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同的老城今晚报数字报

 网罗天津卫 2018-05-27

共同的老城

秦 川
  在绵延数百平方公里、汇集数百万人口的天津城区中,老城厢这四方城小得几乎可以忽略。可谁又能够忽略它呢?

  当人们探寻这座城市的来历时,老城是九河下梢、天子津渡生动鲜活的解说;当人们回味这座城市的辉煌时,老城是晨钟暮鼓、高敞登临盛况重现的场所;当人们梳理这座城市的格局时,老城是拱卫京畿、城水相依最清晰的标示;当人们求证这座城市的气质时,老城是南北交融、东西汇聚最透彻的证据。老城犹如城市的灵魂住所,牵动着这座城市的情怀。

  老城虽老,可一天也没有停止生长变化。回顾这短短的六百余年,老城已然不是一个冰冷坚硬的城郭,而更像是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随着岁月消涨。设卫筑城时,这里是一片空旷的土地,等待着来自大江南北的开拓者。繁华鼎盛时,城内人头攒动,城外帆樯云集,展现着傲人的都会气派。洋务运动选择在这里起步,它向世界敞开大门,西人纷至沓来,让见过世面的天津人也禁不住惶恐好奇。无奈好景不长,战火不可避免地降临卫城,联军的坚船利炮无情地轰开那想重新关闭的城门,粗暴地摧毁令他们损伤惨重的城墙。

  租界时代,繁华抛弃了这偏僻的一隅,沿着海河流向东南,只有那不紧不慢的电车叮叮当当地绕城巡回。平津战役再次将它袒露于炮火之下,金汤桥会师后,老城带着遍体伤痛遍插红旗,充满对复兴的期冀。十年动乱让毫无准备的它再经劫难,多少经典和宝藏被无知无畏地付之一炬。雪上加霜的唐山大地震,把那本已摇摇欲坠的街区彻底荡成残垣断壁,老城眼看着就要失去最后一丝生气。直到鼓楼重建,老城才又回到人们的视野,逐渐焕发出曾经的神采。

  在有些人的感觉里,老城是值得骄傲的标签,鼓楼、会馆,戏楼、花园,寺庙、教堂,衙府、大院,展现着城市的昌盛和繁荣,彰显着深厚的底蕴和开放的胸怀。有些人觉得,老城就像是现代都市中难得的一方净土,那些曾经的斑驳破旧的房屋、狭窄拥挤的街巷、纷乱嘈杂的人声,比外面那些整齐鲜亮的街区更真实、亲切、自然。在有些人眼里,老城就像是一座活的博物馆,其中的每一座建筑、每一条街巷、每一棵树木都承载着六百余年来丰富而珍贵的信息,留待人们慢慢去认读追索。在有些人心中,老城是天津这座城市的根和魂,在这个看得见的四方城上方,仿佛始终凝聚着一些看不见却能用心体会到的城市性格和精神,支撑着这个都市略显空虚浮躁的内在世界。

  在有些人的经历中,老城是曾经竭力摆脱的生活窘境,狭小局促的住所难以安居,急需的自来水进不来、讨厌的污水又出不去,酷暑时节要忍受着水深与火热,寒冬季节又难逃灰头土脸和烟熏火燎。在有些人的印象中,老城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密集的杂院侵蚀了最后的隐私,家庭、邻里既有难得的守望相助,也有莫名生出的诸多误解与纠葛,尊严斯文难以找到立锥之地。在有些人眼里,老城就像是都市的一块疤痕,杂乱破旧的形象羞于示人,四处潜藏的安全隐患让人终日惶惶不安,复杂混乱的产权纷争让整治无从入手。

  大概每个人脑海中都有一幅独特的老城图画,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个人的感受都是真实的。这些感受聚合在一起,就是活在人们心中的老城。无论是荣耀还是耻辱,无论是成就还是缺憾,无论是繁荣还是衰落,也无论是幸福还是辛酸,老城都承接着、经历着、收藏着。

  无论老城怎样变化,无论我们对它如何评价,老城已经成为我们情感和认知的集合,成为我们的先人、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共同的宝贵财产。只是抚今追昔时我们难免会自问,是什么构成了老城?是什么在改变着老城?是什么在支撑着老城?在我们惶惑迷茫,还不足以给出肯定的答案时,也许小心翼翼地了解它、记录它、呵护它,是我们能做的最好的选择。好在老城很小,我们毫无疑问可以为它留出足够的空间,在地上,在心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