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欣赏丨若评隶书前五家,他必能入列……

 诗词歌赋对联 2018-05-26

小编说

金农初不以工书为念,然书法造诣却是“扬州八怪”中最有成就的一位,特别是他的行书和隶书均有着高妙而独到的审美价值。他的隶书早年是“墨守汉人绳墨”的,风格规整,笔画沉厚朴实,具有朴素简洁风格。但是到了五十岁既负盛名之后,有意“骇俗”,独创了一种融汉隶和魏楷于一体的“漆书”。“漆书”笔划方正,棱角分明,横划粗重而竖划纤细,墨色乌黑光亮,犹如漆成。

应当说,金农的隶书能够大胆创新,自辟蹊径,点画狼藉而又笔墨醇厚,粗头烂服之间透露出苍逸稚拙之趣。他自言:“华山片石是吾师”,这是从自然中汲取营养,同时又使得其临摹的《华山碑》成为自己隶书的代表作。今日,我们便来欣赏他的《临华山庙碑》,感受其隶书的雄壮气势。



金农像


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寿道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


金农《临华山庙碑》(局部)


他好游历,卒无所遇而归。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五十三岁后才工画。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



金农《临华山庙碑》(局部)


金农的一生,大半在坎坷中渡过,有时“岁得千金,亦随手散去”。在困苦时也不得不依赖贩古董、抄佛经,甚至刻砚来增加收入,也曾托袁枚,求写彩灯,王昶撰《蒲褐山房诗话》记述金农,“性情逋峭,世多以迂怪目之。然遇同志者,未尝不熙怡自适也”。卒年七十七,一作七十八。

金农《临华山庙碑》(局部)


金农隶书《临华山庙碑》,洋洋一百零九页,堪称金冬心“中年最精之迹”,无论是尺幅还是书法本身,都属市场上十分罕见的佳品。



金农《临华山庙碑》(局部)

  

金农隶书早年是“墨守汉人绳墨”的,风格规整,笔划沉厚朴实,其笔划未送到而收锋,结构严密,多内敛之势,而少外拓之姿,具有朴素简洁风格,金农的书法艺术以古朴浑厚见长。


他首创的“漆书”,是一种特殊的用笔用墨方法。“金农墨”浓厚似漆,写出的字凸出于纸面。所用的毛笔,象扁平的刷子,蘸上浓墨,行笔只折不转,象刷子刷漆一样。这种方法写出的字看起来粗俗简单,无章法可言,其实是大处着眼,有磅礴的气韵。



金农《临华山庙碑》(局部)

金农隶书,初从近人郑谷口入手,三十左右得汉《西岳华山庙碑》拓本,爱之弥深,反复临摹,时人王瑾说他“见《西岳华山碑》,笔法为之一变”。从此,他从郑谷口书风中脱出,从汉魏碑刻去寻找入古出古自开生面的创新之道。有研究者认为,他一生书风变革的过程与成功,几乎都与《华山庙碑》有关。


金农《临华山庙碑》(局部)


从三四十岁开始临仿该碑,到七十余岁的数十年间,他临仿《华山碑》的作品存世不少,但每件作品都有不同的意味不同的风貌,从较早的扁形圆笔,到中年方体方笔明显带有魏碑书意的变体临写,至竖横都用扁笔,强调倒薤撇捺的楷隶,以至七十左右漆书的形成,都在他各个时期临写的《华山庙碑》作品中有所体现,可以说他每临仿一次华山碑总带着探索性的思考,西岳华山碑成了他书法变革的灵感契机。“华山片石是吾师”,金农如是说。而这个老师就这样伴随了他一生。


金农《临华山庙碑》(局部)


在金农传世的多件《华山庙碑》作品中,最有代表性,最具承上启下意义,幅式最巨,气魄最大,书写最为得意得神的当推大字隶书《华山庙碑》了。


金农《临华山庙碑》(局部)

 

此作原为巨幅立轴,稍后的收藏者黄小松为携带及展读方便而改为册页。据晚清另一收藏者邵松年考证,此幅旧为十行,每行廿二字,第十行十一字,款六字,共二百十五字。今以此用电脑复原,原轴高度应在3.6米左右或更长,宽至193厘米。显然,在金冬心所有书画作品中,这是传世最大的一幅。


金农《临华山庙碑》(局部)


重要的还不是幅式的大小,而是这幅作品既带有早年扁体的隶书风貌,又不再求华山碑形貌的相似,而是更多的参用了魏碑的体势与方劲拙硬的用笔,在力求整体的简朴厚拙中,又每每强调撇捺的舒展与顿挫,所谓倒薤、垂露法的运用,使方拙的体势中有了变化和风韵,前人把这类书法归为冬心先生独创的“楷隶”,而这幅气沉力厚魄力宏远的巨幅作品,和他晚年为世人熟知的渴笔“漆书”,形体已有许多类似——金农以他雄深的气魄,孤傲独诣的革命精神,开创了有清书坛一种全新的面目,《大字隶书华山庙碑》正是这样一幅成功的代表作品。


金农《临华山庙碑》(局部)


这幅承载着金农顽强革新精神的杰作,更以他无比强大的震撼力将金农浑厚的书法功力与弥满的创作激情展露无遗,试想,要在四十平方尺的巨轴上一气呵成书写二百多个斗大楷隶而绝无率笔、怯笔、误笔,没有强大的魄力体力与一以贯之的创作热情及得心应手的精深功力,是不可能完成这一超常杰作的。无怪金石家黄小松会深深拜倒在这幅作品面前,称它“饿隶渴笔,不让古人,”是金农“中年最精之迹”。


金农《临华山庙碑》(局部)


黄小松是乾、嘉时金石大家,搜罗保存无数秦汉魏晋的金石碑版,他见多识广,考据精严,而对先辈金农却推崇有加,不仅收藏他的作品,亦努力临摹他的书画,无锡博物馆藏有他的一本《书画册》,其中就有多幅临仿金农的作品。爱之笃,知之深,他对金农这幅《大字隶书华山庙碑》的评价当然是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的。


金农《临华山庙碑》(整体复原)


黄小松之后,此件归武筠庄所得,后复入晚清收藏家邵松年之手,经其多次题跋并著录于他的《古缘萃录》,金陵学者黄惇《金农书法评传》亦有述及,是流传有绪的金农杰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