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工厂老板的绝望:开厂10年创收一堆废铁和一屁股债……

 乐儿易 2018-05-26

都说互联网分了传统企业的蛋糕,而且分的还是大份,使得很多传统企业的路走的越来越坎坷。但是,不管在任何时代,产品是基础,紧跟国家趋势,才是生存的王道。马云曾经告诫过所有人:在职场千万别等死,等死就一定会死。这句话,同样适合现在的大中小企业,与其抱怨,不如迎头赶上。

前段时间在论坛上面看到一个帖子,句句戳心,我觉得不管是企业老板还是员工都应该看看:

一个工厂老板的绝望:开厂10年创收一堆废铁和一屁股债……


帖子是这样说的:

楼主办企业10年有余,因为自己能力和精力有限,企业一直处于不温不火不尴不尬的境地,谈不上什么发展。直到去年开始感觉情况已经变得不妙了,便和两个合伙人商量后面的打算,楼主提议关停,但是两个合伙人不愿意。

于是楼主便给出了如下几点理由:

1、环保只是开始,接下去还有安检和消防会接踵而至。玩意儿明目繁多,随便一个理由就能给你封掉,防不胜防。之前一家工厂,环保砸进去1000多万,环保过了安检又来了,照着行情,很难生存,进厂打工还有2000块一个月的工资。

2、成本压力大,年缴纳税收、厂房租金、环保设备增添后增加的电费,这一些列置办下来,会比原来支出多85万一年。就算物价上调,也完全负担不了新增加项目的支出。

3、因环保整顿,大量工厂关停,势必造成大量劳动人员失去收入,没有收入就不敢消费,产品滞销,到时候就更加是进退两难。最重要的就是10年的没日没夜的苦熬、战战兢兢,损耗了身体和精力,结果却不理想,心是真的累了!

一个工厂老板的绝望:开厂10年创收一堆废铁和一屁股债……

很多工厂老板表示,依靠沿海城市完整的产业链,小企业还是可以赚点钱的,但是如果失去这个产业链,根本生存不下去。现在互联网创业投资小,稳定可靠性强,只要有心有眼光,大部分都依托互联网开始创业了。愿意拿着一份工资的人越来越少了,导致工厂工人难招,就算招进来了,也定不下心做事。早点收手去打工,凭借自己的渠道和经验,不用担惊受怕,赚的也不会比开厂子少。能全身而退就是福气,越往后低端制造业和小企业只会更加艰难。10年时间纳税、银行利息、房租、工资累计3240万。留给自己的就是一堆债务和破铜烂铁。

王老板的公司是生产型企业,有一个近300人的厂子,主要客户是国企和上市企业。这在过去绝对是一块香饽饽。但是在经济压力每况日下的今天,却成了他痛苦的根源。客户回款和账期越来越长,即使是36%的利润支撑,王老板也经不起大额的垫资。况且工厂还有300多号工人需要养活,人均5000的工资加上各种保险和公积金,单月人力成本支出达200万,房租水电税费加起来一个月雷打不动的“稳定消费”就要300万。仅是上半年就垫了三千万的货款,依照现下的形式,只有越垫越多的可能。无奈只能抵押了房产跟银行借贷了800万,企业才得以运转。王老板表示,太累了,等把所有的货款回收之后就把工厂关了。自己辛辛苦苦为国家养活300多人,承受着最终的税负却没有相应的地位。相反做金融和高利贷的人都能潇洒过日子。或许两三年之后,中国又少了一个踏实做事的老板多了一个炒房客,或者中国少了一个优秀国民,西方多了一个消费富翁。

每一个看似成功人士背后的凄苦并非其他人能懂。王老板只是和千千万在深圳苦苦拼搏创业的人一样,对于一个有20多年实业经验的王老板来说,曾经满怀热情以实业造福社会,但现在只是让他越来越力不从心,抛弃实业,抛弃中国,他并不是一个孤立事件。

一个工厂老板的绝望:开厂10年创收一堆废铁和一屁股债……

最近几年,部分实业老板纷纷陷入倒闭、欠薪、供应商货款追偿、资不抵债的困境当中,部分“转型”成功,大都是退出了实体企业的经营,抓住房价上涨投资房子的。曾经的实业主唐先生感叹到“我辛辛苦苦做了十多年工厂,还不如买了几套房子赚钱。”做企业赚钱后要不断加大投入,竞争大压力大,连觉也睡不好,买房子躺着也能赚大钱,就是现下流行的“睡后收入”。

随着市场实体经济的凋零,企业的盈利和偿付能力都很差,唯一的就是要么撑到企业自行倒闭,要么就是自己趁早上岸,主动关闭企业。

现实社会就是一个怪圈,全民宁愿负债都要供房。一边叫苦说工资低、日子难熬、生活开支大,一遍又有房奴都有的一种奇怪的自豪感,不曾想通过工作之外的生活求的更广阔的发展。逢人便说:我们家的房子又涨价了!“房子的升值”已经是一种资本,好像这笔钱已经装进自己的口袋或者银行卡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