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虾讲封神(十七)封神演义中各方势力和角色的历史原型(上)

 金色年华554 2018-05-27

在封神演义的宏大场景架构中,包含了天地人三界的两大宗教和两大王朝的对立和竞争格局。这样的环境格局反应了一个神仙掌控的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社会思想。在这样一个基础上,作者以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为切入点,将明王朝的一些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感悟融合其中,反映了当时宗教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生态。我们也可以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到现实的历史中去寻找书中各大势力和角色的原型,重新领略另类的明朝社会状况。

虾讲封神(十七)封神演义中各方势力和角色的历史原型(上)

商纣王

众所周知封神演义中有两条主线同时发展,然后交叉互动。一条是凡间主线,以商周指间的战争为主要脉络;另一条是仙界主线,以阐教和截教两方的神仙大战为核心内容。这两条主线最终归于武王伐纣,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上,并且以姜子牙封神为神仙主线的结尾。然而在实际的历史环境中,商周交替时既没有太上老君,更不会有道教,连老子都还没有出生。很显然这部小说只是借用了商周交替的历史事件的契机,来展现一些明朝现实中发生的事情。

商纣王在历史上是一个反面的形象,以桀纣之名并称的昏君和暴君,这在周朝以后的历史文献中有着充分的记载。因而在几千年的中国古人眼里,商纣王是十恶不赦的,是贪婪好色的,是鱼肉百姓的,是嗜血嗜杀的。然而随着殷商甲骨文的发现和殷墟商朝考古成果的公布,另类的商纣王展现在人们眼前。在商纣王时期,商朝平定了沿海和东夷的叛乱,将商朝的领土大幅度的扩张到北至渤海之滨,南至江淮流域,东至山东半岛最东端。可以说在对外扩张商,商纣王时期是进入鼎盛时代的。

虾讲封神(十七)封神演义中各方势力和角色的历史原型(上)

商容和比干

在政治上,商纣王任用飞廉、恶来等等外来的臣子与朝歌的既得利益集团相抗衡,力图将祖父帝祖甲时代开始的改革推行下去。然而在周朝代商以后,为了维护周朝统治的合法性,和为武王起兵反商寻找合理的理由,周朝各阶层开始了对商纣王持续的黑化进程,直至被冠以商纣的蔑称。周朝及其以后的史书上,这位能力颇为卓越的君主就这样被加上穷兵黩武的名声,而且在各方面被持续黑化,最后形成了桀纣一体的千古骂名。

而明朝也有这么一位皇帝,享受着这样的待遇,这就是明武宗朱厚照。明武宗朱厚照是明孝宗朱佑樘的独子,也是明史上出了名的昏君和暴君。在明世宗朱厚熜时代编纂的《武宗实录》中说他是一个贪玩好色、任用奸佞、穷兵黩武、横征暴敛的昏君。然而在考证其它明朝史料文献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位君主虽然不入其父亲的英明与勤政,但是执政期间也是可圈可点的,一点都不必将他黑成非洲人的堂弟明世宗朱厚熜差。朱厚照在位期间,军事上平定了安化王和宁王这样的藩王叛乱,打败鞑靼南侵的大军取得了应州大捷,大败蒙古小王子。

虾讲封神(十七)封神演义中各方势力和角色的历史原型(上)

姬昌

在政治上,延续了明孝宗时代的弘治中兴的势头,国家GDP持续上升,诛杀了刘瑾等一批奸臣,并诞生了儒家历史上最具备实用性的学派阳明心学,朝堂上政通人和,民间安居乐业。可以说朱厚照时代加上其父亲朱佑樘时代共三十四年,是明朝中期百姓最安定的时代,也是资本主义萌芽发生的时期。然而这位皇帝的私生活比较不能让当时的士大夫阶层接受,再加上无子继承皇位,于是在其堂弟明世宗朱厚熜即位后开始了广泛的黑化活动。于是在今天的史书上,我们看见的就是如此荒唐、糜烂的一位君主。在这个基础上商纣王时代的商朝和明武宗时代的明朝一样也被持续的黑化,以成为其君主为昏君和暴君的有力证据,来证明继任者的合法性和英明神武。

封神演义中与商纣王的昏庸相对比的是周文王姬昌父子的仁慈与英明,朝歌百姓的艰难困苦与对应了西岐百姓犹如尧舜时代的生活。周文王时代号称路不拾遗和夜不闭户,西岐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简直就是儒家理想中的三代盛世。同时那时候的西岐仓禀足实、兵革尖利,有着强大的军队,而且受到四方诸侯的拜服,有天下诸侯三分握有其二之称。同时周文王还给儿子姬发留下了深厚的人才体系,全知全能的姜子牙、勇冠三军的南宫适、足智多谋的散宜生,还有西岐八贤等等,都为未来的武王伐纣打下了深厚的物质基础。这位老国王在前期也吃了很多的苦,有其是在羑里囚禁七年,仍旧不改商臣的本色,坚持不反商,做臣下的本分,堪为天下君主的楷模。

虾讲封神(十七)封神演义中各方势力和角色的历史原型(上)

姬发

而明朝与之对应的皇帝就是明武宗朱厚照的父亲明孝宗朱佑樘。朱佑樘时代的明朝以弘治为年号,号称弘治中兴。这位皇帝遵守儒家最基础的治国理念,得到明朝士大夫的广泛支持,其在位期间声望几乎超过太祖与成祖两朝。而且这位皇帝为人勤勉、英明果敢,既有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仁慈与大度,又有一国之君的杀伐与果断,是当时皇帝的标准样板。他在位期间拨乱反正,改革了其父昏庸执政的各种弊端,广开言路且任用贤臣,使得明朝从土木堡之变后不断衰弱的泥潭中爬出,再次创造了一个盛世。在他之后的两位皇帝朱厚照和朱厚熜之所以能够从容面对藩王叛乱、鞑靼南侵、倭寇侵袭等危机局面,都是有明孝宗时代打下的深厚基础。因而,明孝宗朱佑樘可以说是周文王姬昌在现实中的投影,也是儒家最为理想的一位君主典范。

在封神演义中周文王姬昌的继任者为周武王姬发,他继承了父亲的王位,任用父亲的旧臣,延续了父亲的治国方略,最后完成了伐商的重任。封神演义原著中对周武王姬发治国理政没有特别详细的记载,主要还是延续了其父亲的一套思路。从这一点上来看,明朝士大夫阶层更希望明武宗朱厚照能够按照他父亲的之国方法进行。实际上朱厚照在位期间,许多大臣也因为这个理念上的原因为皇帝发生各种冲突,最后皇帝不得不躲到后宫、宣府、江南去求个清静。在这一点上,朱厚照的继任者朱厚熜更像明孝宗,尽管明孝宗只是朱厚熜的皇考(名义上的父亲)而不是亲身父亲。朱厚熜继位初期简直就是朱佑樘的翻版,勤政爱民、虚心纳谏、励精图治等等。除了在大礼议一事与朝臣的争执外,基本上还算一个儒家标准的好皇帝。朱厚熜执政初期基本上也是对朱佑樘的政策来了个萧规曹随,并且废除了很多朱厚照时代的政策,贬斥了朱厚照启用的一些大臣,因而得到儒家士大夫阶层的广泛支持和赞誉。

虾讲封神(十七)封神演义中各方势力和角色的历史原型(上)

姜子牙

然而与周武王时代十分相似的是,朱厚熜也面临着社会上舆论对其继位合法性和国家统治能力的质疑,而且她们都采取了同一处理手段,黑化前任者。周武王从他们家祖上算起,他是第八代,这八代都是商朝的臣子,分封的诸侯。武王伐纣现在看来是一个褒义的成语,而在西周初年百姓心中却是大大的贬义。一个商朝的诸侯臣子,联合朝歌内部的既得利益集团,和反对改革的各方诸侯,趁着大军出征都城空虚的时候起兵反叛,最终拿下国家的政权,这就是典型的军事政变。而牧野之战的商朝参战方也不是周朝文献所说的百姓和奴隶,而是朝歌权贵既得利益集团的私兵,因而才在战场上临时倒戈。这样拿下的国君位置,自然是合法性备受质疑的。

在明朝朱厚熜只是朱佑樘的子侄,朱厚照的堂弟,并不是皇帝的第一继承人。朱厚照无子,他死后只要是堂兄弟都可能成为继承人。在大礼议事件中,朱厚熜是以朱佑樘之子的名义还是以朱厚照之子的名义继承是关键的争议部分,也是他皇位合法性的最大质疑之一。周武王姬发和明世宗朱厚熜在面对这种质疑的时候虽然都通过强压平息了朝堂上的声音,然而民间的质疑声却禁止不绝,于是他们都采取了黑化前任的方法来为自己辩护和开脱。因此从上述的一些证据来看,明世宗朱厚熜正是封神演义书中周武王姬发的现实反应。所以说小说中周文王父子时代的西周社会面貌既是明朝的儒家士大夫心中最理想的治国理念,也是弘治中兴时代明朝社会的反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