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延迟满足能力是成功的基础,三个小妙招在家轻松培养起来!

 行者L2013 2018-05-27

说起延迟满足能力,悠悠妈很早以前第一次听说是源于斯坦福大学一个著名的经典心理学实验,当时对实验过程和结果感到颇为震惊。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间幼儿园展开的。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四岁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待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



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但是如果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个棉花糖作为奖励。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对这些孩子来说,实验的过程颇为难熬。有的孩子为了不去看那诱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还有一些孩子开始做一些小动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




结果,一些孩子坚持了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有的等实验者一出门就一跃而起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则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按了铃。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


实验结果:实验研究人员在12-14年以后对当年参加实验的那些孩子做了回访。结果发现,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更容易融入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工作和学习能力及效率更高,更自信,能更好地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压力和困难;在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时,更能抵挡住即刻满足的诱惑,而追求更长远的更有价值的目标;在别人的怀疑面前表现得更加坚定。



也就是说,延迟满足能力越好的孩子,在未来越容易取得成功。



有了这个实验结果作为证据,越来越多的专家和父母都认识到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重要性。可是又有很多人走入误区,为了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他们故意在婴儿哭的时候不把孩子抱在怀里安慰,故意饿了还不给奶吃,故意拿走属于孩子的东西,剥夺年龄稍大的孩子和父母亲密的时刻,美其名曰“延迟满足不能无条件无底线满足孩子,要适当进行挫折教育”。


在我看来,这种刻意不满足绝不是培养延迟满足的正确打开方式。孩子的本能需要和正常需求应该得到满足,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安全感饱满,自信心发达的孩子——而这是其他一切能力的基础。我们已经知道,想让孩子学会独立,要在小的时候多陪TA,多抱TA,给足了安全感,孩子大了自然就会独立,勇敢地去探索外面的世界。而那些小时候故意不抱孩子,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故意不帮忙,甚至把孩子长时间丢给托管的所谓“培养独立能力”的做法,反而深深地伤害了孩子。表面上孩子独立了,不哭了,甚至变得懂事了,不事事麻烦家长了,但是TA的内心却筑上了一堵高墙,严重缺乏安全感——TA很可能变成一个爱讨好人的人,在恋爱关系里总担心被对方抛弃,也难怪,TA连最亲近的父母都不能信任,不能得到帮助,TA还能信任谁、在谁面前自信地抬起头呢?


培养延迟满足能力,也是一个道理。要想孩子能延迟满足,你必须首先去满足TA的正常需要!刻意不满足,对孩子来讲可能是伤害!一个从来没有被满足过的人,是不可能指望TA能抵挡住诱惑的!试问一下,一个被父母规定一年只能吃一次糖的孩子,和一个规定每星期能吃一次糖的孩子,你觉得哪个更可能在斯坦福的实验中坚持到最后?有的人破产了N次还能东山再起,有的人一次学费被偷,就觉得整个天都塌下来了,抑郁而终,为什么?为什么有的人失败了很多次还能再站起来?而有的人只失败一次就再也站不起来了?那些能再站起来的人,是因为他们见过世面,体会过成功的感觉,以前很可能过着物质充沛的生活,曾经的成功经历让他们看得到希望,所以,即使他们破产了,他们在精神上仍然是富裕的,强大的自信和毅力,以及对未来的希望支撑他们爬起来再战。


见过了世面,才不会被一点小诱惑打败;看得到希望,才有勇气坚持下去。要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就要先满足这两个条件。下面悠悠妈将通过三个实用的例子来说明我是如何培养悠悠的延迟满足能力的。



1. 圣诞倒计时日历


要想让孩子不暴食甜食,首先要适当允许她吃甜食——这是第一步:见世面。


每年12月份,德国商店都有卖圣诞倒计时日历,我们今年买的是宜家的可以抽奖的圣诞倒计时日历,上面有24个小门,每个门里面装了一块巧克力。孩子从12月1日开始,每天打开一扇门,拿一块巧克力吃,直到24日平安夜的到来。




一开始,我并不相信悠悠有能力做到每天只开一扇门,忍住只吃一块巧克力。因为平时她就是个很爱吃巧克力的孩子,我虽然不主张孩子吃巧克力,她的爸爸和爷爷奶奶和很多德国人一样,都是巧克力的疯狂爱好者,有他们在家真的很难控制悠悠不吃...对此我一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在吃巧克力上面悠悠算是“见过足够的世面”——虽说爱吃,但不饥渴。


12月1日,悠悠从幼儿园回来,我把圣诞倒计时日历送给她,告诉她了使用规则。难得收到妈妈送的巧克力,跟天上掉馅饼一样,小家伙开心得手舞足蹈!很快她打开了第一扇门,吃掉了第一块巧克力。我告诉她,要等到明天才能开第二扇门哦。我去厨房喝水,回来一看,发现她已经打开了第二扇门。我赶紧说:“宝贝,每天只能打开一扇门,吃一块巧克力哦,这是这个倒计时日历的使用规则,你今天吃掉了明天的,明天就没有吃的啦!我们把这块巧克力放回去好不好?” 没想到,她竟然听懂了,很配合地把已经到手的巧克力又放回盒子里。这让我意识到,两岁半的孩子其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延迟满足能力。


之后的每天,一从幼儿园回到家,她就要这个倒计时日历,吃完一颗后,自己主动把日历交给我,让我放回柜子上,嘴里还唠叨着:“明天再吃。” 我也赶紧肯定她的成就,说道:“对的,你做得很棒,每天吃一颗,今天的已经吃了,明天再吃下一颗。” 她点头表示同意。孩子之所以这么爽快就答应,是因为她知道明天还会有的——第二步,看得到希望。


我还注意到,从使用日历的第二天开始,她拿到巧克力时不再是迫不及待地马上放进嘴里,而是要先瞻仰一番那每天仅有一颗的巧克力!她拿着巧克力,贴近鼻子闻一闻,挨着嘴唇亲一亲,那销魂的表情,搞得跟做巧克力广告似的!有时候,她还要拿着巧克力满屋子跑一跑,盯着巧克力傻笑,对着巧克力自言自语几句,最后才满足地咬下一小口,然后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吃完。




看到悠悠吃巧克力的这一幕幕,我简直惊呆了!原来,用一个小小的倒计时日历,就可以让孩子培养起延迟满足能力了!原来,小小的她已经学会不马上一口吃掉,而是先等待片刻,酝酿一下美好的憧憬之情,然后再一点点的慢慢吃掉。用这种方式,她甚至延长了享受一块巧克力的时间,增加了自己的幸福感。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一次,正当悠悠沉浸在瞻仰她刚到手的倒计时日历巧克力的幸福之中时,她爸爸又拿出一块从幼儿园带回来的巧克力,悠悠马上就想要,我告诉她先把手里的吃完了再拿,结果她迅速地把手里的巧克力整个塞进嘴里,然后伸手拿我手上的。平时那副细嚼慢咽、细细品味的画面消失殆尽......


这个小小的举动带给我不少启示:给孩子的不能太多,多了会因为来得太容易而不珍惜,take things for granted; 少了又会经不住外面的诱惑(穷养的弊端)。最好就是给孩子一个可预见的量,一个事先约定好的量,每天就这么多,吃(用)完了就完了,剩下的还在那里,看得见不会跑,都是你的,但是要等到明天才能吃(用)。有人会问,为何不把剩下的部分藏起来呢,这样孩子就不会一直惦记着它了啊。可是这样做其实是剥夺了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机会——延迟满足的核心在于面对诱惑时的自控能力,家长人为地把诱惑藏起来不让孩子看到,孩子也就不需要调动延迟满足能力了。相反地,把这个剩下的部分摆在一个孩子看得到却够不着的地方,既是诱惑,也是在给孩子希望——今天克制一点,明天才继续有得吃。有了希望,孩子在心理上也能更容易克制住此刻的欲望。


2. 和孩子设定糖果日


如果有家长无法接受孩子每天吃甜食,可以和孩子约定每周吃甜食的时间。瑞典曾经有这样一项实验证明:设定“糖果日”对减少孩子的龋齿有显著效果。在实验中,父母和孩子约定每个星期六为吃糖时间,而其他六天绝对不允许吃。这个约定要和其他家庭成员说好,爷爷奶奶舅舅姑姑什么的绝对不可以在星期六以外的日子过分引诱孩子。如果孩子在其他六天从别人那里收到糖果,那么可以把糖果攒在抽屉里,等到了星期六再拿出来吃。事实上,有了这个“糖果日”的约定后,很多孩子都能自觉遵守,他们在从别人那里得到糖果后,会自觉地把糖果交给妈妈保管,星期六再吃。


通过这个约定来唤起孩子内在的自控力,也就是说让孩子自愿自己监督自己,而不是由外界强加给TA的。这里不得不提,尊重和信任是唤起孩子内在自控力的前提条件。当孩子偶尔一两次没有遵守约定的时候,切忌大肆批评或者惩罚孩子。偷吃一两颗糖果对他们学习克制欲望来说并没有多么不良的影响,孩子应该感到TA有自己选择吃或者保存起来的自由。一般来说,只需要对孩子表达“你没有遵守约定,妈妈不高兴了,我不赞同你的行为”就足以限制孩子的行为和让他们感到内疚了——要让孩子知道,他们不是在服从我们,而是因为我们之间达成了协议。孩子自己认识到错误后,我们不批评不添油加醋,而是满怀信心的鼓励孩子一句:“妈妈相信你下次一定能控制住,会变得越来越好!我对你有信心” 有哪个正常的孩子听了这样的鼓励还会不往好的方向发展?


3. 只在特殊日子送玩具


玩具要克制要挑时间,这一点我非常佩服很多德国父母!按照德国的传统,孩子们一般只会在一年中几个特定的日子收到礼物(玩具):圣诞节和生日是两个大日子,孩子们在这两天都会收到亲人朋友每个人送的超多礼物,复活节和圣尼古拉斯节也能收到一些小礼物。其余时间父母不会随便给他们买东西,这样做的一个明显好处就在于:延迟满足!想要的玩具要等到下一个节日或生日才能收到哦。这和三天两头就能收到新玩具相比,一方面延长了憧憬的时间,让孩子对在特定日子收到礼物这件事充满了期待;同时也增添了仪式感,一年中只有那么几个重要日子才会收到包装精美的礼物,让孩子不由得增加了对礼物的重视和收到礼物时的幸福感。




有个妈妈在某公众号的圣诞礼盒团购下留言:“圣诞礼盒已经到了,要不要现在就送给孩子呀?” 这其实是非常破坏气氛的做法!圣诞节不是还没到吗?!是的,三天两头毫无理由地送孩子新玩具,会降低玩具带给孩子的幸福感。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孩子若是经常能收到玩具,也就不太珍惜自己的玩具了,玩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因为TA总觉得,过几天爸爸妈妈又会给我买新的玩具。而我们却以为,这次买的玩具孩子不喜欢所以才不认真玩,要继续给孩子买更好的TA就会认真玩了...恶性循环永无止境...


不如试一试,把孩子想要的玩具或其他东西(就算是平时打折囤的),先暂时藏起来,等到特别的日子,用精美的包装纸包装好,再拿出来给孩子一个惊喜,为生活增添一点仪式感,也顺便培养了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简直是一箭N雕,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哪些日子算特别的日子大家可以根据中国的文化传统来决定,除了圣诞节和生日,还可以增加其他节日。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孩子在过节时一次性收到很多礼物,但并不表示TA要同时玩所有玩具哦,家长仍然可以把孩子收到的最喜欢的两三件玩具摆在外面,而把其他玩具收纳好,隔一段时间给孩子换换。同时放太多玩具给孩子玩,是不利于专注力的培养的。


以上就是悠悠妈亲自试过的三个小妙招啦,非常有效,大家也一定要试一试哦!有效果的话记得留言告诉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