟多了几分新的认知。

写文字,是为了记录…

写作的人,初心大抵相同,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留给以后的自己,或者分享给别人——这是我的感悟,当下的感悟。

所以,写作初衷多为记录当下的情愫。

叶圣陶先生谈“写作什么”,提及“写作材料应以自己的经验为范围。要写出自己的经验,经验又必须深切,必须正确,这要从整个生活里去下功夫。”

什么值得写?写我们的整个生活,写出深切且正确的生活经验。

经验来自何处?开心,感动,气馁,沮丧…经历了情感变化,总能得到一些新的感触和收获。有所获得,这个过程就能看作经验的来源。

步绾姐姐的文章,字里行间透着生活令她感动的地方。看到文字,仿佛和她一起赏阅了文中的美景;透过文字,还能略知她心头有何感触。

这是她文字“真”的缘故,真切的看到了,真切的有感悟。一篇篇文章,是她对生活美的记录;用文字定格住那一段时间,截留下那一方空间。

真切的文字,今天看很美,明天看很美,以后看仍觉得很美。

写作应重情感的表达,而非华丽辞藻的堆砌

以什么样的方式写作,很重要。

或许是自小接受的教育理念,让我觉得要写好文章,应该向老前辈们学习。他们的文字委婉,真切,辞藻优美……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有意境,这样的作者,很是文雅。

于是,在开始写作的时候,我总是翻着词典,尽可能在每一句话里都添上一两个成语。以为写出来的作文就能美得不行,结果是我想得美。

通篇用成语组装的句段,不仅没能让文章质量变好,反而因词不达意使文章纠结拗口。本来想给读者说说,我看到崖间垂有一根长而粗壮的藤蔓,呈现出来的却是一根粗糙的打着结的麻绳。

不去奢望感动读者,连自己看了都不知道“文章”里在说些什么。用华丽的词句堆砌文章,没有真切的情感,也不存在委婉的表达一说了。

《文心》中有这样一句话:“文章的好坏,可以从三方面来观察;一是文法上有无毛病,二是用词适当与否,三是思想的新鲜、正确、丰富与否。”

步绾姐姐也说,写作“忌:弄文而失质”。写文的人都非常希望自己满腹诗书锦心绣口,但不建议为了使文章看起来华丽而着意引用。

如此看来,满腹诗书,能写出诸多华丽的辞藻,也不需要全部列入自己的文章里。所以,写作应注重的是要表达出来的思想,然后用合适的字句去好好打磨,表达出自己所想的,才达到写作的目的。

灵动写作与匠心写作

“文字不能有匠气,匠气就缺少灵性,没有了飞翔感,好文字从来都是云端上的紫燕。——李娟”

步绾姐姐引用这一句话为我们讲述文字该有的样子,要有灵气。让文字跟着感觉走,像顺水而流,文章就流畅了;流畅是自然得到的,有意求之流畅度会差一些。

听得这一句话,被种种规则禁锢的大脑突然解放了许些。原来,写作不一定要靠所谓的文章潜规则,一条条写作套路。可以写得灵动一点儿。

可是,灵动的写作,没了手法可言,更难作文;或许这是有灵气的文章少见的原因吧。灵动写作,写得好的容易让人沉醉在文章中;写得差一些的,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人的碎碎念。

我想起一个说法——写出有灵气的文字的作者,是属于老天爷赏饭吃的。不拘泥格式,一纸铅字信手拈来还能让人赞叹不已,的确关乎天赋了。

我们应该灵动些去写作,只有这样才能最真切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写出来文字没有灵气又怎么样呢?如果有幸得一人读完,还明白你心中所想,那可就得一文中知己啦!

从步绾姐姐那听得一句话:“文字不喜热闹,在孤独时最美。”

听步绾姐姐说完文字应多些灵气,我想到,对大部分人而言还是应该练习一下“匠心写作”。

因为“灵动写作”写出好文章,关乎天赋问题;所以“匠心写作”更为普遍,没有好的天赋,自己慢慢雕琢文字,仍然值得一读。

现在已经不限于纸媒了,新媒体行业的衍生,不仅降低写作的“门槛”,同时“创造”出一种新的文章风格。纸媒文章,类别分得明确,写人的、抒情的、教学的……而新媒体需要的文章相对于“杂糅”一些,写人还要怀旧抒情,并且会接入一些“干货”。

这样的情况下,灵动写作颇为困难,初写者需要多看多学多练才能把控好这样的文章格式。花费一番功夫,犹如匠人一般耐心、努力,雕琢文字的同时也给自己打磨出一颗“匠心”。

学会“匠心写作”,在文字中遨游、穿梭,感受文字的律动。熟练的遣词用字,说不定哪天文字就变得有灵气,自己的“天赋”就被激发出来了呢。

写作别怕花功夫

写作,我把它拆开来认作“写”和“做”。

把想到的,不吐不快的情感一股脑儿写在一张纸上,这只是完成了“写”的功夫。

写下来的第一遍,称为“初稿”。写完之后,仔细检查——想写的写清楚了没有?是否偏离主题?文章的排版,叙述的次序是否得当?语言是否凝练?通读起来拗口吗?每个字用得是否得当?我把此类理解为“做”的功夫。

步绾姐姐说,每写一篇文章,都有心里透支的感觉。为什么?请听她说:“完成后会朗读,简练语言,修正标点,注意衔接是否自然,会有一些润色。”

在《怎样写作》中,叶圣陶先生写到: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

这些话都阐述着写作,并不是落笔就成文。落笔完篇是字的堆砌,唯有修整完善,才是文的凝结。

写作从来都是容易的事儿,因为提笔就可以写。但写作又重来不是容易的事儿,因为需要花太多的功夫去练习,去积累才能写得好。

决心坚持写作,就别怕写作需要花的功夫太繁重,也别怕写作的路太孤独,更不要担心坚持过后不能成功。因为“达到成功的是少数,大多数坚持终将归于落寞”。这句话在步绾姐姐这里又一次听到,撞在我的心上久久不能平静。

我没有辉煌的过去,没有宏伟的梦想,或许明天也不会灿烂,就此一生平淡。所以,不会成功又何妨?我只知道不努力,不去坚持,连成功的前提都没有。只有经受住黑暗且孤独的过程,在成功到来之时才能从容的接受,才受得起这样的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