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

 宁静致远2023 2018-05-27

本文阅读时长约为2分05秒


学说话 学走路

学知识 学考试 

学混社会 学做父母

最后学做会老的人

“为什么这还要学?”


这要从人生又一场宣告式说起

因为它触发了一连串“新未知”


·I·

连锁反应


首先一落千丈的是成就感的消失

前半生的工作可说是为了生活为了家庭

后半生的事业则更倾向于证明自身价值

最后一旦年满退休

无论你从什么位置结束“征途“都终变虚无

从你的收入 你的日程饱和度到你的价值感

曾经我们都抱怨请假太难 岗位离不开自己

现在却发现自己不再无可替代

少了你一切也照常运转 

人走茶凉

很多事情都让你感觉到存在感被一点点吞噬

并且是那种你知道“就是这样了 没有再来一次了“的结束


那么 现在终于有时间回归家庭了

却又发现孩子都长大了 变成了曾经的自己

“天天为生活奔波 甚至没有时间相见“

曾经自己没有时间陪伴子女成长

现在子女没有时间陪伴自己老去

身边没了每天一定出勤的同事

家里没了天天跟在身后的“小屁孩”

内心另一种感觉悄然出现--孤独空虚

当没有了繁多的工作任务缠身

于是 思绪如泉涌

“惊现“更多焦虑

身体上的力不从心

疼痛疾病的增加

反应上的迟钝

记忆力的减退

种种让人悲伤的感受一涌而来

甚至带来最大的恐惧--死亡


这曾是一个很多人选择逃避的话题

却也是更多人敢于思考的问题

有人认为是无用论 如何讨论都会到来

百吉老师却认为如果你越早让对死亡的思考照进你的生命

其实你反而能够获得更多 包括对人生感到迷茫的年轻人

比如回避死亡话题的时候 你到底在恐惧什么呢

是短暂?是虚无?还是无价值感

讨论死亡 其实能帮助我们学会如何更好地活着

如果你这辈子活的不像你想象的那样

不是按照你自己的愿景来活

那么你对死亡的焦虑自然越来越大

很多认知其实并不是只有一个人得了绝症才能领悟的

·II·

怎么办?


大部分父母首选将精力转移到子女身上

无论子女处于任何阶段

“为你好”计划督促执行

唯有为外界操心才能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因为害怕闲下来的胡思乱想

也期望借此为自己找回价值感

然而子女已不再是当年的孩童

有属于他们的价值体系和人生规划

同时社会新事物 新潮流也飞速出现

于是观念的碰撞 矛盾冲突剧增

被抛弃感 无价值感越发明显

一、移交权力 转移重心


接受人生阶段的变化

承认子女的成长

进行家庭中权力的移交

将关注点放到自身

确定新阶段的自我定位

探索拓展适宜的“活法“


二、取悦自己 放飞自我


还记得这句经典吗?

“有时间没钱 有钱却没时间”


在忙忙碌碌的一生劳累里

我们总是期盼什么时候能熬到有钱又有时间

现在这一刻终于到来了

取悦自己 去实现自己那些未完之事

那些曾经为生活为家庭而放弃的兴趣爱好等


三、学习做一个“服老”的人


“体力越来越弱

回忆越来越多

对过去感到遗憾

对余生感到无助“

接受生理的自然退化

处理心理的矛盾焦虑

学习做一个依赖别人的人


四、别害怕 像孩子一样勇敢


像曾经教导子女那般

做他们的榜样 做表率

去表达 去面对自己的恐惧

与子女分享自己的回忆和内心

没有孩子会抗拒多了解自己的父母

也让子女从你的经验里去发现人生的财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