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是最根本的武器
文未按提示回复关键字,可获取全书思维导图和学习卡。 一、故事 麦肯锡公司曾经得到过一次沉痛的教训:该公司曾经为一家重要的大客户做咨询。 咨询结束的时候,麦肯锡的项目负责人在电梯间里遇见了对方的董事长,该董事长问麦肯锡的项目负责人:“你能不能说一下现在的结果呢?” 由于该项目负责人没有准备,而且即使有准备,也无法在电梯从30层到1层的30秒钟内把结果说清楚。 最终,麦肯锡失去了这一重要客户。 从此,麦肯锡要求公司员工凡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结果表达清楚,凡事要直奔主题、直奔结果。 麦肯锡认为,一般情况下人们最多记得住一二三,记不住四五六,所以凡事要归纳在3条以内。 这就是如今在商界流传甚广的“30秒钟电梯理论”或称“电梯演讲”。 生活中的场景 你准备向客户或领导汇报工作,做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利用一周的时间准备了份精心准备的10几页报告,准备向客户或领导进行展示和讲解。对此,你胸有成竹。 可是,当你在约定的时间向客户或领导汇报时,对方只给你1分钟的时间向对方做介绍。 天啊,这可怎么办?这怎么可能啊!一周的精心准备不是白费了? 如何能用1分钟的时间,概括简要阐述你的观点和办法? 生活中你还会发现很多场景: 有些人为什么学的慢?总把握不到要领?而有些人为什么学的快?很快就能抓住本质? 有些人为什么讲话讲半天,让人听的云里雾里?而有些人三言两语,就把问题说清楚了? 有些人为什么写文章层次混乱、逻辑混乱?而有些人文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有些人为什么思考问题不能突出重点?而有人一下就能抓住重点,让人有兴趣? 运用逻辑思维和结构化思维,即麦肯锡总结的金字塔原理,你就可以做到。 二、金字塔原理简介 1、简介: 金字塔原理是帮助建立思考、表达、解决问题的结构化思维工具,帮助建立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观点鲜明的思维能力。 金字塔原理是麦肯锡的一套思维工具和方法,金字塔是关于结构性思维的标准结构。 1966年,芭芭拉明托发现,主要的问题不在于如何正确的使用语言,而在于如何清晰地进行思维,这一发现促使明托致力于探索条理清晰的文章,所必需的思维结构,后来终于总结出了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还被引入到哈佛大学商学院,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芝加哥大学商学院,伦敦大学商学院,以及纽约州立大学等知名高等学府。 它已经被公认为,即便对于最有经验的管理者来说,也是非常实用的思维工具,运用金字塔原理,能够在相当短的时间里,学会如何富有逻辑力进行思考,如何简明扼要地进行写作。 2、金字塔原理作用: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的思考方式,沟通方式,规范动作。 金字塔原理的基本结构是,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总结后具体,先框架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先论点后论据。 金字塔原理训练表达者,关注、挖掘受众的意图、需求点、利益点、关注点和兴趣点,想说清什么(内容),怎么说(思路、结构),掌握沟通的标准思维,规范动作。 金字塔能够达到的沟通效果: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让受众有兴趣,能理解,记得住。 3、一句话讲明金字塔 金字塔结构的具体做法是,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纵向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三、金字塔原理的两个核心问题: 1、逻辑思维 2、结构化思维 四、逻辑思维 1、逻辑的作用: ⑴一是正确思考、高效思考、清晰思考; ⑵二是有效沟通、有效表达。 我们每天都在思考和思维,逻辑学就是给我们指出一条正确的思考道路,能准确、清晰,尽快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真实。 一个人只有观点鲜明、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才能准确、有效地表达,从而有效沟通。 2、管理的基石是逻辑。 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化和思维中缺少了逻辑性的严密、论证、缜密、系统,所以难以在管理和科学上取得突破,做好企业或者做好一件事,仅凭信念、热情、成功学的鸡汤远远不够,重点的还是要靠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 3、逻辑思维帮助我们表述事实 事实存在有两种形式: 一是客观存在事物, 二是基于人的头脑的事件。 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有三个方面: 一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二是客观事物在我们头脑中的反应, 三是为其创造的语言。我理解,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经过我们头脑后,用语言(或文字)将其表达出来。 4、掌握逻辑是帮助我们实现正确、有效的沟通,一个客观事物最终需要我们用语言或文字表达,语言又要忠实表达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 因为要靠语言表达事实,如果没有清晰的逻辑,语言一般很难准确地表达,或者杂以个人的主观,或者逻辑混乱、词不达意。所以逻辑思维帮助我们学会如何正确表达事实。 逻辑思维教我们实现有效沟通。 5、词语是语言的基石,命题是逻辑的基石。 几个技巧: ⑴、说完整的句子; ⑵、不将主观看法当做客观事实; ⑶、不使用双重否定的句子; ⑷、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 ⑸、不用模糊、多义词; ⑹、避免闪避式语言。 重点讲两个思维推理: 归纳法和演绎法 6、归纳法 玩一个小游戏: 猜下盒子里是什么东西? 老师在一个盒子里放了一个物品,让学生猜里面是什么东西。条件是学生可以发问老师,老师可以回答是或否。 你会想,世界上东西很多,让人从哪里猜起? 如果没有好的思维方式,只是发散地乱猜,当然猜不出来。 只要有好的思维方式,看似繁杂无章的、毫无头绪、毫无规律的事物,照样可以找出规律和真相。 提示:运用归纳思维法和排除法相结合。 世界上的东西再多,却可以分成三大类:固体、液体、气体。 第一步问:是固体么?老师说:是。 分析:不是液体、气体,就是固体。这样,世界上的东西,已有三分之二被排除了,三分之二的物质不在盒子里了。 第二步问:是植物么?老师说:是 分析:固体的东西又可分成动物、植物、矿物。问盒子里的固体是动物、植物,还是矿物?是植物的。那么,在固体这个范围以内,又有三分之二除外了。范围又变小了。 这样一步一步缩小范围,最后一定可以猜出来它是什么东西。 第三步再问:能吃不能吃。老师回答:能。 可以吃的植物很多,究竟是哪一类呢? 第四步再问:是吃茎还是果还是吃叶?回答吃果。 第五步再问这种可以吃的东西,形状是长的,圆的?老师答:答圆的。 据此,答案就一步步清晰了,最终可以猜出是什么。如下图所示: 概念: 归纳一词来自拉丁文,意为诱导。后来它泛指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即以某些个别性特殊性的知识为前提,由此推出一般性普遍性的知识结论。根据具体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信息加工过程,简单说就是从个别到一般。 可用集合的方式来表达归纳思维的原则: 如果大量的情况A(A1、A2...An)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被观察到,而且假如所有这些被观察到的A都毫无利外地具有性质B,那么,所有A都具有性质B。 比如:金导电、银导电、铜导电、铁导电、锡也导电,所以归纳推理一切金属都导电, 7、演绎法 归纳法是多中找一,演绎法恰恰是一中找多。 演绎法从一般性前提出发,通过推导演绎得出结论。 有一个最经典的演绎法,既三段论: 所有人都会死(一般性前提), 苏格拉底是人(小前提), 所以苏格拉底也会死(结论)。 演绎法是只要前提是正确的,那么结论一定正确。归纳法与演绎法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方式。 归纳法:前提正确,结论不一定正确。 演绎法:前提正确,结论一定正确。 归纳法着眼于结论,长于正确地回答问题。 演绎法着眼于前提,长于准确地提问。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提出五大公设。 公设一:两点之间必可连成一条直线, 公设二:直线可以任意延长, 公设三:已知圆心及半径可做一圆, 公设四:凡直角皆相等, 公设五: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几句话,之后几乎所有的几何学都是由这简单的五条公设通过归纳演绎出来的。 直到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学的几何学依然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学。欧几里得以5个不证自明的基本假设作为基石,把几何变成了一个演绎系统,使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一共推出了465个定理,建立了一门几何科学。 这是多么可怕的一种方式,同时也启发我们,你能够把大千万物简化到何种程度。 这五条简单的公设就是《几何原本》的第一性原理。 五、结构化思维 1、概念: 结构化思维是将思维推理过程结构化呈现,观点鲜明、层次清晰、重点突出。 ”结构不对,一切都错“。 2、标准图 这是一张标准的金字塔结构图,也可以说是结构性思维的标准结构图。 在这种金字塔结构中,思想之间的联系方式,变为纵向和横向两种, 在纵向中,任何一个层次,都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的总结, 在横向中,多个部分因一个共同的逻辑而被并列组织在一起, 标准结构从上至下有四个层级,由少到多,上尖下宽,像一个三角形的金字塔,那么这四个阶层,分别代表什么呢? 3、第一层是序言,无论是写作还是演讲,都需要在正式内容前面加上一段开场白,这样的开场白起到了激发兴趣,引入主题的作用。 序言是一篇文章的概括浓缩。 序言要包含情景、冲突、疑问、回答四个环节。 4、第二层次,实际上它代表的是中心思想、结论,或者说是一个最终目标。 5、第三层级用ABC等代表不同的意思。3并不实际代表3个,而是有很多个,横向结构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一种逻辑关系。 6、第四层级又是对上一层具体展开。 以议论文的结构为例,在议论文的结构图中,这里的ABC可能就是各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因为共同支撑结论这一逻辑关系,而被放在了一起。 7、归纳式论述与演绎式推理比较: 演绎式推理 归纳式论述 相比而言,归纳式论述更为逻辑清晰。
六、看透金字塔原理 结构化四个原则: 结论先行,分类清楚,排序逻辑,上下对应 分类两个原则: MEC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1、结构化四个原则: 结论先行,分类清楚,排序逻辑,上下对应 ⑴结论先行 所谓结论先行,就是在进行表达的时候,需要把结论放在前面,就像在结构性思维的标准结构图中,要把中心思想放在首位一样。大标题也就是中心思想,是放在最前面的,每一段的段首句,其实就是这一段的中心思想,也是整体结构中的ABC,这样的结构安排可以让文章的整体结构看上去非常整齐有序。 ⑵分类清楚 什么是分类清楚?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谓分类,是将某个整体,不论是客观存在的,还是概念性的整体,划分为不同的部分。 因此,分类是为了确定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这正是结构性思维的一种应用。 分类其实就是分门别类,简单来说,就是在对整体进行划分时,找一个合理的标准。分类应当做到不重叠,不遗漏。 为什么要分类清楚? 分类清楚,看似简单,但其实是思维是否清晰,是否结构的重要体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分类,从思维的角度看,分类充分体现了思维的逻辑性、结构性,使得思考更有条理。 从分析的角度看,分类清楚,有助于尽可能的考虑周全,将一个概念或一件事充分结构,从相关的各个方面去审视和分析。从使用的角度看,分类清楚,可以使复杂的事物简单化。 如何才能分类清楚? MECE,就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这是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MECE分析意味着,将问题细化为明确的、没有重叠的子问题,同时确保不遗漏所有相关问题。 相互独立:要求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分类是在同一标准或维度上,并有明确区分,不可重叠。 完全穷尽:是指所有的部分都完全穷尽,就意味着全面,周密、没有遗漏。 ⑶排序逻辑 什么是排序逻辑? 排序又称排列,也有安排布置的意思,用正确、方便、适宜的次序。如开会介绍领导,从高到低排列。 遵循分类清楚的原则,可以将整体分成很多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部分,但到这里并没有结束,把哪个部分放在前面,先思考,先表达,哪个部分放在后面,依次考虑,这也应该有逻辑,有结构。 如果说,分类思维将整体划分成部分,提供一个合理的标准,那么排序,就可以理解为为部分的摆放次序提供一个合理的标准。 排序逻辑,实际上就是指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摆放次序的标准是合乎逻辑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 为什么要排序逻辑? 排序逻辑是人脑思维的自我要求,最早建立排序的概念,是从数数开始的,从一数到三,再从一数到十,慢慢就能数出更多,这种从小数到大数的排列就是一种逻辑排序。 逻辑排序也是让受众更容易记忆和理解的一种方式,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首先、其次、最后等关联词,这种排序本身就是逻辑的。 如何做到排序逻辑排序逻辑实际上就是指摆放次序的标准,是合乎逻辑的,是要进行训练的。需要掌握一些符合逻辑的标准,比如: 按照逻辑学概念排序:从现象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 按时间排序:包括时间,事前事中事后,春夏秋冬,从早到晚。 按照方位排序,包括东南西北,上下左右,从前到后。 按照数字排序:包括从多到少,从小到大。 按照重要性排序:从主要到次要,也可以是层层递进。 按职级排序:一般都是从高到低。 ⑷上下对应 上下对应就是指直属的上下两个层级,存在针对和相应两种关系。 针对多属于因果关系,相应多属于从属关系, 从结论先行的角度来看,通常上一级是果,下一集是因,下一层级从属于上一层级。 如果你的事实和理由能够上下对应的支持你的观点,然后对方就更容易接纳。只给了上一层级,没有说明下一层级,也就是只有结果,没有说原因。对方就会思考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做到上下对应?只要出观点,出结果,出结论,就必须跟事实,跟原因,跟论证。 结论 通过掌握金字塔原理的几个原则,就能够达到的沟通效果: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让受众有兴趣,能理解,记得住。 划重点: 1、结构化四个原则: 结论先行,分类清楚,排序逻辑,上下对应 2、分类两个原则: MEC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3、序言要包含情景、冲突、疑问、回答四个环节。 4、金字塔结构的具体做法是,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纵向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输入思维导图1、思维导图2可获得全书思维导图。 输入学习卡1、学习卡2可获得金字塔学习卡。 ![]() 好方法提高效率 好思维提升认知 思维决定行为! 思维才是最根本的武器! 思维核武,通过思维看本质。 让思维成为成功路上的核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