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碑帖(上)

 鸿墨轩3dec 2018-05-26
碑帖(上)


​益方书法课堂 2017-11-03 09:03:07

碑与帖是我国独有的艺术珍品,是华夏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碑和帖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形式,符合阴阳之"大和",刚柔并济、碑帖融合方可使书法艺术家全方位吸收营养,这样才能真正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文化

碑帖

谓碑,最初是指竖在地上的石头,所以《说文解字》释为:"碑,竖石也。"其用途有三种:一是设在宫中,用以观日影,测方向,辨时刻;二是置在祠庙中,用以拴祭祀牲口;三是竖在墓穴边,为葬礼引棺入墓,施辘轳之用。那时的碑是没有文字的,与书法无关。此后,刻了文字的碑才是书法艺术中称的"碑",它又称碑刻。如汉代的《史晨前后碑》《张迁碑》,唐代的《多宝塔碑》《神策军碑》等,就连秦代的刻石,汉代的摩崖、题刻,六朝时的墓志等,后人也称它们为碑,大凡古代刻有文字的石头,人们在习惯上都通称之为碑刻。

碑帖(上)

《史晨前后碑》原石

碑帖(上)

《史晨前后碑》碑文局部

碑帖(上)

《张迁碑》原石

碑帖(上)

《张迁碑》碑文局部

碑帖(上)

多宝塔碑

碑帖(上)

神策军碑帖

所谓帖,帖的原义是《辞源》中所说"帖,以帛作书,书于帛者曰帖",之后经过发展,人们通常把前人写在帛绢和纸上的短札尺牍通称为帖,帖当然也包括后人把古代书家手迹刻在石碑上的法书,亦即汇帖或丛帖,如《十七帖》《淳化阁帖》等。

当然,后来随着书法史的发展,又衍生出"碑学"、"帖学"的概念,它是指研究考证碑帖的源流、时代、体制、优劣、拓本真伪与先后以及文字内容等为对象的学科。

碑帖(上)

帛书

碑帖(上)

苏轼尺牍

碑帖(上)

《十七帖》局部

选帖

从来写字必须选帖,因为书法的取法与绘画略有不同,绘画可以选择自然作为描摹的对象,书法的学习对象就是古代留给我们的优秀书法作品。从古到今学习书法,第一步必须遇到这件事。

至于如何选帖,选哪些帖,历代书论著述中都有参考,而且给初学书法者开了许多选帖的单子,如《翰林要诀》、《童学书程》等,但我们发现书论中开的这些"清单",往往都是学习的一个整过程,比如学王羲之,他将王羲之的帖统统纳在里面,我们一时不知道选哪一个,以至于如何选帖,我们至今都很模糊。

碑帖(上) 碑帖(上)

明代《童学书程》

选帖规则:

选择碑帖时,想不能求奇而应求正,所谓正,首先是字形正,用笔清楚,有代表性,有旁通性,有经典型,比如《石门颂》和《杨淮表记》

碑帖(上)

《石门颂》局部

碑帖(上)

《杨淮表记》局部

为什么我们选择《石门颂》,因为它既是隶书,又用篆法,上下可通,可衔接由篆到隶的学习过程,此外它还具有经典型,而后再学习诸如《广武将军碑》、《好大王碑》、《瘗鹤铭》等。

碑帖(上)

《广武将军碑》局部

碑帖(上)

《好大王碑》局部

字要偏多,比如《兰亭序》和《圣教序》相比,前者比后者字少,但它比《奉橘帖》、《孔侍中帖》就多得多,你让我们从一二十字中就能感悟出通感来,有一定的困难。上面要素中最重要的两条,一条是笔法清楚,一条是有旁通性。

碑帖(上)

《兰亭序》神龙本

碑帖(上)

《集字圣教序》局部

碑帖(上)

《集字圣教序》局部

碑帖(上)

《奉橘帖》

碑帖(上)

《孔侍中帖》

要规律性强。要先通共性后求个性,例如《张迁碑》与《鲜于璜碑》,风格类型差不多,但《张迁碑》的经典型,即规律性要大于《鲜于璜碑》,二者比较,《鲜于璜碑》里有很多美的东西,即一种"奇"的东西要多于《张迁碑》,所以这两种碑帖放在一块做选择,应先选《张迁碑》,通共性,再取《鲜于璜碑》,通个性。

碑帖(上)

《张迁碑》局部

碑帖(上)

《鲜于璜碑》局部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