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00年谜题答案终揭晓—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竟藏身于四川江油

 潇潇雨ekg9m5f4 2018-05-26

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后,22岁的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受到了广大臣民的衷心拥护。但他毕竟年轻,政治经验不足,在“削藩”过程中过于急切,继位第一年就废掉了五个藩王爵位,引起了另外十余位藩王的不安、愤怒。第二年,他的四叔——燕王朱棣公然起兵反抗,三年后就攻进了南京城。

建文四年六月的一个夜里,在燕王军队抵达京城后的一场混战中,南京城内的皇宫起了火。当大火被彻底扑灭后,人们发现了几具烧焦到无法辨认的残骸,据太监说是皇帝朱允炆一家三口的尸体。

但朱允炆的下落终究成了一件悬案,谁不知道建文帝是否真的死于火中,对他抱有同情的历史学家们都愿意相信他假扮成和尚逃走了。《明史》记载:“有言建文帝为僧遁去”,“成祖疑惠帝亡海外”,也就是说他要么出家当了和尚,要么就是流亡海外了,这是比较主流的说法。当然也有史料记载说他逃去了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莫衷一是。这一谜团困扰又吸引了后世的人们长达600多年。

在四川西北部著名的地震断裂带——龙门山下方,如今江油市的西北边,有一座最高海拔达2300米的大山,名为藏王寨山,巍峨险峻,风景优美,古时候被人们叫做大业山。

为什么改成了这个名字?顾名思义,“藏王寨”的意思就是说这里曾隐藏过一位下野的封建帝王。那么,他究竟是中国历史上这223位帝王中的哪一位呢?神州大地如此广阔,又为何偏要隐藏在这川北地区的深山老林之中呢?

笔者通过查阅古籍,委托江油的朋友采访,确认那位藏身于此山的“王”,正是明代如同人间蒸发一般的建文帝朱允炆。各位读者先别说笔者乱说,且看下文。

笔者认为,朱允炆逃亡云南、贵州、广西的说法应当首先排除。因为云南是岷王朱楩的封地,朱允炆在位时恰恰削了他的藩,只不过被后来的明成祖又给恢复了爵位。因此,朱楩必定是拥护朱棣的,加上旧怨,肯定会卖力捉拿朱允炆。所以建文帝出于安全考虑,肯定不会选择流亡云南。

再者,明朝时候的广西、贵州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地方偏僻又经济落后,虽然可以做到不为人知,但时不时就会发生一场骚乱,假设朱允炆带上7岁的太子朱文奎和一支流亡队伍去那里定居,生活艰苦不说,单是安全方面就站不住脚。

其次,笔者认为朱允炆逃亡海外的说法也应当排除。从明成祖朱棣登基的第四年开始,曾七次派遣“三保太监”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一个重要的秘密任务就是搜寻朱允炆下落,虽然他们的行踪遍及今天的日本、东南亚、印度洋周边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长达29年,但一直没能将朱允炆拿获归案,因此这一说法可能性较小。

那纵观国内,有朱允炆逃亡的理想选择吗?有,那就是四川。在朱允炆登基的第一年,他提拔了四川蜀王朱椿给他推荐的家庭教师,正是大名鼎鼎以死力挺建文帝的方孝孺。然后又把方孝孺的得意门生——牛景先任命为御史。皇帝如此给叔父面子,可知这叔侄二人的关系还算不错。

除了蜀王,朱允炆的大舅——郑国公常茂一家居住在龙州(今四川江油一带),这位大舅在当地非常有势力,因为的岳父大人便是赫赫有名的龙州土司赵贴坚。《明史》里提到,二舅常昇和朱允炆一同出逃,在这种大难之中,二舅带着侄子去投奔龙州的大舅也是情理之中。

四川这个地方实在是太适合朱允炆了,因为除了上面这两户人家,还有一户人家值得一提。那就是家住茂州(今茂汶、松潘一带)的大学士宋濂全家。茂州紧挨龙州,而且宋濂是朱允炆父亲朱标的教师,朱允炆在位期间曾破例提拔了宋濂之孙宋泽,因此两家三代关系密切。如果龙州有什么风声,朱允炆还可以向西前往茂州避难。

有了这些政治保障,就该考虑一行人的安全和衣食住行问题了。蜀王朱椿在洪武十一年被封为蜀王后,大力发展经济,澄清吏治,有效改善了和少数民族的关系。经过他二十多年经营,当地人安居乐业,逐渐富裕起来(见《明史·蜀献王列传》),这就为朱允炆的隐居提供了相当可靠的安全和经济保障。他们平时住在深山之中,外人难以知晓;如果想要去绵州(今绵阳)、成都采购用以改善生活,骑马来回也就仅大半天的光景,实在是一处理想的避难之地。

当然,我们分析出来确实挺合理,然而需要更多证据来证明我们的推论。恰恰明代小说家陆人龙编着的《型世言》第八回《失智终成智 盟忠自得忠》里就有提到。文中说:“在成都市上遇着一个箍桶的,一见建文君,便扯住大哭,拜倒在地,迎他回家,一市惊怪......在江油时,借宿正觉禅寺……”当时人记录的当时事,作者又是数千里外的杭州人,从未前往过四川,居然能知道偏远的江油和正觉禅寺,恐怕不是信口胡诌吧。

因此,当地编于清光绪年间的《江油县志·关隘志》说:“藏王寨......俗称建文君居此,上有保王庙”。

当笔者朋友去到藏王寨东北端文胜乡蒲家沟一带时,发现当地还有保王庙和朱允炆中年剃度为僧的龙泉寺(可见《明史》说他“为僧遁去”还是猜中了),后来因朱允炆的缘故改名廻龙寺。

这样看来,六百年前逃出生天的建文帝朱允炆确实隐居在今江油市的文胜乡蒲家沟一带。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