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子时是几点到几点?

 一叶雨林秀 2018-05-27

子时,是前一天晚11点到次日凌晨1点。

在汉代太初年,中国开始实行“太初历”(这是一种历法)“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这个时间以地支命名为“子时”。“夜半”就是子时的名称。


子时是12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子时夜半过后是鸡鸣,即1点到3点这个时间段,地支为“丑”。以此类推,每两个小时一个时辰,地支顺序排列。时辰的名称顺序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die2)、晡(bu1)时、日入、黄昏、人定。

(见表格)

古人把一昼夜分成12个时辰,除了有对天象自然规律变化的观察外,还有对人日常生活作息规律的归纳总结而得出。

自十二地支与十二时辰的名字组合之后,像“夜半子时”这个词语时常连用,在各种故事古代小说中。

也有很多跟时辰相关的歌谣见诸各处,这里首推敦煌遗书,内容不再赘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