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黄包车夫到书法导师,他的“书法人生”感动无数人......

 杨关桥 2018-05-27



王建业


他从皖北农村走来

高中辍学

北上天津,南下台州

从事过很多工种


后来坚持自己的爱好

潜心书法,四处拜师

成为专业的书法教师


在很多专业展览中崭露头角

一些媒体也对他宣传报道

他凭着一股子闯劲

远离家乡

在台州闯出了一片天地


他的书法

也给自己的物质生活带来了改善

给家人带来了幸福

他却初心不改

敬重师长虚心求教

心系公益回报社会


王建业书法


他有哪些故事?

让我们走进他的心扉

一起倾听


一、 情不知其所起


1980年初,我出生于安徽省北部的蚌埠市怀远县最西边的千年古镇龙亢镇的一个小村庄,父亲是一名民办教师,母亲是位农妇,我有兄妹五人,我是老幺。


记得我上小学三年级时,学校偶尔还会安排上写字课。给我们上写字课的老师是一位年轻帅气的小伙子,名叫韩春俭。我们用的练习本是印刷好的描红本,每当他拿起毛笔蘸着水在黑板上写范字时,我们也学着边描边写。课后同学之间总要比一比,看谁的作业被老师画的圈圈多,就说明谁写得最好。就这样我对书法慢慢产生了兴趣,课下只要有空就会写上几笔。


王建业书法


进入中学后,我的班主任虽然教的是地理,但写得一手工整平稳的楷书。课下我总缠他,向他请教写字的问题,有段时间放学后,我还经常到他的宿舍去跟他学写字。在夏老师的指导下,我的书写水平进步很明显。出于对我的鼓励,夏老师还专门送给我一本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常用字字帖》,我如获至宝。字帖上的书体是行书,每天只要我一有时间,就对着字帖练习,这本字帖一直到现在我都完好无损地保存着。后来,我还买到了这本字帖的其他系列,配齐了一整套。


夏老师觉得我是个学书法的好苗子,若是跟随专门的书法老师学习,定会学有所成。于是,他将我推荐给当地写字杠杠的顾献彩老师。我跟顾老师学书时间最长,还跟他学会了写春联。那时每逢春节,我都提前将春联写好,放起来,等到大年三十的前几天再拿到街上去卖,有时也会在街上现写现卖。


有一年,为了准备更多的春联,我还通宵熬夜地写。虽然我的春联卖不了多少钱,但我的心里却无比的高兴,因为我总能听到买春联的人夸我说:'这孩子年纪不大,字写得真好!'


二、从师之路


那时,学校订有各种报纸,比如《安徽日报》《蚌埠日报》等,这些报纸在学校老师看过之后,都成了我的宝贝。报上有时刊发一些本地书法高手的作品,这些作品在我看来别具风格,美观大方,让我爱不释手。由此我开始剪报,只要看到报纸上刊登的书法和篆刻作品是我中意的、想学习的,我都把它们裁剪下来,然后再逐个用浆糊粘贴在自己制作的大本子上。几年下来,我做了近十本剪报本。


在剪报过程中,我发现《安徽日报》每周副刊中有一个名为'安徽书画坛'的栏目,整版刊发安徽省内较有名望的书画名家。其中有一期介绍的是合肥市的一位著名书法家方明老师。看过他的个人专题介绍后,我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到合肥拜方明老师为师。平日里,我爱听单田芳老师讲的历史评书,在他的故事里,经常能听到对主角历经千难万险寻访高人,只为拜师学艺的讲述,让我感触颇深,遂产生了到合肥登门拜师的想法。


王建业与其恩师方明


1996年春节后,从没有出过远门、才十五六岁的我,怀揣着有方明老师专版的报纸,带上平日常用的几本字帖及剪报和几件换洗的衣服,就坐着大巴车从我们的小村赶往几百里外的合肥。


初到大都市,高楼大厦耸立在眼前,令我不知所措。几经周折我终于来到了方老师的门前,我犹豫踌躇地站了良久,想敲门,手却始终敲不下去。我足足在门外站了将近一个小时才鼓足勇气轻敲了几下。开门的正是方老师,我在报纸上就看过他的照片。为了让方老师放心,我自报家门,并说明了来意,同时将我收藏着刊登他专版的那期报纸,以及我的身份证、简报一一拿给他过目。


王建业书法


记得其中有一本书的扉页,我用圆珠笔写着'我一定要成为书法家'这句话,正好被方老师看到,他笑了笑,说拜师的事他考虑一下。听他这么一说,我着急了,当即就在他面前跪了下来,按古人拜师的方式给他老人家磕了三个响头。


之后,我们又交谈了一会儿,我把我写的作品拿给他看,请他指点。他对我的字作了点评,并推荐了一些字帖给我,比如王铎的行书,还有汉隶《张迁碑》《乙瑛碑》等。


拜别方老师时,我还斗胆向他求件作品收藏,方老师二话不说,现场给我写了两件。一件是他的自作诗隶书斗方,一件是按我的意愿,将我的名字里的'建业'二字写入作品的行书横幅'建功立业'。从此以后,逢年过节,我都会给他老人家送去节日的问候,一直到今天,从未间断过。


王建业书法


三、别有人间行路难


回家后,我按方老师的建议,练习王铎的行书,以及《张迁碑》《乙瑛碑》。那段时间,我练书法非常入迷,有一天正是夏天收小麦的高峰期,我帮着家人在田里收割,在中途休息的间隙我还跑回家练字,练着练着,我就忘了回去干活,后来被父亲狠狠训了一顿,说天天写字有啥用,连活都不干。这些话,让那时年少的我有点想不开,我还因为这件事赌气离家出走了几天……


由于读书不精,高中毕业后我就主动辍学了,辍学后的我,做过装潢,当过厨师,但都是一事无成。这期间,我始终没有放弃书法的学习,经过几年的练习,自我感觉隶书写得慢慢有了模样,开始尝试投稿参赛,可以说,获奖无数,但那些奖,在现在看来含金量不高,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王建业书法


为了生活,我跟随堂叔离开家乡,到天津的一家木板厂里打工。巧的是,木板厂的老板是一位书法爱好者,他知道我也喜欢书法后,主动送我了一本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楷书字帖。从那以后,我每天泡在这本字帖里,无论多忙多累,只要一有时间,就对着此帖临上一会儿,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地临习。


2001年,我又辗转到南方的城市台州继续打工。初到台州,我先在一家小型私企灯具厂干了几个月,后来听说拉黄包车赚钱,我又到台州经济开发区商业街一带,当了三年的黄包车夫。2003年,我结婚成家后,爱人有了身孕,拉黄包车赚的钱只能保我们的基本生活,在爱人怀孕期间,为了省钱,基本没做过产检,转眼间临近生产的时候,我们就回老家了,生产后,孩子患先天性脑瘫。


为了给孩子治病,2004年、2005年这两年时间,我没有外出务工,而是在村里的小学做代课教师,每月工资才180元,但我别无选择。为了给孩子治病,那两年我们跑遍了蚌埠、蒙城等各大医院,但均无济于事。2006年初,孩子夭折了……


为了远离伤感,我与爱人离开家乡,再次踏上了南下台州打工的征程。我进入一家三班倒的塑料窗帘厂,做塑料注塑工。不久我又跳槽到一家缝纫机厂,在里面做流水线装配工。期间我们夫妻租住在一间不到10平米的小民房里,生活不易啊。因为投稿,我结识了《台州商报》记者田天柏,他了解了我的情况后,觉得非常励志,专门为我做了一期专版,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被采访并登报。


王建业书法


四、柳暗花明处  坐看云起时


后来,我因为订阅《书法报》,结识了对我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恩师——《书法报·硬笔书法》执行主编严海南先生。从《书法报》上我得知《书法报·硬笔书法》准备创刊,我按报上的电话打过去,接电话的正是严老师,我向他说明了我的情况,并向他请教该如何学习书法,严老师始终不厌其烦地给我解答,还给我指出了学习魏晋小楷的路子。


从此我开始学习小楷,起初,我不知道写小楷用什么毛笔、用什么纸,向严老师讨教后,严老师更是主动把笔直接从武汉邮寄到台州给我,这使我非常感动,感恩严老师的无私奉献、乐于助人。严老师是我的贵人。


同样是在2006年,我加入了安徽省书协。2007年在参加台州市书协活动中,我先后认识了朱晓峰、夏建国、金岳清等老师。2008年初,我结识了与我同为安徽蚌埠人的单凌雁老师,单老师以楷书闻名。认识他后,他曾多次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我书写,加上以前严老师的教导,我的书写水平在后来的几年中可以说是飞一般进步。在各位老师的指点下,我开始大量地投稿参赛。那几年间,我投稿的命中率至少在百分之六十以上,而且基本上都是各省级书协及地方政府主办的权威赛事。


同年,我还认识了另外两位老师,一位是经过老师方明介绍,认识了老师张乃田,张老师那时候是安徽省书协副主席,蚌埠市书协主席。


王建业与其恩师张乃田


方老师推荐我到张老师那里拿安徽省书协会员表并让张老师推荐盖章签字,经过张老师推荐,我于2006年顺利的加入了安徽省书法家协会。那时即想拜张老师为师,不过在后来的几年,经过张老师在对我的各种考察之后,我终于如愿拜在张老师门下,做了他的弟子。另一位是参加一个书画活动,认识了同为安徽人的军旅书法家倪进祥,后来经过写信邮寄作品,让倪老师给我点评。


2007年为了在当地加入台州市书协,先后认识了朱晓峰、夏建国、金岳清老师等。就在同年,我加入了台州市书协和浙江省书协。


2008年初我又经朋友给的一份台州日报,找到了对我书法同为转折点的单凌雁老师,单老师和我同为安徽蚌埠人,以楷书闻名于当代,认识他后,经过他的现场指导,加上以前严老师指点我的练习小楷,在此基础上,我的书法在后来的几年中可以说是飞一般的在进步。


后来,经过各位老师的指点,我开始了大量的投稿,在08年到11年这几年间,我投稿命中率最少在百分之六十以上。


2009——2010年,时任台州晚报副总编辑的陈红松撰写了《从黄包车夫到书法导师—外来务工人员王建业的奋斗人生》《新台州人王建业—从黄包车夫到全国书赛获奖大户》两篇文章。


王建业书法


2011年,我入展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首届手卷展。对于我这样一个农民出身的打工仔来说,能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国展,真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那次入展,我兴奋得几夜都没有睡好觉。同年,《书法导报》也举办了一次全国手卷展,我居然获得了二等奖,并对我作了专版推介。


五、此爱绵绵无绝期


渐渐的,我在台州也小有名气了。也许是早年坎坷的经历,让我心系公益事业。2010年,由我发起,《台州晚报》主办的'情系舟曲'书法赈灾义卖活动,我邀请了老师单凌雁、师兄弟李朝建、钟艺等七八位书法家在台州市民广场现场书写义卖,当晚共筹善款万余元,全部交由《台州晚报》,由他们将善款捐献给舟曲地震中受灾的中小学生。


2013年至2014年是我的丰收年,先后9次入展全国展。因为成绩突出,我也结识了不少书法同道友人,在学书的路上我不再孤单。


王建业书法


俗话说,喝水不忘挖井人,我因书法拜过的老师中,有的见过面,有的至今都没有见过一面,比如严海南老师,就一直没有见过面。与这些老师交往,虽未谋面,但回忆起来满是亲切与感动。


因为书法,我认识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和书友;因为书法,我脱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因为书法,我在距离老家将近一千公里外的地方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个人书法工作室,专业从事中小学的书法培训;因为书法,我让我的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书法,你改变了我的生活,改变了我的人生。我以后会更加努力,更加勤奋,才能对的起我所爱的书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