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请永远笑对生活!

 老铁SEO2018 2018-05-27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绿山墙的安妮》

一翻开这本书,就会让我们想起我们的青春期。里面那个十一岁的扎着两条红色粗辫子的小姑娘安妮,被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评价为:“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

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格马利于1904年创作了《绿山墙的安妮》这部作品。

1908年一经出版迅速风靡全球,持续发行5000多万册,并被译成50多种语言,在加、美、英、法、德等国多次被改编成音乐剧、舞台剧以及影视剧。

蒙格马利16岁时就在当地一家报纸的头版发表了小说,并广受好评。

她以清新流畅、生动幽默的笔触,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孤女安妮被收养、求学、恋爱、工作的经历。

学者周国平说:

“安妮拥有两种极其宝贵的财富,一是对生活的惊奇感;二是充满乐观精神的想象力。”

这就是像小女巫一样的主人公安妮成长为一个开朗、聪颖的女子的原因。她的行动、话语总是能轻易地走进别人的心里,改变许多人对生活的态度。

这个故事发生在爱德华王子岛的安维利村。让我们在小说中一起体验安妮的成长过程和心路历程:

六月初,在一个大家都很忙碌的下午,马修·卡思伯特却在下午三点半穿上最好的一套衣服,不慌不忙地驾着栗色母马拉的轻便马车离开绿山墙,去火车站接他家收养的孩子。

绿山墙是一所很大的房子,四周草木丛生,果树成片。马修·卡思伯特的父亲是个羞怯不爱说话的人,当年建这所房子时,因为想尽量远离和乡亲邻里的交往,就把绿山墙造到远远的林子里了。

马修、玛瑞拉兄妹未娶未嫁,一直在这冷僻的地方生活。

马修现在六十多岁了,是一个像他父亲一样羞怯不爱说话的人;妹妹玛瑞拉长得高高瘦瘦的,也是个古板的女子,头上已经有了些白发。

农庄的活计繁重,年事渐高的兄妹俩越来越力不从心,准备从孤儿院收养一个十到十一岁左右机灵又可靠的男孩,因为这个岁数的男孩能干点杂活,又便于调教。

马修兄妹打算送他读书,给孩子一个家,希望他将来能替他们打理农庄。

马修到了火车站,看见长长的站台上只有一个小姑娘坐在一堆鹅卵石上。车站站长跟他说五点半的火车半小时前就开走了,车上的乘客只剩下那个小姑娘了。

马修心里叫苦不迭,他可是想要领养男孩的,怎么变成了一个小姑娘。他应付不来这种情况,只能转过身子,慢吞吞地向女孩儿走去。

冷清的车站,不安的两个人,面对完全陌生的对方,彼此心里都掀起了波澜。

那个女孩儿穿着一件又短又紧、黄灰色、脏脏的绒布罩衫,戴着一顶褐色水手帽,帽子底下露出两条红发粗辫子。

她苍白、瘦小的脸蛋上长着不少雀斑,下巴尖尖的,棱角分明,嘴巴和眼睛都大大的。

马修莫名地对她怀有畏惧心理,从她身边经过时,没等马修先开口,她就站了起来,一只手里提着破破烂烂的旧式手提包,另一只手做出准备握手的动作,紧接着就听她说:

“我想你就是绿山墙的马修·卡思伯特先生吧?见到你我很高兴,刚才我还担心你不来接我呢!

我想像着也许是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害得你不能前来。

我已打定主意,要是您今晚不来,那我就顺着铁轨走到拐弯处的大樱桃树那里,爬上去过一夜。

但是我没有一丁点儿的害怕,睡在月光下一株白色花儿盛开的野樱桃树上,那才叫美呢!你说是不是?”

她清脆的声音解除了马修的尴尬。

善良的马修不忍心将这个孤单的女孩儿扔下,甚至不忍心说自己本来想收养一个男孩子。

就这样,马修把安妮带回了绿山墙。他非常忐忑,因为他知道妹妹玛瑞拉一定会生气。

果然,严肃的玛瑞拉一看见安妮,就毫不客气问马修怎么接来的是个女孩儿,而不是和孤儿院说好的男孩。

安妮一下子明白了,她的眼泪即刻就掉了下来,大叫着问玛瑞拉为什么因为自己不是个男孩儿,就不想收养她。

玛瑞拉认为她没必要哭成这样,但是安妮颤抖着嘴唇说“当然有必要!” 她激动地表示自己是个孤儿,来到一个自认为是家的地方,却被人家嫌弃自己是个女孩,这种失望对她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玛瑞拉不敢再抱怨孤儿院为什么会送来一个女孩儿,只好问安妮叫什么名字,劝她别哭,说又没打算当晚就把安妮推出门去,就这样她同意安妮暂时待在家里。

安妮向玛瑞拉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这使原本想收养男孩的玛瑞拉动摇了:在安妮刚满三岁的时候,双亲就因患病相继离世。

安妮先是被送到了孤儿院,后来又陆续被几户贫穷的人家收留过。干家务、当保姆,过着艰难的日子,但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又回到了孤儿院。

经过一天的相处后,马修和玛瑞拉决定留下这个能说会道的女孩儿。幸运的安妮终于成为了卡思伯特兄妹家的孩子,拥有了一个真正的家。

一开始,像所有十来岁的孩子一样,小安妮的自尊心很强,受不了别人字里行间有一丝丝嘲笑自己的味道。

初次见面的林德太太心直口快,一见到安妮,就当面说她外貌的不是,惹得安妮对她破口大骂,后来在玛瑞拉的悉心劝导下,安妮诚恳地向林德太太道了歉。

那之后,由于丰富的想象力和“爱美”的虚荣心,安妮给自己惹来了一连串的麻烦,她不断地闯祸,比如灌醉戴安娜、弄错蛋糕的调味料等等……

  • 她会因为自己上学时没有泡泡袖的裙子而懊恼,整天希望玛瑞拉能帮她做一条漂亮的泡泡袖裙子。
  • 她会在帽子上加一个奇怪的花环,吸引周围人的目光。
  • 她还为她浓密的红色长发而自卑,偷偷染发,结果染成了奇怪的颜色,不得不把头发剪掉……

马瑞拉是个古板严肃的人,因为害怕自己会过于放纵安妮,所以对安妮的教育十分严格,甚至有时候有点过分了。

安妮刚到绿山墙时,玛瑞拉不停地挑剔着她的一言一行,村民们也在观察她。

但安妮用自己富有灵气的生命力融化了一切敌意的坚冰,她就像一股清新自然的微风吹入了这个古老的村庄,缓缓吹入了大家的心田。

她说:

“有什么可以阻止一个人在心里爱一样东西呢?这是一个有趣的世界,一个人的悲伤不会太过长久吧?”

她总是以善良、纯洁、热忱的心对待亲人、朋友、同学、师长。她对大自然的一花一树,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爱心。

安妮像是一颗快乐的种子,以爱心赢得敬重和友谊,以率真的本性影响着周围的人,用倔强坚持自己的天性,用浪漫的幻想抵御现实的孤独。

在安维利村,安妮不但得到了马修和玛瑞拉兄妹发自肺腑的疼爱,而且结交了戴安娜·巴里、鲁比·吉里斯、珍妮·安德鲁斯等知心好友。还得到了阿兰夫人和斯蒂希老师的关爱。

安妮天真热情,并且满脑子都充满了浪漫的想像。

她爱看雪白馥郁芬芳的苹果花,爱看不知不觉来临的紫色黄昏,还有弥漫着自然迷人气息、流动着百鸟争鸣时优美旋律的“洁白之路”“桦树道”和“闪光之湖”……

在安妮的世界里,溪水、玫瑰、小树都是最美丽的生命,她的影子和回声也是知心朋友。

安妮很爱说话,人们也都很喜欢听她说话。从她嘴里说出来的,都极富趣味。她说“世界上有这么多可以喜爱的事物,真是太奇妙太壮观了!”

她说:

“旭日临窗,我总以为清晨是最美好的;暮色一降临,我又觉得夜晚更可爱。”

她说“向有灯火的地方走去,在心中告诉自己,那就是我们的家,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

她还说:

“无论我将来到哪里去,外表有多么大的变化,都不要紧,在心里,我永远都是你们的小安妮。

我爱你们,爱绿山墙,我清楚,这种爱会天长地久,与日俱增。”

她很少气馁,甚至在闯祸后,玛瑞拉或者其他人教训自己的时候,还是依旧乐观向上、渴望美好。

对学习和知识的勤奋、热情和专注,再加上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安妮很快就在学校里崭露头角,考上了奎因学院,并在毕业时获得了埃布里奖学金,得到了升入雷德蒙德大学文学系继续深造的机会。

可是,就在安妮想像着自己身穿学士服参加毕业典礼的身姿时,马修因为存有他一生积蓄的银行倒闭而突发心脏病去世,玛瑞拉也患上了眼疾,医生说最多半年后眼睛就会失明。

为了不影响安妮的学业,玛瑞拉打算卖掉绿山墙,但是安妮坚决要保住绿山墙,她决定放弃到雷德蒙德大学深造的机会。

留在绿山墙附近当教师,以便照顾年迈体弱的玛瑞拉,在这些年的成长中,她懂得了爱与责任,也懂得了知恩图报。

这时候的安妮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脸上的雀斑几乎都消失了,头发也从红色变成了有光泽的棕褐色。

当她的同学吉尔伯特·布莱思了解到绿山墙的困境,并知道她想申请安维利村的教师职位时,已经得到了这个职位的吉尔伯特悄悄找到学校董事会提出把工作机会让给安妮。

吉尔伯特在安妮刚被收养时就认识了这个女孩。当时吉尔伯特为了引起安妮的注意,故意取笑她的红头发,管安妮叫“红发鬼”和“胡萝卜”,安妮发誓要一辈子讨厌他。

但是吉尔伯特喜欢上了这个红头发的姑娘,虽然安妮不理他,他也不断地找机会表明自己的心意。

有一次安妮和同学们在河上排练戏剧,她坐的小船船底被旧木桩刮破了,不停地漏水,恰巧吉尔伯特路过,救了安妮。

他送安妮上岸后,结结巴巴地为自己以前嘲笑安妮头发的事情道歉,并说安妮的头发现在变得非常漂亮了,希望能让往事就此过去,和安妮成为朋友。

那一瞬间,安妮的心里涌起了一股非常美好的甜蜜的奇妙感觉,这是安妮以前从未有过的,她的心脏跳个不停。

但很快她就想起自己发誓绝不宽恕他,便冷冰冰地答道不想与吉尔伯特重修旧好,还说两个人绝不可能成为朋友。

这已经是吉尔伯特第二次请求与安妮和好了,他被安妮气得满脸通红,说了句赌气话就跳上小船离开了。

后来,吉尔伯特总是与其他女孩子聊天、开玩笑、猜谜语、讨论学习计划,还时常送某个女孩子回家。

安妮终于尝到了被人无视的痛苦,她意识到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原谅了吉尔伯特,懊恼自己错过了最佳时机。

吉尔伯特虽然表面上装作对安妮漠不关心,实际上却时时刻刻都在注意安妮,但他并不知道安妮正在忍受着冷暴力的痛苦。

能和吉尔伯特在奎因学院同班,对于安妮来说是种安慰。

她勤勤恳恳地学习,倘若在学习上战胜了吉尔伯特,安妮就会很有成就感,但是若是被吉尔伯特战胜了,她也会认为对方很了不起,从前那种一旦被超越就生无可恋的狭隘心理已经荡然无存。

她甚至想如果能和吉尔伯特在一起开开玩笑,谈论一下读书、学习和将来的事情,特别是当每次坐火车回安维利村时,能和吉尔伯特一起沿着长满羊齿草的小径走回家,就各自的抱负进行愉快的交谈,那该有多好啊!

后来,当安妮知道是吉尔伯特把教师职位让给自己后,她与吉尔伯特在村里的小山丘旁愉快的交流了三十多分钟,已经好几年不曾好好说话的两个人终于和好了。

在蒙格马利后来安妮系列的小说里,他俩结了婚并有了自己的孩子。

这部小说写的其实是一个关于爱、友情和责任的感人故事。

由于这本书的世界性影响,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各国游客慕名前往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探访安妮的足迹。

《绿山墙的安妮》吸引世界读者的最大原因是:它描绘了最甜蜜的儿童生活。

书里的场景很真实、普通,没有瑰丽浪漫的想象,但那种“甜蜜”的气氛让无数家长、老师和孩子都能从中获得心灵治愈。

安妮生活中的每一个小插曲都能让我们清楚地感受到人物内心世界真挚的情感。

其流露出来的那种不扭捏的率直天真,意味着真实和勇气,这是一种难得的美,会影响人的一生。

安妮充满想象力,并一直保持着对生活的好奇心,做事有目标,再加上永不服输的品质,这恰恰是当代许多人所欠缺的。

在当今这个崇拜物质财富、抱怨生活压力沉重并呼唤“人性”和“良知”的时代,人们应该思考如何像安妮那样以达观和善良拯救自己。

保持一颗对世界充满热情的心,找回感受亲情、友情和爱情之快乐的能力,做一个更贴近自然、贴近自我、真正拥有幸福感的人。

无论成年与否,与其整天说“留恋天真”而毫无作为,不如认真想想自己是不是可以像安妮那样:

用活泼自然的心灵去感知世界的美好,用热情、纯真、坚韧和坦诚去面对生活中的困苦与磨难,以乐观开朗的人生观去追求人世间比金钱财富、名誉地位更宝贵的东西,愿我们用知识和修养来充实自己,完善人格,朝着美好的梦想前进!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全部内容,这是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第一百七十八本书。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关注慈怀读书会,每天读完一本书,把自己活成你喜欢的样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