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新:香港大唐西市2018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芝润斋 2018-05-26


「中国艺术精品集粹」专场

拍品总数:183 件

  • 拍卖时间:2018年05月27日下午14:00

  • 拍卖地点:香港中环夏悫道12号美国银行中心一层大唐西市ACBD艺术中心

 春秋 十二虎纹镜 

估价:HKD  120,000-120,000

直径11cm

圆形,瓦钮,圆钮座,主纹饰分为内外二区,内区高浮雕四只老虎,首尾相接环绕,外区高浮雕八只老虎,虎身布满栗粒纹,四肢奔腾,神态活泼,充满动感。铜镜外缘印刻连续绳纹,此镜纹饰细致生动,极富立体感,题材特殊,品相精美,罕见。

战国 镶嵌式叶纹透雕镜 

估价:HKD  25,000-25,000

直径12.3cm

透雕镜是古镜之一种。又称夹层透纹镜,有方、圆两种。出现的时代在春秋晚期,战国中、晚期仍流行,战国后逐渐消失。这类铜镜,在湖南、湖北,河南和四川等地都有发现,但数量较少。透雕纹镜镜面是一较薄的白铜片,镜背是透雕(镂空)的青铜片,两片分别铸造,再合贯为一镜。

战国 镶嵌松石纹镜 

估价:HKD  25,000-25,000

直径11cm;厚0.1cm

战国 三龙连弧纹镜

估价:HKD  5,000-5,000

直径11.8cm;厚0.15cm

战国 四虎内连弧镜

估价:HKD  65,000-65,000

直径12.3cm

战国 杮蒂纹龙凤镜

估价:HKD  60,000-60,000

直径22.2cm;厚0.5cm

秦代 云雷连弧纹镜

估价:HKD  10,000-10,000

直径17.9cm;厚0.1cm

战国 四山镜

估价:HKD  1,000-1,000

直径14.5cm

战国 四山镜 

估价:HKD  100,000-100,000

直径15.2cm

镜体呈圆形,三弦钮,圆钮座,外围凹面带一周,纹饰由地纹与主纹组合而成,地纹为羽状纹或花叶纹,主纹为山字纹。镜钮座四角或每边中点各伸出一片桃形叶子,叶尖微微翘起,并有狭带向上伸展,靠近边缘处再各连结一个相同的桃形叶,这样就将镜背分成四等分,主纹山字均匀地分市在每—等分内。四个山字均向左旋,每一山字中间一竖顶住镜边,其余两竖之顶端,各有向里转折的尖角。地纹为羽状纹,填以主纹的空隙处。
该镜种以质薄器轻的形制、典雅华丽的纹饰、匠心独远的工艺著称。镜面的纹路运用了战国时期初步发展的数学角度概念,使得山字纹饰充满了神秘气息。

 战国 方形四龙镜

估价:HKD  100,000-100,000

直径10.5cm

战国 云雷地纹镜 

估价:HKD  1,000-1,000

直径9.2cm;厚0.2cm

西汉 蟠螭纹镜

估价:HKD  1,000-1,000

直径10.7cm;厚0.7cm

西汉 兽钮蟠螭纹镜

估价:HKD  1,000-1,000

直径10.7cm;厚0.5cm

战国 蟠螭龙纹镜

估价:HKD  100,000-100,000

直径23cm

战国 龙钮蟠螭纹镜

估价:HKD  1,000-1,000

直径18.7cm

镂空钮在铜镜中极为少见,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铜镜成熟和大发展的产物,也是铜镜铸造技术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在美不胜收的战国铜镜中,它以其精湛的铸造技术和高超的嵌合工艺而为世人所重。

西汉 彩绘镜 

估价:HKD  60,000-60,000

直径29.2cm;厚0.5cm

战国彩绘铜镜的彩绘图案主要有红、蓝、白、绿等颜色构成,彩绘颜料为矿物质成分,红色主要为朱砂,蓝色主要为蓝铜矿石,白色主要为羟磷灰石。主要工艺是直接在铜镜表面进行平涂施彩。战国时期,虽然铜镜已成为日常生活用品,但彩绘铜镜属于比较少见的镜类

春秋 蟠螭纹镜

估价:HKD  100,000-100,000

直径10cm

西汉 四猴镜

估价:HKD  15,000-15,000

直径8.8cm;厚0.2cm

《初学记·猴第十五》引《抱朴子·玉策记》曰:“山中申日称人君猴也,猴寿八百岁”,猿猴的形象在图案纹饰中出现被视为“寿徽”。
以猿猴为主纹饰的铜镜极为少见,此镜饰四猿猴,突目竖耳,棱鼻鼓唇,双臂颀长,收拢成弓状,前足上抬,似在攀援跳跃,形象生动,俏皮活泼,精美难得。

西汉 四龙连弧纹镜

估价:HKD  1,000-1,000

直径11.9cm;厚0.4cm

圆形,博山炉钮,伏兽钮座。座外由十二内向连弧纹分割成内外两区,外区由四乳钉将镜背分为四区,每区饰有以乳钉相连的龙纹,此系星云纹与龙纹相结合的产物。十六内向连弧纹边缘。

东汉 “五铢”龙虎镜

估价:HKD  1,000-1,000

直径12.4cm;厚0.65cm

 东汉 四瑞兽镜

估价:HKD  1,000-1,000

直径11.5cm;厚0.7cm

东汉 “青盖”铭龙虎镜

估价:HKD  1,000-1,000

直径10.7cm;厚0.55cm

东汉 仙人瑞兽画像镜 

估价:HKD  10,000-10,000

直径17.5cm;厚0.7cm

东汉 仙人车马画像镜

估价:HKD  15,000-15,000

直径20.1cm;厚1cm

东汉 仙人龙虎画像镜 

估价:HKD  15,000-15,000

直径21.8cm;厚1cm

汉 仙人重列神兽镜

估价:HKD  1,000-1,000

直径13.1cm

六朝 瑞兽镜 

估价:HKD  5,000-5,000

直径14.7cm;厚0.5cm

隋代 十二生肖镜

估价:HKD  1,000-1,000

直径13.9cm;厚0.5cm

隋代 四凤镜 

估价:HKD  1,000-1,000

直径12.4cm;厚0.3cm

隋代 “玉匣”铭四兽镜

估价:HKD  50,000-50,000

直径15.8cm;厚0.4cm

圆形,圆钮,圆钮座。座外饰柿蒂纹,凹面方框与边缘处对应的四个V字形纹将镜背主题纹饰区分为四区,每区各饰一瑞兽,三只瑞兽形态各异,悠然自得,栩栩如生,跃然镜上。一道凸棱上饰有三角锯齿纹边缘纹饰为三角锯齿纹。此镜动物纹饰刻画细腻,构图变化多端,情态不一,把情节性很强的画面巧妙的融入于装饰趣味之中,取得了很好的艺术表现效果。字体端庄,浑穆秀丽。此镜通体白亮,银光闪烁,制作精良、精美。

隋代 五兽十二生肖镜

估价:HKD  10,000-10,000

直径14.4cm;厚1.2cm

 隋代 “盘龙”铭瑞兽镜

估价:HKD  40,000-40,000

直径18.7cm;厚0.8cm

圆形,圆钮,莲花圆钮座。钮座外置一六方弦纹带,沿六方弦纹带顶角延伸六条凹面射线,将主题纹饰区分为六梯形格,六格内高浮雕六只丰腴肥硕的瑞兽,似狼似犬又似狐,体态活泼灵动,或奔跑跳跃,或扭颈挠痒,或仰天长啸,或鸣嘶呜咽,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表现出工匠们高超的艺术造诣能力和创造技术。其外铭文圈带为“盘龙丽匣,舞凤新台,鸾惊影见,日濯花开,团凝壁转,月似轮回,端形鉴远,胆照光来”。字体优美,浑穆秀丽。边缘纹饰为散点式花卉纹环绕一周。此镜版模精细,铸造精良,体现了隋唐盛世作为我国铜镜发展史上鼎盛期高超的铸镜工艺水平。

隋代 瑞兽葡萄纹镜 

估价:HKD  1,000-1,000

直径11.8cm

隋代 “放日图形”铭瑞兽镜 

估价:HKD  150,000-150,000

直径19cm

隋代 “秦王”双虎方镜 

估价:HKD  10,000-10,000

边长9.8cm;厚0.4cm

这首诗上关于“秦王”的典故,有两个说法,一说指秦始皇,在阿旁宫的入口处悬挂一面巨大的铜镜,传说铜镜可以照胆,对人有震慑作用,秦始皇用它来照出怀有异心的觐见者或刺客;一说指即位前封为秦王的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曾名言:“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此秦王镜纹饰精美,所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唐 葡萄海兽方镜 

估价:HKD  60,000-60,000

边长11.5cm;厚1.4cm

唐代 双凤双兽透腿镜 

估价:HKD  500,000-500,000

直径18.3cm;厚1.5cm

唐 王子乔吹箫引凤镜

估价:HKD  10,000-10,000

直径18.7cm;厚0.5cm

吹箫引凤,弄玉成婚
刘向《列仙传》曰:“王子乔,周宣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之间。”《荀子·解蔽》云:“凤凰秋秋,其声若萧。”民间也有“吹箫引凤”之说。据《邳县银杏志》载,传说春秋秦穆公时,有一位萧史擅长吹箫,时作凤鸣之音。秦穆公的女儿弄玉聪明美丽,善音律,私下倾慕吹箫之人。穆公便差人找来萧史,与弄玉成婚居于凤台,夫妻每次吹奏笙箫,引来凤凰与他们相伴数年。凤凰为感谢知音,便带他们来到邳州沂河旁的港上,用嘴喙衔出万顷良田。最后引用一下西方童话故事的结局: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反正这类镜的寓意便是夫妻和谐美满。

唐 鸾鸟瑞雀镜

估价:HKD  1,000-1,000

直径17.1cm;厚0.5cm

唐 鸳鸯双龙镜

HKD  15,000-15,000

直径14cm;厚0.65cm

唐 双凤狩猎纹镜

估价:HKD  40,000-40,000

直径26cm;厚0.6cm

唐人喜狩猎,得力于统治者的提倡,《资治通鉴唐纪十一》卷一九五记,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太宗说:“上封事者皆言联游猎太频,今天下无事,武备不可忘。”《唐会要狩》中曾有记载:“贞观五年正月十三日,大狩于昆明池,藩夷君长咸从。上谓高昌王曲又泰曰:大丈夫在世,乐事有三。天下太平,家给人足,一乐也。草浅兽肥,以礼畋狩,弓不虚发,箭不妄中,二乐也。六合大同,万方咸庆,张乐高宴,上下欢洽,三乐也。”唐代宫廷和高官显贵以狩猎为乐事,杜甫《哀江头》:“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待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齿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同时,唐代的狩猎也是上层社会的娱乐兼武备,李白《行行游且猎篇》:“半酣呼鹰出远郊,弓弯满月不虚发。”
唐代铜镜的制作工艺极为精美,在造型与装饰方面具有时代的变化,图案装饰生动活泼,布局灵活多变.各色花式的造型以及明快清秀的构图,迎来了中国铜镜发展的第三次高潮。

 唐 丛篁双犀镜

估价:HKD  40,000-40,000

直径22.3cm;厚0.6cm

圆形,圆钮,钮侧饰两只隔钮对峙的犀牛,犀牛的额头和鼻上各生一角,全身满布圈状纹,细尾下垂。钮上方 为竹林,围绕着篱笆丛,竹林两旁各置一丛花卉。钮下方为山峦、池水和树林花丛,镜体硕大,黑漆古,有修。
古人认为,犀牛是一种神秘的灵物,在古代中国确实存在过,商代青铜器中就有犀牛的形象,古文字著述则更为多见。《墨子·公孙篇》:“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可知犀牛当时主要生活在西南和江南一带。到了唐代,中原一带野生犀牛已绝迹,在京畿苑囿中所豢养的犀牛是来自热带和亚热带的贡品,对中国的水土气候并不适应。白居易的《新乐府·犀牛》描写了外来犀牛在长安冻死的情况。此面铜镜的犀牛形象并不如早期青铜器上的犀牛肖似,这说明作者也没有看过禁苑中的犀牛,于是做成了非羊非鹿的形象,这与此种珍贵动物逐渐在中国稀见和绝迹有关。

唐 双鹰双兽镜

估价:HKD  20,000-20,000

直径21.8cm;厚0.3cm

唐 尖八角双鸳鸯瑞兽镜

估价:HKD  150,000-150,000

直径20.5cm

 唐 剔地平雕竹林人物镜 

估价:HKD  20,000-20,000

直径21cm;厚0.6cm

此镜纹饰的制作方法与唐镜常见的高浮雕不同,纹饰采用“减底法”平雕,这一工艺在唐镜中较少见,为以后的制作工艺所沿用。
这是一幅布局繁密的画像镜,构图风格较特殊,为镜中所罕见。可以以唐画视之。唐代以人物做题材的铜镜比较少见。

 唐 银壳鎏金镜

估价:HKD  10,000-10,000

直径6.2cm;厚0.35cm

唐 八卦莲花镜 

估价:HKD  100,000-100,000

直径17.2cm

唐 双狮方镜

估价:HKD  1,000-1,000

直径12.5cm

宋 双鹤八卦方形镜

估价:HKD  1,000-1,000

直径12.7cm;厚0.5cm

唐 十二生肖飞仙镜

估价:HKD  1,000-1,000

直径13.4cm;厚0.3cm

六朝 琉璃杯

估价:HKD  16,000-16,000

高10.3cm;口径6.9cm

 汉 卧虎石座

估价:HKD  50,000-50,000

长20cm;宽16cm

战国 铜鎏金鄂尔多斯动物牌饰

估价:HKD  110,000-110,000

长10cm

 北朝 铜鎏金龙佩饰 (一对)

估价:HKD  400,000-400,000

高14.5cm

龙凌空奔腾,脚爪锐利,长吻独角,巨目阔口,角向后作卷曲状,与身体相连,颈、背蜷曲与尾呼应,构成从天而降的团龙图案。通体錾刻龙鳞,纹饰清晰,整体矫健有力,腹部有茶隼痕迹,应为重要器物上的装饰物,等级高贵,成对者罕有。美国纳尔逊美术馆和明尼纳波利斯博物馆有类似器物收藏。

六朝 铜鎏金镂空龙纹带饰

估价:HKD  20,000-20,000

长7.5cm

汉 直口琉璃杯(绿)

估价:HKD  60,000-60,000

口径7.9cm

汉 鎏金老虎佩饰 (四件一套)

估价:HKD  20,000-20,000

高2cm

 2-3世纪 角羊杖首 

估价:HKD  13,000-13,000

27.3cm

材质:合金青铜(日语 砂张 ,铜 锡 铅 合金) 公元2-3世纪 蒙古地区
威武雄壮的大角羊伫立在多面开孔的椭圆形铃上,椭圆铃箍中有实心球碰击青铜条板发出响声,下部是连接固定长杖顶端的桶形插孔,角羊形象早在公元前就被草原文化大量引用,它不仅代表了坚韧不拔的生存精神,同时,羊对草原民族来说又是财富与吉祥的代表。此类杖首应是当时祭祀用品或重大节日庆典用器,也有学者认为是马车构件的部分。
参考,关键词 斯基泰文化 伊朗博物馆

北朝 青瓷盘及杯 (一套)

估价:HKD  110,000-110,000

21cm

南北朝 高足琉璃杯

估价:HKD  130,000-130,000

口径7.6cm

是例高足杯唇口深腹,窄胫盘足,迎光视之,冰清透彻,洁莹焕然,如虚如散,握于掌内如握中空。玻璃杯大陆考古者甚罕,年代相似者更是罕见,如隋李静训墓出土一例绿色玻璃高足杯,杯式较小,造型与此例不同,是标准隋代高足杯样式。又新疆库车县森木塞姆隋代石窟出土一例绿色玻璃贴饼高足杯,其形制与本例相近,而足上有环,杯腹外贴玻璃圆饼为饰,录于《丝路考古珍品》。不过虽然高足杯例较少,但出土多例无足玻璃杯,如辽宁北漂北燕冯素弗墓出土所出绿色无足撇口深腹杯,河北景县北朝封氏墓所出网纹唇口深腹玻璃杯,二例皆无足,然此时可能与其他材质所制高足组合使用,如日本正仓院中仓所藏蓝色贴环玻璃杯,其撇口外张,杯腹外贴环以装饰,其本无足,然加装以银足使用,可能是彼时的一种用法,见于日本宫内厅版《正仓院》之《中仓》卷。另有一例淡蓝色高足玻璃杯,撇口高腹,莹澈非凡,只其年代较晚,出土于内蒙古通辽科尔沁左翼后旗吐尔基山辽墓出土,故仅做辅助参考。

 北朝 琉璃盘

估价: HKD  70,000-70,000

直径23.6cm

盘口微微外敞,短直壁,折腰,平阔底,下承圈足。口沿翻转做双层处理,如有唇边。玻璃器为中国所罕产,故彼时多视其为异宝。本盘做淡茶色,口部及足部的处理工艺与辽宁北票北燕冯素弗墓所出蓝色玻璃盘基本一致,质地也相较接近,两例应属同时期作品。冯素弗墓例见于该墓考古报告《北燕冯素弗墓》。另见日本正仓院中仓所藏淡白色玻璃高足盘,录于日本宫内厅版《正仓院》之《中仓》卷,两例相较亦有近似之处,不过后者应属唐时器物。
此类旧时亦可做佛前供养的花具,如见北宋黄庭坚《南山罗汉赞十六首》内记:“第一尊者宾度罗跋罗堕阇昆仑儿奉金匣,国王坐前琉璃花盆,正坐……第二尊者迦喏迦伐蹉迦湿弥罗国王坐右手作印,坐前琉璃盆花……”,又敦煌第四百窟中壁画内琉璃盆花,其琉璃花盆造型与正仓院所藏高足玻璃盘接近,可证其用法。本例色淡莹澈,结若寒冰,造型中正,如此脆弱之物经千年流转仍器美完足,实是珍贵。

公元3世纪 犍陀罗佛头

估价:HKD  220,000-220,000

高40cm

鼻子有修理,脖子有断

北齐 佛头

估价:HKD  85,000-85,000

高11cm


唐 铜鎏金龙头车佩饰 


估价:HKD  110,000-110,000

高23cm

唐代 石狮座像

估价:HKD  85,000-85,000

高12.3cm

 公元3世纪 菩萨头像

估价:HKD  34,000-34,000

高12cm 

犍陀罗菩萨头像,灰泥材质,原彩。
菩萨头带扇形包头冠,正面侧面均有装饰物附着,真实的反映出当时贵族人物的生活装束特点,菩萨面部安详,慈悲,五官比例优美,立体感强,继承了早期犍陀罗造像的西方写实特点。眉心以红彩点圈表示白毫,此件观音菩萨头像最珍贵之处是整体的原彩依存,且状体很好,清晰可辨,我国新疆地区发现的佛教造像有着与这类风格造像非常类似的共同点,同类藏品日本著名丝路收藏家平山郁夫先生也有收藏。

公元3到4世纪 骨雕王族像 

估价:HKD  100,000-100,000

高10cm

材质:骨质(象),出自帕提亚帝国(伊朗地区)
帕提亚帝国又称安息帝国,地处西亚伊朗地区,同时紧靠古印度犍陀罗地区,是古丝路通道的中心点,中国汉朝通往罗马必经要道。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其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其中尤爱古希腊文化。这尊王族人物肖像写实度极高,神态生动传神,服饰纹路雕刻技法娴熟流畅,综合以上特点应该就是当时古希腊的艺术作品。
考虑到材质的特点,历经近2000年的岁月,保存至今,艺术性,资料性双重特点均有。

2世纪 健陀罗菩萨头像 

估价:HKD  22,000-22,000

高12.5cm

4-5世纪 供养人头像 和田西部泥塑

估价:HKD  220,000-220,000

高27.7cm

彩绘供养人头像,公元4-5世纪,出自于田以西地区,造像端庄大方,头束发箍,头发卷曲繁密,衬托出脸部的宁静和虔诚。眉目结构紧凑,面容饱满,是新疆西部地区早期造像的代表,也是犍陀罗艺术风格向中原地区传播的重要见证。巴黎集美博物馆、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有同类藏品。


北朝 兽首铜杯

估价:HKD  300,000-300,000

长7.5cm;高7cm

这件北朝时期的铜兽首杯造型写实,神形皆肖,具有浓郁的外来文化风格。杯子的前部为兽首造型,其形似虎非虎,阔口长舌,目视远方,显示出威猛的气势。杯体线条流畅,与唐兽首玛瑙杯一脉相承,皆为来通杯造型。
“来通”学名Rhyton,源于希腊语rhein,意为倒酒器。早在公元前15世纪,古希腊人创造出了兽首角状杯,这是来通杯的前身。当时的人们认为酒是防止中毒的神物,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是向神致敬的一种仪式。来通杯早期盛行于西亚地区,随着东西方商贸的发展,来通杯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由于古代交通不便,来通杯只有贵族阶层才能够拥有,成为古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来通杯的代表器物是1970年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唐代玛瑙兽首杯。

唐 银杯

估价:HKD  22,000-22,000

18cm

此杯银质,椭圆形,平口,深弧壁,圆底成舟型,通体素面,器壁光洁,器型既有粟特艺术风格又继承了汉地羽觞的造型特点,是波斯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典型代表。陕西历史博物馆和日本正仓院都有类似器物收藏。

北齐 石雕飞天

估价:HKD  350,000-350,000

长22.8cm;高18.5cm

5世纪 波斯萨珊王朝栗特人银碗

估价:HKD  280,000-280,000

13.3cm;16.8cm

此杯银质,椭圆形,平口,深弧壁,圆底。内底心錾刻了一名身着粟特装的男性站立像(粟特是中国古书中记载的西域古国之一,相当于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应为祆教神祇;外口沿下刻一匝边饰,下接一圈简单的联珠纹;舟形杯底心刻联珠式圆光,内有男子半胸头像,绕圆光为四根方柱形成的四个国拱,分别錾刻男女交换戒指、祆教祭司行礼、粟特乐师鼓奏、宾客盘坐观礼等四个场景,圆拱以对鸟纹间隔,富有浓郁的粟特艺术风格,是波斯萨珊王朝时期在粟特地区制作的酒具。
波斯萨珊王朝的文化与艺术
萨珊王朝,波斯第二帝国,是最后一个前伊斯兰时期的波斯帝国,国祚始自公元224年,651年亡。萨珊王朝时期的艺术在祆教【流行并对古代波斯(今伊朗)及中亚等地产生重要影响的宗教,又名拜火教】圣火的照耀下,汲取了波斯阿克美尼德王朝的文化精髓,又以博大的胸怀包容了前代帕提亚艺术、西方拜占庭艺术以及北方游牧民族艺术等,进而创造了一股精细、柔美,且带有强烈政治意味和奢华贵族气息的独特艺术之风。
华美精致的金银器是萨珊人的骄傲,这些熠熠闪光的贵金属材质最能体现萨珊艺术浓郁的古典主义色彩和高雅的贵族气质。这一时期的金银器主要有盘、执壶、瓶、碗、杯等器皿以及丰富多彩的钱币;而在装饰纹样方面,女性人物、宫廷生活、神话故事以及一些带翼怪兽、联珠鸟纹、葡萄纹等单独纹样是常见的主题。这些形象充满了力量,迂回曲折的弧线时而漂流汇合,时而锋利相交,创造出一种强劲中的柔和之美,宣告着这个王朝的繁荣昌盛。
通过绵延漫长的丝绸之路,波斯萨珊的艺术精华逐渐渗透到沿途的许多国家,对这些国家的艺术形式与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活跃在古丝绸路上最庞大、最重要的商业群族——粟特民族便是其中之一,粟特人长期生存在飘摇动荡的环境中,很早就开始以商贸队伍的形式四处开拓新的生存环境,善于学习、适应多种环境、精通多种语言成为粟特人的优势。他们把祆教、摩尼教、景教、中亚音乐、舞蹈、历法传入中原,同时把中国丝绸、造纸技术传到西方,为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受波斯文化的影响,粟特人信奉祆教,十分喜爱使用金银器皿。波斯萨珊王朝时期,玻璃与金银器的制作以精美绝伦闻名于世,这也带动了粟特地区对金银器的使用、制作与贸易,但在具体的表现内容、工艺细节以及质量上已经凸显浓重的粟特民族特点。这个曾经被希腊文化深深浸染的地方,在强大的萨珊王朝排斥希腊影响的风潮下,已经淡出了过去的希腊化作风,其金银器物具有浓重的萨珊风味和本地特色。
在中亚粟特人的故地,考古人员发现数件雕刻有各种图案的金银器。这件银鎏金舟形杯就是一件具有典型粟特艺术风格的银器,十分珍贵。

北齐 一佛一菩萨残像

HKD  160,000-160,000

高30cm;宽18cm

唐 狮子纹丝绸

HKD  60,000-60,000

长45.3cm;宽57cm

唐 飞鸟纹丝绸

估价:HKD  150,000-150,000

长80.8cm;宽16cm

唐 鸟纹垂帐

估价:HKD  450,000-450,000

直径292cm

此唐代丝绸鸟纹垂帐色泽陈郁,图案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具有浓郁的西亚装饰风格,再现了唐代印染技术的高超水平,反映出盛唐富丽的社会景象和唐代贵族雍容富贵的生活面貌。此垂帐虽历经千年依然完整无损,五色灿然,极为难得。

唐 飞鸟纹银杯

估价:HKD  220,000-220,000

直径6cm

唐代葡萄花卉飞鸟纹高足银杯,以錾刻珍珠为底,装饰飞鸟花卉,高足造型应该受到拜占庭酒杯之影响,用材厚重,富贵大方,与陕西何家村窖藏狩猎纹高足杯如出一辙,为唐代金银器之代表。

汉代 调琴器

估价:HKD  110,000-110,000

长16.5cm

北朝 琉璃盘(深腹)

估价:HKD  55,000-55,000

直径17.8cm

 唐 琉璃碗 

估价:HKD  200,000-200,000

直径18.3cm

 唐 三彩镇墓兽 (一对)

估价:HKD  1,500,000-1,500,000

高109cm

有修
三彩瑞兽也称镇墓兽,狮面,巨目阔鼻,张口露齿,头长双角,项后出戟,头及背脊上满竖鬃毛,前肢上部两侧呈飞翼状上竖,蹲于怪石底座之上。造型极具动感,手足夸张,富有力度,整体给人一种威慑力,艺术价值极高。镇墓兽虽然面貌狰狞,但唐人认为这些怪兽为祥瑞之物,具有驱除邪恶的法力。世界各大博物馆均有此类收藏。

唐 三彩鸭杯 

估价:HKD  160,000-160,000

长11cm;高7.3cm

来通,原为西亚~地中海地区器物,来通者,原意即“杯”。其分二式,一类有孔,一类则无孔,二类皆可见于西方。后传至中国,多以瓷制,而暂从目前所发现来看,应与七世纪时始。如见大英博物馆藏白瓷狮首来通杯,此杯属早期所制,与西方样式基本相类,后期则模样渐改,并于中国本土元素结合,形制上也更适应国内的饮用方法。本品即属后期所制,为巩县窑三彩作品。此器施以黄绿白三色釉,釉色斑驳,交融灿烂。杯身为水鸭形,双翅拢身,杯腹外鼓,上以模印做羽纹及花藻纹样。尾形做花口,水鸭回首衔于花口之上,鸭嘴长直而挺,玲珑俏立。又鸭颈弯曲中空,以为把柄,饮时手拿此处,以花口饮之。
此类除花口外,另有圆口一类,且禽兽皆有。大英博物馆藏两例水凫来通杯与本例相近,一例编号1972,0724.2,鸟身花口,与是例基本一致。另例编号1937,0716.34,则是圆口杯式。外又见瑞士玫茵堂藏一例圆口者,著录于康蕊君《玫茵堂藏中国瓷器》,卷三上册,295页,1317号。此类水鸭为中古时代常见装饰,其实暗有内涵。古时所称“鸳鸯”,实际多是今天所称的“赤麻鸭”,为夫妻情侣的忠贞象征,而今天所称的“鸳鸯”,则古时多称之为“鸂鶒”,景泰内府刊元人《饮膳正要》,所载图像可为辅证。玫茵堂另藏一方三彩瓷枕,上有双鸭(鸳鸯)交颈的纹样,寓意夫妻和合,是人间爱情的吉祥符号,同录于《玫茵堂藏中国瓷器》,卷一,154页,275号。是以此类水鸭来通杯又可称为“鸳鸯来通杯”,倾酒饮之,寓意家庭美满,别有风趣。

唐 三彩熏炉 

估价:HKD  120,000-120,000

口径12.7cm;高17.5cm

唐 三彩花形盘

估价:HKD  200,000-200,000

19×19×5.5cm

此三彩盘工艺精湛,盘口为四片散射排列的三叶草,各自浅裂,呈杯状。盘底以四足相承涡卷状,刻有锯齿叶浮雕,叶绿色的盘面上采用了精致的蜡封散点装饰,蜡封之处呈白色,独特鲜明。盘底和四足以及盘边通体罩上浓郁的琥珀褐色釉,勾勒出釉盘的轮廓。

唐 三彩蓝釉万年罐

估价:HKD  200,000-200,000

高17cm

唐 三彩贴花蓝釉三足炉 

估价:HKD  120,000-120,000

高18cm

 唐 唐人写大般若经

估价:HKD  100,000-100,000

900cm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唐人写经,日本私人旧藏。
敦煌藏经洞的发现,被著名学者王国维誉为近代中国四大学术发现之一,该发现促成了一门新的学问——敦煌学的产生。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是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由唐玄奘奉诏翻译。此卷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百五十三,首尾全。首题“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卷第二百五十三,初分难信解品第卅四之七十二,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全卷长9米,有浓厚的“经生体”特色,行笔极为灵活,部分重捺笔画有隶书意味,轻重、虚实相得益彰,笔势纵横清晰,天趣自然。墨色浓淡对比鲜明,力透纸背。纸张质地厚硬,色已近茶,经过日久年长的收藏,品相依旧近乎完美。

唐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估价:HKD  200,000-200,000

直径5.3cm

直径5.3厘米。外壁饰葡萄花鸟纹,两个半球以合页嵌接,合页上饰宝相花。银香囊壁厚度不足两毫米,花纹精细,虽历经千余年岁月仍然玲珑剔透,转动自如。
唐代诗人张祜所作《太真香囊子》云:“蹙金妃子小花囊,销耗胸前结旧香。谁为君王重解得,一生遗恨系心肠。”说的是《旧唐书》卷五一记载的一段史实: 唐玄宗天宝年间,安禄山反叛,玄宗携兵将逃离长安,途径马嵬坡时,被迫将杨贵妃赐死。玄宗后来自蜀地重返京都,念及旧情,密令改葬贵妃。当挖开旧冢时,“启瘗,故香囊犹在,中人以献,帝视之,凄感流涕”。
作为杨贵妃配饰的银香囊非普通人家的用物,而是唐朝宫廷和富贵人家所用之物,无论日常熏香、狩猎、出行、游玩均随身携带,所过之处,香气袭人。陪伴杨贵妃香消玉殒的那枚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今在何处,史书无载,已是千古之谜,我们从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唐代金银器和陕西历史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收藏的唐代金银器中可一睹银香囊的芳容。

唐 银鎏金狮子纹扁壶 】

估价:HKD  600,000-600,000

高30.5cm

此件银鎏金狮子纹扁壶高度将近40厘米,是晚唐金银器中的大器,器型浑厚饱满,两侧有环,狮子图案生动活波,底饰莲花,为唐代丝路金银器的代表。

唐 三彩贴瑞兽三足炉 

估价:HKD  250,000-250,000

高22cm

唐 白陶细犬

估价:HKD  11,000-11,000

高15.6cm

唐 长沙窑狮形烛台

估价:HKD  100,000-100,000

高22.5cm

唐 彩绘霓裳羽衣女俑 

估价:HKD  44,000-44,000

高45.5cm

唐 三彩洒蓝釉三足盘

估价:HKD  80,000-80,000

口径18.3cm

唐 长沙窑凤首壶

估价:HKD  30,000-30,000

高7.8cm

 唐 长沙窑狮形枕

估价:HKD  110,000-110,000

高7.9cm;长15cm

隋代 铜鎏金菩萨立像

估价:HKD  350,000-350,000

高12.1cm

 唐代 铜鎏金菩萨立像

估价:HKD  250,000-250,000

高11.7cm

唐代 铜鎏金带背光佛坐像

估价:HKD  250,000-250,000

高13.2cm

唐代 铜鎏金佛坐像

估价:HKD  250,000-250,000

高9cm

辽 佛像

估价:HKD  37,000-37,000

9.8cm

元 水月观音像

估价:HKD  480,000-480,000

58cm

此尊水月观音菩萨,头戴宝冠,身披璎珞,半跏趺坐,成自在像。须弥座下海水龙纹,意为南海自在观音。底部铸有铭文。

唐代 铜鎏金佛坐像

估价:HKD  160,000-160,000

高6.4cm

唐代 铜鎏金天尊坐像

估价:HKD  110,000-110,000

高5.8cm

唐代 铜鎏金菩萨立像

估价:HKD  110,000-110,000

高9.8cm

11世纪 帕拉石雕 

估价:HKD  250,000-250,000

高71cm;宽47.5cm

主尊释迦牟尼跏趺坐于莲花之上,手结说法印。四周众佛环绕,两侧柱头之上雕刻迦陵频伽和飞天。公元11世纪东北印度帕拉王朝佛像存世极罕,此雕像众佛形象庄严,雕刻极为精细,虽历经千年仍保存完整,难能可贵。

宋 磁州窑白底黑花梅瓶

估价:HKD  220,000-220,000

41cm

此瓶唇口短颈,圆肩鼓腹,下腹部渐敛,整体造型细长秀美,亭亭玉立。通体施白釉,黑彩描绘缠枝花卉,黑白分明,对比强烈,花卉飘逸优雅,画工卓绝,为磁州窑精品。

宋金 耀州窑玉壶春瓶 

估价:HKD  100,000-100,000

高22.2cm

金 磁州窑铁绘茶碗

估价:HKD  1,000-1,000

高10cm;口径11.7cm

金 磁州窑剔花钵

估价:HKD  1,000-1,000

高9.2cm

南宋 吉州窑剪纸漏花春江水暖盏

估价:HKD  60,000-60,000

口径11.5cm;高6.3cm

南宋 吉州窑凤蝶纹盏

估价:HKD  40,000-40,000

高5.5cm;口径11.9cm

北宋 饶州窑青白釉刻花执壶 

估价:HKD  120,000-120,000

高23cm

宋 建窑银毫盏 

估价:HKD  300,000-300,000

高6.3cm;口径12.3cm

宋 饶州窑葵口钵 

估价:HKD  35,000-35,000

口径17.2cm;高7.1cm

器阔口弧腹,平底圈足,六花口并有出筋,碗口包附铜扣,扣色陈古。此碗土脉细薄,釉质润亮清透,釉色莹白,有细碎开片,微有黑沁入体,观之古意盎然。此类为景德镇所制青白瓷器,与北方定器相类,样式或仿自漆器形制。南宋时期,宋室南迁至临安,北方定窑器难至宋境,仅以贸易交流及部分礼贡输入南宋,数量难以满足广大市场需求,景德镇此时生产了大量类定器物,被后世呼为“南定”,宫廷禁苑亦有使用,临安南宋皇城考古可见类似器物。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例,与本品造型相同,而碗内有刻花纹饰。此例为清宫旧藏,亦有铜扣,制作精良,录于蔡玫芬主编《文艺绍兴:南宋艺术与文化·器物卷》,编号III-75,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器物处,2010年。

宋代 漆盒

估价:HKD  10,000-10,000

高5cm

 15世纪 莫卧尔王朝铜杯 

估价:HKD  9,000-9,000

9.2cm;13.2cm

酒杯整体为铁质,外观与现代同类器几乎一样,表面满工错纤细金线,工艺极其复杂,图案呈现出浓重的伊斯兰文化特点,这也是莫卧尔王朝的一大特点,虽自称为蒙古后裔,实际上几乎完全伊斯兰化。金线花纹缠绕于酒杯四周,从上到下,工匠一丝不苟,这样的工艺,材质的器物应是皇家贵族所使用,级别很高。

17世纪 象牙匕首

估价:HKD  18,000-18,000

全长27cm;刀长18cm

这是一把罕见的尼泊尔廓尔喀刀,设计风格带有汉藏复兴的色彩。
刀鞘口及木质银制刀鞘顶部都有着优美的线条,有典型的喜马拉雅风格,象牙质的刀把雕刻着菩萨的造型,造型生动,可能为宗教用具。在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有类似藏品。 

 16世纪 错金银盾

估价:HKD  13,000-13,000

口径50cm

盾牌为单手盾形制,纯手工打制,盾表4个椭圆轴套排列整齐,盾面纹饰华丽繁复,图案内容气势磅礴,极具波斯风情。视觉效果极具冲击力,盾面运用了错银技艺,工艺复杂,纹饰华丽繁复,图案丰富多彩。

北齐 铜鎏金禅杖

估价:HKD  500,000-500,000

高28cm

唐 三彩盘 

估价:HKD  50,000-50,000

高5.5cm;口径21.2cm

唐 三彩果盘

估价:HKD  120,000-120,000

口径29cm

宋 白釉碗

估价:HKD  300,000-300,000

口径21.3cm;高10.5cm

唐 白釉水注

估价:HKD  50,000-50,000

高14cm

12世纪 大理国普巴金刚杵 

估价:HKD  100,000-100,000

长17.3cm

大理国(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是中国历史上西南一带建立的多民族政权,全国尊崇佛教,历代国君多于暮年禅位为僧。一个几乎与宋代相始终的地方王朝,段氏大理国“也许”从宋朝王室那里学到了文治的情愫一风花雪月的大理,人们把信仰当成生活之首要,筑寺修塔、凿龛造像、吟诗泼墨,融汇出了当时云南文化的潮流。《南诏野史》记载:“帝好佛,岁岁建寺,铸佛万尊。”并且,在大理国时期,官员都要从僧侣中选祓,而王室的成员很多人都或都曾出家为僧。据史籍记载,大理国的22位国王中,就有9位“逊位为僧”,成为中国历史和世界佛教史上一个非常奇特罕见的现象。南诏大理国这种十分崇尚佛教的遗风,一直被延续下来,影响了后面的朝代。
佛教约在唐开元二年(714)传入大理地区,在南诏王室的支持下迅速发展,成了南诏国教,出了高僧李成眉、寿海、十了等,还修建了崇圣寺。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鼎盛,寺院多达360余座,其中,无为、感通、弘圣、崇圣等名寺响誉海内外,无极、担当、虚云等一代宗师名僧更是名扬四 海。
在南诏丰佑时,重用海寿大法师,法师献策,“以南诏为佛国,重修崇圣寺为护国大崇圣寺”。于是,崇圣寺香火更旺,成了著名的佛都,是国王、大臣和香客们礼佛的好去处。
到了大理国时期,佛教更加兴盛,除了密宗外,还信奉禅宗、华严宗等。佛教已成为大理国王朝用来巩固政权的工具,历代国王都争相建寺、造塔、铸佛、写经,礼佛成为朝野上下竞相仿效的时尚。从大理国《张胜温画卷》“利贞皇帝礼佛图”,可以遥见当年的情景。
元朝郭松年在《大理行记》中记载:“此邦之人,西去天竺(印度)为近,其俗多尚浮屠法,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一岁之间,斋成几半,绝不茹荤饮酒,至斋毕乃己。”所以,大理佛国香烟萦绕,十分奇妙,大理又被称为是“妙香佛国”。
在大理国时期,全民信佛,正是这种信仰的力量创造了大理国绚烂的文化。剑川石窟以雕刻的形式,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世界。《异牟寻坐朝图》《阁逻凤议政图》《地藏像》《释迦牟尼佛像》《甘露观音》《毕摩》等石 雕,无不揭示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体系,也展示了当时最高的艺术创作成就。这一时期,石窟、摩崖、石刻、绘画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理挖色石窟、安宁法华寺石窟、剑川金华山摩崖造像、禄劝密达拉摩崖造像等等,都是大理国的艺术家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清代 造办处铜鎏金镂空狮钮熏炉

估价:HKD  1,000-1,000

高21.2cm;耳距19cm

明 铜鎏金吉“羊”摆件

估价:HKD  1,000-1,000

长800cm;高7.3cm

明 鎏金鹿摆件 

估价:HKD  1,000-1,000

长9.5cm;高6.5cm

明 鎏金瑞兽 

估价:HKD  1,500-1,500

高7.8cm

明 武将骑狩牙雕摆件

估价:HKD  400,000-400,000

高14.5cm

清 铜人摆件 

估价:HKD  8,000-8,000

高16.8cm

清 铜狮摆件 

估价:HKD  10,000-10,000

高40cm清 铜鎏金鹿摆件

估价:HKD  50,000-50,000

长9.5cm;高6.5cm

此款铜镇选上等精铜铸制,通体鎏金,金光灿灿。鹿呈跪卧回望状,造型生动,神态逼真,铜铸作品中少有可与之匹敌者。在我国古代吉祥纹饰中,卧鹿亦名伏鹿,谐“福禄”之音,桃实是长寿的象征,因此具有“长寿福禄”的美好寓意。各种材质雕刻的动物形镇纸,自宋代起即为文房佳品,到明代则更加兴盛。明高濂《遵生八笺》中记载的镇纸“有古铜蹲螭、眠龙,有鎏金辟邪,卧马”。有“柏枝玛瑙蹲虎,酒黄水晶眠牛,其做法精妙如画,皆宋物也。”

清 铜鎏金马上封侯摆件

估价:HKD  50,000-50,000

长7.5cm

卧马回首,背上骑坐一小猴,小猴侧转,一手挠首,一手持缰。马、猴作为传统艺术元素,寓意“马上封侯”,在古代尤为官员、文人所爱。此纸镇整体造型生动、传神,马鬃、马尾、马蹄、缰绳、猴之五官、手足等细节刻划到位,寓意美好。

清 珊瑚手串 (一对)

估价:HKD  10,000-10,000

 民国 木柄铜宝剑 (一把)

估价:HKD  1,000-1,000

全长120cm

 汉 包金镶嵌青铜剑

估价:HKD  12,500,000-12,500,000

全长57cm

 春秋 车轴 (一对)

估价:HKD  200,000-200,000

高7.5cm;直径8cm

战国 车轴 

估价:HKD  5,000-5,000

高5cm;口径5.5cm

战国 弩机 

估价:HKD  1,000-1,000

长11cm;高14cm

战国 琴钮 

估价:HKD  5,000-5,000

高6.7cm;宽7.5cm

战国 仪杖装饰 (一对)

估价:HKD  5,000-5,000

高8.5cm;高8.7cm

战国 错金错银镶松石玄武席镇

估价:HKD  650,000-650,000

长10cm;高3cm;宽18cm

战国 镶松石错银带钩 

估价:HKD  30,000-30,000

长19.5cm

战国 错金带钩

估价:HKD  50,000-50,000

长19.5cm

战国 错金银带钩

估价:HKD  30,000-30,000

长16.5cm

战国 错银带钩

估价:HKD  20,000-20,000

长18cm

战国 错金纯银带钩 (四支) 

价:HKD  20,000-20,000

高7.5cm;高7cm;高10cm;高11.5cm

战国 鎏金老虎形带钩 

估价:HKD  20,000-20,000

长14cm

战国 包纯金错银带钩

估价:HKD  50,000-50,000

长10cm

唐 龙凤书夹 

估价:HKD  50,000-50,000

龙16cm;15.8cm;凤14.2cm;14.7cm

西汉 铜鎏金盘龙灯

估价:HKD  500,000-500,000

高7.3cm;口径8.1cm

西汉 鎏金琴钮 (一对) 

估价:HKD  160,000-160,000

高6.6cm;高6.9cm

汉 鎏金琴拔

估价:HKD  5,000-5,000

高4.5cm

六朝 辟邪兽水洗 

估价:HKD  350,000-350,000

高11.5cm;长12.5cm

唐 纯金卧鹿盒

估价:HKD  680,000-680,000

高7.4cm;长14.5cm

宋 双鱼金碗

估价:HKD  60,000-60,000

直径11.6cm

 隋唐 银鎏金波斯高足杯 

估价:HKD  200,000-200,000

高7.7cm;直径8.9cm

唐 武将 (一对)

估价:HKD  250,000-250,000

高15cm;高14.5cm

商 爵杯

估价:HKD  150,000-150,000

高21.7cm

商 提梁卣 

估价:HKD  5,500,000-5,500,000

高38cm

此件青铜卣体量高大,达38厘米,在同类器中凤毛麟角。平面呈椭圆形,隆盖折沿,上有瓜形钮。盖下颈内收,两端有双翘角。器身子母口,颈部有双环,上铸提梁。垂鼓腹,下有高圈足外撇,足底加有宽边。造型凝练,骨肉匀停,极富张力。提梁卣周身满布纹饰:瓜棱钮每一办上作头下尾上的蝉纹。商代蝉的形象不刻画翅翼,有处于复育阶段的幼虫和成虫两种形式,盛行于商末周初。由于蝉纹长方形,横竖都可安置,多作为辅助纹饰,如鼎的腹部多竖式,有的在外部加三角形图案,又称三角蝉纹。在觚的脰部、壶的圈足、卣的提梁多横式。在瓜棱钮上作幼体蝉竖式排列,较为少见。盖部上端,以钮为中心,设两长两短四条扉棱。以长者为鼻基线,作两个外卷角兽面纹,并短者为分隔线。兽目圆突,外部填以云雷地纹。盖的颈部装饰面面相对的弯角鸟纹,以颈部翘角为分隔,辅以云雷纹。弯角鸟纹突目,角向下弯曲上翘,流行于商末周初。颈部翘角上勾,极似倒置的鸟喙。器身颈部两侧作短扉棱,其内对称装饰环柱角爬行龙纹。龙身修长,体内与地纹同作云雷纹,只是较为粗大。两龙正中为一兽首,其中部置环,上套提梁。提梁圆雕两个龙首,臣字目,双目怒睁,大口内露出一排獠牙。两耳外翘,头顶双角外卷,旋转形成鲜明的层次。提梁装饰蝉纹带,与盖钮相呼应。而此处蝉纹有四足,是成虫形式。
腹部出四条等距的扉棱,以外卷角兽面纹布满。兽面双目甚大,圆瞳仁,臣字目。双角阴刻装饰,耳口用阴线勾勒外形。每个兽面右下两侧,有头下尾上的龙纹。以侧边扉棱为鼻基,两面四条龙纹组成两个小兽面,这种图案借位互用的手法在商晚期颇为常见。高圈足与腹身对应,有四条短扉棱。以正反两面扉棱为中心,对称两组弯角鸟纹。与盖部不同的是,圈足鸟纹眼睛趋于平面,身躯短小,弯角与卷尾相接。盖内有铭文“共舟”,为简式徽记。字体与器形、纹饰风格一致,为商代末年之物。美国佛利尔美术馆藏有一件商晚期鸢卣,与本件器型、构图相类,隶属同期,收录的《中国青铜器全集卷3》第一三一号,是馆藏精品。其传为河南安阳出土,盖部四扉棱,作两个外卷角兽面纹,盖下颈部装饰弯角龙纹,以翘角为分界。器身颈部装饰长颈鹿角鸟纹,幼体蝉纹提梁,两端有虎头。腹部亦四扉棱,装饰大兽目的外卷角兽面纹,圈足上有对称弯角鸟纹,下有加高的宽边。鸢卣制作精良,为殷墟王室重器,高36.5厘米,为同类型卣中之大者。然本件比之仍高出2厘米,提梁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商末周初提梁卣历来备受青睐,2017年6月6日,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季拍卖会5112号拍品为一件西周早期提梁卣,盖钮至底高27.4厘米,创造了23,000,000人民币的成交价。与之相比,此件大提梁卣工艺水准毫不逊色,值得藏家关注。

商 青铜盉 

估价:HKD  1,000,000-1,000,000

高23.5cm

西周早期 方鼎

估价:HKD  4,500,000-4,500,000

高22.4cm;耳距18.8cm

长方体,平沿外折,口沿上有一对立耳,四角铸有扉倰,底部微外鼓,四条柱足,足上部饰阴线三角纹。四壁上下饰卷尾夔龙纹,两边饰倒置的夔龙,中部饰直棱纹。

商 兽面纹盂

估价:HKD  1,800,000-1,800,000

口径25cm;高17cm

青铜盂为大型盛饭器,兼可盛水盛冰,一般为侈口深腹圈足,有兽首耳或附耳。相对其他器物,盂存世量较少。通过其自名可知其主要用途是盛放熟饭,可能与簋配合使用,簋中饭取自盂中。盂最早出现在商代晚期前段,妇好墓即有发现。盂流行于西周,春秋时期尚有所见。商晚期有部分无耳簋与盂相似,但体量较小,是为区别。此件盂平唇侈口,深腹下敛,高圈足外撇,下有狭边。颈部一周,浮雕三龙首三扉棱间隔排布,以龙首为中心,扉棱为界,对称装饰同向两只弯角鸟纹。腹部出六条扉棱,三条为鼻基线,装饰外卷角兽面纹,另外三条作界。圈足同样出六条扉棱,对称装饰弯角鸟纹。纹饰之外,填满云雷纹地。兽面纹鸟纹的双目、扉棱最高,其次为兽面及鸟身,加上地纹,为三层花装饰。器内有铭文“立”,为简式徽记。商代晚期的青铜盂数量较少,故弥足珍贵。

商 觥

估价:HKD  3,200,000-3,200,000

直径25cm;高22.5cm

 商 方彝

估价:HKD  2,200,000-2,200,000

高26.5cm;长14cm;宽10.5cm

青铜方彝最早见于商代晚期。庑殿式盖,顶有庑殿式钮,如盖之微缩。器身平面长方,直壁,由上而下略有收。高圈足,每面正中缺口。方彝满工装饰,盖钮四面为简化的兽面纹。盖部和器身的四面纹饰相同,形状大小略有差异。四棱无扉棱,但印象刻画,模仿扉棱之貌。盖部每面中部出扉棱,作为鼻基线,装饰倒置的外卷角兽面纹。器身有光素的横线分隔颈、腹、足。颈部正中,有浮雕龙首,两侧对称装饰鸟纹。鸟纹突出瞳孔,眼睛几乎布满整个头部,不设角或冠,较为少见。腹部中部出扉棱为鼻基,用大的外卷角兽面纹撑满整个腹身。足部饰对称的尖角龙纹,尾部相向,两头回转。此方彝周身填充云雷地纹,纹饰中的兽面、龙纹、鸟纹除双目外,身躯与地纹同处一个平面。这种形式的装饰是三层花技法蜕化的结果,与扉棱简化相同,为商代晚期风格特点。

商 蝉纹鼎

估价:HKD  600,000-600,000

高23cm;耳径18.6cm

商晚 爵杯

估价:HKD  160,000-160,000

高19cm

商晚 镂空鸟纹花觚 

估价:HKD  440,000-440,000

高25cm

西周 雷纹三足鬲

估价:HKD  110,000-110,000

高12cm

西周 兽面纹簋

估价:HKD  160,000-160,000

高12cm

西周 龙纹觚 

估价:HKD  160,000-160,000

高30cm

觚,饮酒器和礼器,盛行于商周时期。此件拍品,体形瘦长、侈口、细腰、圈足外撇,足部有『十』字孔。颈饰有蕉叶纹,其下有蛇纹一周,腹和圈足均饰饕餮纹。圈足上沿饰夔龙纹一周,地纹以云纹饰之。
此器造型修长,口、足线条非常优美,纹饰繁复而华贵,绿锈入肌、极具商周青铜器之特色。

春秋 交龙纹连盖敦鼎 

估价:HKD  500,000-500,000

耳距31.2cm;高27cm

此鼎,扁球体,鼓腹,上有圜钮顶盖,两侧附耳,下有甚短的蹄形足。盖饰蟠龙纹,口沿至腹部饰蟠龙纹,龙躯勾连交旋。

西周 凤鸟纹方壶 (一对)

估价:HKD  15,000,000-15,000,000

高58cm;高58.4cm

此青铜椭方壶一对,形制相同,盖扁平,下有内圈,榫入壶颈,钮作外侈抓手。壶平唇束颈,侧面半环耳,内套扁环。顺而下成垂鼓腹,腹底高圈足外撇,足设边条。盖抓手外壁、壶盖边缘及圈足作兽体变形纹。壶颈装饰三角纹,内部填对称的兽体变形纹。颈腹交界处,对称饰花冠凤纹。壶侧两耳,上圆雕龙首。龙头顶有盘旋而上的双角,圆目,前吻上翘。耳内所套扁环阴线兽体变形纹。壶腹以络带分割成八个区块,三线交汇,作突出的三角锥体;四线交汇,作高起的菱形锥体。每个区块内,装饰花冠凤纹。花冠凤纹大量出现在西周昭穆二王时期,西周中晚期以来较少。此类型壶出现在西周中晚期,区块内多作两头龙纹。此对采用花冠凤纹装饰极为少见,甚是珍罕。

春秋 鼎

估价:HKD  5,500,000-5,500,000

口径62.8cm;高59cm

在青铜器中,鼎这一类型古器物的生命成长史可以说是最长的一种,其发展过程经历了商、西周、春秋及战国全部青铜文化时代,在史籍里有关鼎的记载也最为丰富。商代时鼎的制作进入到盛行期,大致分为圆鼎、鬲鼎、扁足鼎、方鼎四个大类,其中,方鼎主要出现于商中晚期,为方形槽或长方形槽的四足双耳容器。原本作为食器的鼎在长期发展中逐渐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被人们所尊崇,“鼎”字也从而被赋予了尊贵显赫等引申含义。

春秋 镈钟

估价:HKD  11,000,000-11,000,000

春秋

战国 铜龙纹盖鼎

估价:HKD  110,000-110,000

高27cm

饪食器。隆盖,鼓腹,圜底,三蹄足。盖上置三环钮,口沿下附两耳。盖饰蟠龙纹,三盖钮上皆有以几何纹衬地并有一小型浮雕兽首装饰。口沿及腹部亦饰蟠龙纹,龙躯勾连交旋,并填以繁密的雷纹。腹部正中还横向装饰以绳纹,造型简洁大方又不失别致。器身两侧口沿下置一对对称朝天耳,腹下承三半蹄形足,足根饰大兽面纹,与商周时期兽面纹样区别较大,时代特征明显。此器造型简洁大方,体量硕大,与长子牛家坡M7:2出土青铜器极为相近,亦与上海博物馆藏春秋晚期—战国早期蟠龙纹鼎十分接近,当为同一时代同一风格器物。

战国 青铜凤首提梁盉

估价:HKD  450,000-450,000

长29cm;高27cm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盉,调味也。从皿,禾声。”王国维在《说盉》中言:「余谓盉者,盖和水于酒之器,所以节酒之厚薄也」,认为盉是一种酒器。从考古发现来看,西周中期以后,盉常与盘共出,说明盉的功能有所转变,主要作为水器使用。
青铜盉最早出现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即夏文化),盛行于商晚期和西周,流行到春秋战国。中国古代青铜器从商代晚期开始,造型特点是敦厚凝重,装饰繁复,图纹威严神秘,西周大致秉承商代旧制而略有变化。随着王权衰落,礼崩乐坏,青铜礼器中逐渐透出一些令人轻松的气息,旧有的神秘、庄重与沉闷渐渐隐去,而新的有创意的造型和纹饰,一步步走向百姓生活。
直口、球腹、圜底,提梁为一弓身的虎形,虎四肢上端带翼,虎首正对着流,器口带盖,盖顶中央有一环形钮,钮有环链与提梁相套铸,器体下承三足。此盉的三足与流的设计颇具特色,三足为半蹲状的兽面人形,上托一只威武的雄鹰,流则设计成一只展翅欲飞的凤鸟,鸟口可张可合。盖上饰勾连雷纹,器身从上到下分别饰交龙纹、夔凤纹、勾连雷纹各一周。此器设计巧妙,纹饰精美繁复,整体锈蚀较少,保存完好,是同一时期青铜盉中之佼佼者。

汉 鎏金鎏银铜壶

估价:HKD  2,600,000-2,600,000

口径16.5cm;高44cm


版权声明:   本文图文源于   雅昌拍卖图录      由古玩元素网原创整理    同行转载请声明古玩元素网整理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