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者慧缘&长沙方言趣谈之三十《谈棉花与玩棉花》

 南郭老生 2018-05-27


长沙人把谈了半天却不靠谱的生意叫做谈棉花,棉花轻软舒适,但却被长沙人称为“抛货”“洋判货”,即蓬松、不实在的意思,谈棉花有时也指不着边际的聊天或不带真心地谈恋爱,统称为调口味。谈棉花与弹棉花谐音,不难想象,其来历也与弹棉花有几分亲密关系。弹棉花过去是一种职业,圆圆的磨盘、光光的弹槌、弯弯的木弓,弹出雪花一样的棉絮,长沙人曾把这门手艺形象地比喻为 “檀木榔头、杉木梢,金鸡叫,雪花飘”。



旧时弹棉花,场景大概是这样的:一堆皮棉堆在木板上,弹匠师傅把竹篾片做成吊竿,下端插在后背裤腰带里,顶端一根麻绳垂下,伸到前面,吊在大木弓上,用牛筋或羊肠线做弓弦,弹匠左手握木弓,轻轻下压,右手执弹槌,敲击弓弦,发出“嘭嘭啪啪”的声音,弓弦只要粘上皮棉,马上就会变成棉絮。弹棉花的动作像弹琴,但声音却差远了,是正宗的乱弹琴,长沙话又叫“卵弹琴”。 卵弹琴的人只说不做,而且说起来没一句正经话,尽是谈棉花,所以长沙人把只说不做(不爱做或不会做),喜欢谈棉花的人叫做“谈匠师傅”,与谈匠师傅相近的还有烧火师傅,如“一个木匠三个捉匠”“一个人吹笛子三个人拉眼”等,都是指的手艺差劲,硕(差)得冒边,讽刺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夸夸其谈的人。




说起谈匠师傅,想起一陈年往事,说一哥们老吹嘘自己琵琶弹得如何如何好,某日在一茶楼聚会,正好有工具,大家便起吆喝要他搞一曲,哥们推辞不过,只好“霸蛮硬上弓”,结果弹出来如麻绳拉木头,难听死了,众人侧目掩耳,只有一美女热泪盈眶,哥们以为高山流水见知音,连忙上前问美女何故,美女说听了琵琶想起了偶爷爷,哥们问你爷爷也会弹琵琶?美女摇头,说爷爷是弹棉花的,众人一阵哄堂大笑,哥们脖子瞬间红得像只大龙虾。



谈棉花虽然不受欢迎,不过大多无恶意,一般都是炫耀显摆或拿人开涮开心而已,而玩棉花却不一样,大多怀着某种不良居心或目的,长沙话叫“现套路”“棉别个”,带有欺诈性质。喜欢看港台警匪片的人会发现警察打人总是垫本书,这就叫江湖险恶,打你你还告不起状。长沙人讲的“玩棉花”跟香港警察套路差不多,哄你、拍你、引诱你、灌你米汤,目的就是“棉你”,棉里不但藏针,还有可能藏刀藏石头,甚至可能藏着炮弹,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神魂颠倒,麻痹大意,乖乖就范,甚至被棉得倾家荡产,长沙房地产界早年有几位大佬便是因此中招,一蹶不振。




人一辈子总难免被人策、被人棉,只要不是陷入太深就好,吃一堑长一智,棉一回记一世,见识多了,定力足了,便刀枪不入,人家怎么棉都棉不进去。当然,世间总有奇葩施主,看到帅哥美女,就乐意撒钱,千金一笑为红颜,心甘情愿被人棉,自是括弧例外。

作者:行者慧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