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快乐还给“古怪”的孩子

 渐近故乡时 2018-05-26

        

        一位女友气恼地评论自己的女儿:“怎么女孩子一旦长大就变得别扭了呢?性格也古怪起来了,脾气比父母都大。你看,为了她15岁生日,我特意去华联挑了一套漂亮的运动服,我可是按着她的喜好挑的哦,我很有把握她会喜欢的。我把衣服放在客厅的沙发上,让她一进门就能看到。结果,她下午放学回来后,我明明注意到她是喜欢这套运动服的,但她却故意做出不喜欢的样子,被我盯着试了下就再不穿了,真是气死我了。”

        以我对她女儿的了解,女孩并不是个爱和家长对抗的孩子,其间一定有什么隐情,我便要求女友叙述一下事情的经过。

        原来是这样的:

        女孩回来时,并未第一时间注意到沙发上的衣服,而当时女友在自己的卧室里,当她听到声响知道女儿回来后,就走出房门向女儿指点沙发上的运动服,女儿一见之下确实很喜欢,欣悦之色跃于脸上,也正是因为孩子喜欢,所以,孩子当即就要拿起衣服试穿。这关头,做妈妈的发现女儿的手上有亮光,便马上喝止,说女孩的手上有油渍,让她去洗干净手再碰衣服。女孩解释说手上不是油,是她进门后已在离门最近的厨房冲了下手,因为厨房没有擦手的专用毛巾所以她只是甩了甩手上的水珠,发亮的就是尚未干的水分。但妈妈一定要其去洗手,女孩只好进卫生间正式洗了手。但是,等女孩洗了手再出来试衣服时,神色就变了,敷衍地试了试衣服,既没说不喜欢也没说喜欢,便进自己的房间学习去了。以后的时间里,孩子都服,既没说不喜欢也没说喜欢,便进自己的房间学习去了。以后的时间里,孩子都没有穿过这套运动服。

        对比女儿前后的变化,母亲就认为,孩子明明是喜欢那套衣服的,却故意装作不喜欢来气她。

        这一听我就明白了。

        “难怪呢。”我说,“你败了女儿的兴致了。”

        “就算是吧,那一时的不快也应该消化了呀,怎么也不能因为一时的不高兴就这么大反应呀。”女友仍不服气。

        我问她:“假设在年度评比里你获得了你们系统第一名的成绩,并且公司会在年终大会上对你进行表彰,你觉得是不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

        “当然是啦,岂止是高兴,简直很牛了。”女友回答。

        “与生日礼物相比如何?”我接着问。

        “肯定比生日礼物更有意义一点儿。”

        “是的,我也这么觉得。所以,假设大会领奖那天你特意穿着打扮了一下,自我感觉良好。不过,在你领奖的环节里出了一个小状况,你上台时由于鞋跟在哪卡了一下,以至于你在主席台的台阶上摔了一个跟头,于是,你狼狈地从地上爬起来,匆匆地领了奖下台了。你先闭上眼想象一下那种场景……”

        女友沮丧地说:“不会这么倒霉吧?那也太丢面子了。”

        “而我的问题是:你以后会怎样对待这次表彰?你会把获奖证书放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吗?你会希望别人在你面前一再提起那次大会吗?”

        “我神经哪有这么粗呀?还不是恨不得所有人都忘掉这件事,谁提我就跟谁急——分明是跟我过不去嘛。”

        “那么,换位思考一下,你或者就能理解你女儿对那套衣服的态度了。”

        孩子正准备兴致勃勃地享受生日礼物,却被母亲生生地喝止,解释的话也不被接受,一定要求自己先洗手。孩子只好去洗手了,但内心难堪、沮丧、委屈的感觉使孩子热热的心亦随着自来水冷却下来。由于不想再重忆这一体验,孩子连那套衣服也一并排斥了。

        也许,父母会觉得事情的严重性不同,一个是当众出丑,一个是被自己母亲扫了兴而已,但其实,原理是一样的。

        为什么老话里有这两个词:“睹物思情”和“触景生情”?就是因为人的记忆的确有这样一种功能,看到某样东西或某种场景就会触发与此密切相关的情绪情感的体验。

        记忆是什么?

        记忆是过去的经历在头脑中的反映。所谓过去的经历是指过去对事物的感知,对问题的思考,对某个时间引起的情绪体验,以及进行过的动作操作。这些经历都可以以影像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影像又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记忆不像感知觉那样反映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对过去经历的反映。

        记忆按其内容可以分为5类:

        形象记忆:即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

        情境记忆:对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

        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

        语义记忆:又叫词语——逻辑记忆,是用词语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机能的记忆。

        正是“情绪记忆”和“情境记忆”导致了人们“睹物思情”和“触景生情”的产生。

而人们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下意识地总爱重现令自己感觉愉快的记忆,压抑和回避那些令自己感觉不快的记忆。

        所以,别责备孩子古怪,因为古怪只说明她的不快和她正在抑制不快,若家长能把快乐还给孩子,“古怪”自然就会消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