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碑帖(中)

 鸿墨轩3dec 2018-05-26

读帖

读帖就是通过观察研读碑帖,了解和把握碑帖的笔画,结构、章法等形式特点,感悟和领会碑帖的格调、气势、韵味等精神意蕴。读帖与读书相比较,不同的是读书是放声诵读或心中默读,读帖是"眼观","脑想","神会",相同之处是他们都要,领会精神,把握实质。

读帖是一项综合性活动,首先它与临帖相关,读帖往往作为临帖的前期准备而存在,目的是在"了然于手"之前 ,先"了然于心"。在读帖的过程中 ,对碑帖的线形、字形等空间因素 ,对碑帖的用笔轻重、节奏快慢等时间因素 ,读帖者总会在意念中进行模拟 ,这种模拟有时会情不自禁地徒手空临起来 ,三国魏时的大书法家钟繇"坐则画地 ,卧则画被"就是典型。

碑帖(中)

钟繇《宣示表》

碑帖(中)

钟繇《贺捷表》

其次 ,它与书法欣赏相关。书法欣赏的要旨是"赏心" ,它侧重于感性。读帖绝不只是停留在对形而下的技术性因素的关注 ,它还会升华到对形而上的精神意蕴的关注 ,力求与碑帖背后的创作主体进行心灵沟通,实现情感的共鸣。

读帖的方法

首先是要围绕"读形"来展开,通过"读形"来理解和把握碑帖的笔画、结构和章法方面的构成规律,书法的"形"很重要,他是书法艺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书写技巧锤炼程度的体现,是作品神采赖以生存的物资载体。"形"之不存,"神"将安附。"读形"的方法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比较法,可以多角度多层面的比较。

同一碑帖内的比较,在读某一碑帖时,为了把握碑帖的形式特点,可以就不同方面进行比较:相同笔画的比较,相同偏旁部首的比较,相同结构类型的比较。

碑帖(中)

《乙瑛碑》局部

碑帖(中)

《乙瑛碑》局部

这些比较既可以了解各种形式的一般性,又可以领略各种形式的丰富性,从而深化对书法的艺术形式的理解。

通过比较颜体楷书的折,我们发现圆转是基本的写法,方折、断折是其变化的写法,圆转有遒劲之美,更能表现"颜筋"的丰腴,方折有刚劲之力,能表阳刚之气。另外是不同碑帖之间的比较,可以选择艺术风格相近的碑帖进行比较,有利于读帖者在"求大同存小异"中强化对碑帖形式特点的认识,如《爨宝子碑》与《爨龙颜碑》相比较。当然也可以选择不同艺术风格的碑帖相比较,它可以使读帖者在两种异类风格的强烈对比和互为参照中,"一举两得"地把握两种碑帖的形式特点,如将王羲之草书与徐渭狂草相比较。

碑帖(中)

颜真卿《多宝塔》局部

碑帖(中)

颜真卿《多宝塔》局部

碑帖(中)

爨宝子碑》局部

碑帖(中)

《爨龙颜碑》局部

碑帖(中)

王羲之《远宦帖》

碑帖(中)

徐渭草书立轴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