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羊肚蘑,野生羊肚菌分布于我国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苏、云南、河北、北京等地区。羊肚菌是一种野生珍贵菌,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由于其菌盖有不规则凹陷且多有褶皱,形似羊肚而得名。
目前野生羊肚菌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虽然国内外报道已实现其人工栽培,但人工栽培难度比一般食用菌大,近年来随着羊肚菌的母种分离、原种制作、栽培种制作、林地种植等技术的突破,羊肚菌实现了商业化生产,产量得到了较大提高,从而促进了林下产业的发展,拓宽了林区农牧民的增收渠道,改善了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播种:由于羊肚菌具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2种繁殖方式,为了提高有性繁殖几率,提高产量,采取菌种和菌根土混播的方式。菌根土为野生或仿生态种植的羊肚菌根部含有刺激羊肚菌原基进行分化的羊肚菌次生菌丝和其他菌丝的菌落土壤,具有促进子实体形成和提高产量的作用。
提取方法:是取子实体周围半径20 cm,深度15 cm的表层土壤;播种时如提取菌根土壤数量有限,也可取子实体周围土壤和菌根土按1∶1混合。土壤湿度控制在60%,温度控制在8~16℃,培养3d即可。在播种前将菌根土均匀撒播在整好的土地表面,然后将菌种掰成蚕豆大小块状,均匀撒播在表面,一般3000袋·hm菌种为宜,菌根土约占菌种的1/10。然后再进行翻地,使菌种和土壤充分混匀,最后再在表面撒5cm土壤或麦草以防菌种露出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