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伯温临死说了8个字,朱元璋听后脸色大变,胡惟庸听后吓的半死

 慈悲诚意 2018-05-26

一代军师刘伯温闻名天下,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人把他称为继汉初张良、三国诸葛亮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三位最伟大的谋略家;还有人把他形容的比张良、诸葛亮还要厉害,能未卜先知,洞察古今,“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甚至能呼风唤雨,像是神仙一般。

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对诸子百家、天文地理、阴阳五行、兵法韬略等无所不精。他23岁即考取进士,后因不满元代官场倾轧,愤然归隐。隐居期间,刘伯温潜心著述,创作了集中反映其治国安民主张的大作《郁离子》。1360年,朱元璋向隐居青田的刘伯温发出邀请,他随即出山为其效力。

在刘伯温的谋划下,朱元璋统一天下的道路分成了四步走:第一步,摆脱韩林儿自立;第二步,以诱敌之计大败陈友谅,挫其锐气,而后于鄱阳湖与陈决战,将其彻底消灭;第三步,施计消灭张士诚;第四部,北上攻打元大都(今北京)。1368年(洪武元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可以说,刘伯温的确是朱元璋身边的诸葛亮,没有他运筹帷幄,朱元璋的大明王朝未必能那么快建立起来。

虽然为朱元璋立下了大功,但熟知明史的朋友都知道,刘伯温最后却落得晚景凄凉,神秘死亡。这是为何?

史书上记载,他“面留虬髯,魁梧高大,声似洪钟”,纵论天下安危之时,“慷慨激昂,喜怒形于色”,看样子不像是个儒生,倒像一介武夫。人如其表,历史上刘伯温也的确是个性格耿直,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人。在元入仕期间,他就曾经四度辞职,后来干脆归隐山林。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之后,面对朝廷内部的明争暗斗,秉公办事、正直刚烈、孤傲不群的刘伯温又成了同僚排挤的对象。在各派势力的攻击诬陷下,朱元璋也逐渐对刘伯温有了看法和意见,产生了弃之不用的念头。

1371年(洪武四年),刘伯温向朱元璋请辞,回乡过起了隐居生活。1373年,因“政敌”胡惟庸图谋陷害,本就不满刘伯温告老还乡的朱元璋冷酷无情的剥夺了刘伯温的俸禄。刘伯温惶恐异常,亲上南京向朱元璋谢罪,再不敢提回乡之事了。后来,胡惟庸又升官了,任右丞相,刘伯温终于积郁成疾,一病不起。1375年,朱元璋下诏,准其归老桑梓。回乡一个月后,刘伯温病逝。

据说,刘伯温在南京养病期间,胡惟庸曾派太医为其诊病送药,而刘伯温服后,病情加剧,临死前除对后人有所交代外,还曾大叫:“奸人误我,必遭天谴”8个字。消息传到京城后,朱元璋听后脸色大变,丞相胡惟庸听后吓得半死。这不免让人怀疑,刘伯温是胡惟庸下毒致死的。还有人猜测,幕后元凶是心胸狭隘、生性多疑的朱元璋。

刘伯温如能呼风唤雨,断不会为奸人陷害,气郁成疾;如能洞察古今,更不会被人下毒,离奇死去。正是:才华盖世刘伯温,经天纬地助君王。孤傲不群敌仇视,因一“直”字命悲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