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南唐楷书开元通宝研究心得

 zhui寻 2018-05-27

(南唐开元:平头通阔缘)


在我刚刚开始收集开元通宝的时候,就听说过它有一种基础版式,叫做“平头通阔缘”,大家都说这个版式就是南唐铸造的开元钱。


在后来的收集过程中,我又零零星星接触并收集到了很多“平头通阔缘”版,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个头偏大、面文文字略小、正面与背面都是阔缘,有光背、背细郭、背肥郭、反郭、四决、四出的,还有一些背面带月,而且四个方向都有……


(南唐开元背四决)


接触多了自然就有了联想,这些“平头通阔缘”都是真正的南唐开元吗?


或许它们仅仅就是唐开元的一种延续?


也或许这些我们认为同一类的“平头通阔缘”,其实相互之间没有什么联系!


平头通是盛唐时期出现的版式,后期对这个版式也有很好的继承,所以这个版式的铸期长,铸量大,各种变化也非常多,而且其中一些变化之间,都显示出某些若有若无的联系。


面对这些繁杂的变化,我时常陷入深深的思索中,希望能在这个繁杂而又有趣的迷宫中找到一丝指引出口的亮光……


(南唐开元)


1.


就在2017年的下半年,南京朝天宫出现了一批水坑古钱,大约有十七八斤。


据卖家讲,这批古钱是固城湖里出的。


固城湖位于江苏高淳县,81平方公里。固城湖因湖滨古“固城”而得名。


固城湖曾是世界上第一条人工运河——胥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清光绪《高淳县志》记载:“胥河,吴王阖闾伐楚,伍员开之,以通松道。”


这批古钱,我有幸过手。


第一感觉是:在我过手之前,固城湖的卖家只将其中的品种,按面文进行了大致分类。有楷书开元、篆书开元、篆书唐国三种,但基本没做版式筛选。


因此,这些钱币保持了出水时的大部分特征,毕竟原坑的钱币越来越难碰到了,通常在网上购买或者拍卖得来的东西,都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次手,一些重要的信息可能在出土时的第一手就丧失殆尽了,留给我们这些收集者和研究爱好者的信息少之又少。


所以,当我看到这批同坑出的南唐钱币的时候,心中不禁有些期待,或许它们能够给我思索多年的问题找到答案,能够让我走出迷宫,哪怕是发现一点点蛛丝马迹也好!


(南唐开元)


2.


压抑着内心的兴奋,我将这批钱币筛选了一遍。


这批出水的钱币中有约70%是楷书开元通宝,其余的是篆书唐国通宝和篆书开元通宝,各占比例约15%。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种钱币无论从形制上还是锈色上都非常接近,甚至是一样的!


锈色都是典型的水坑:无锈、白锈、淡绿锈......


而且都或多或少泛些铜光,可见这批钱币的铜质是很好的,而且在相同的储藏环境下,包浆、锈色一致,这也能说明这些钱币的合金比例应该大致相似;形制则以中缘、阔缘为主。


另外这批钱币的边道有明显的打磨痕迹,也就是说都经过了修整边道的工序(图一、图二)


(图一)


(图二)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批钱中,绝大部分的正反两面都是毛毛糙糙的,明显未打磨加工过,一些钱币的边轮和钱肉上,甚至还保留有浇铸口的原始状态。(图三至图八)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七)


(图八)


这种保留的原始状态的浇铸口很有意思,从铸币的工艺流程上看,说明它们只剩下最后一道工序了,即“表面打磨”。


通常,我们见到的“开元通宝”和“唐国通宝”,两面都是打磨过的,在有些未流通的钱币表面上,还可以看到搓痕(图九)。


所以,准确的说,这批水坑钱币应该还是半成品,只待表面打磨之后,就和我们常见的流通币一样,达到出厂标准。


(图九)


根据对前述这几种不同面文钱币的特点(同地点出水、表面细节相同),我做了几点大胆的猜测:


一、它们是在同一个钱监,同一时间铸造的。


二、大致的铸造过程可以想象为:假设五个炉同时开铸,根据三种钱币的存世量,应该是三个炉铸南唐开元通宝,一个炉铸篆书开元通宝,再有一炉铸唐国通宝。


当钱币从钱树上取下后,再集中进行后续的修整打磨工艺,我觉得这种生产流程可能接近我在这批钱上观察到的现象。


三、南京从三国以来就有铸钱的历史;南京附近的伏牛山有一座古铜矿;


唐代在南京附近也曾有铸钱的钱监:润州钱监;固城湖水上交通便利......种种因素表明,这批钱完全有在南京附近铸造的可能性。


四、这些形制相似的半成品在同一地点出水,可以推断,南唐时期的开元通宝、篆书开元和篆书唐国通宝应该是铸造于同一时间段、同一铸钱机构。


也就是说,这些水坑楷书开元通宝的式样,应该是南唐开元的标准器了。


(南唐开元)


根据同坑出的实物,我对南唐楷书开元的版式,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首先,最主流的版式,当然还是平头通光背,它的数量最多,约85%。


其次是低头通阔缘异书,数量有100多个,这个版式以前只知道是五代以后出的,现在可以明确地说是南唐时期铸造的。


版式,按数量的多寡排列,有低头通(光背、上月)、小字(光背、上月)、短头元、小通、直元......


另外,关于这批钱,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发现楷书唐国通宝。


是原本就没有?还是被拿到第一手货的上家单独挑出了?卖家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肯透露第一手上家和这批钱的具体信息。关于这批钱币的“来龙去脉”,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追寻。


南唐铸开元通宝在继承了唐开元通宝风格的基础上,又创新出了篆书开元通宝,铸造出中国最早的对钱:楷书开元通宝和篆书开元通宝。


同时,这批南京水坑开元,和东北辽窖出的开元里的平头通,在同模现象上,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也是很有趣的一个现象,具体将另文叙述。


以上是本人根据过手的这批水坑钱币做出的大胆推断,既然是推断,就有不准确性,所以衷心希望有共同爱好的广大朋友们讨论并指正。


一篇拙见,旨在抛砖引玉,博诸君一笑。


最后奉上这批水坑钱币中的二枚篆书阔缘开元,它们的边道、面背均未修整,我想,这也许就是南唐篆书开元的初始面貌吧!





文末的广告页面是【品一藏泉】唯一的收入源

支持的粉丝们可以点击一下

品一会得到0.1元的广告分成

多点无效哦!



你说你喜欢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时候打伞

你说你喜欢太阳,但你在阳光明媚的时候躲在阴凉的地方

你说你喜欢风,但是在刮风的时候你却关上了窗户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害怕你说你也喜欢钱币

因为你连“品一藏泉”都没有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