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消灭杂草,果园种下许多草

 fantei 2018-05-27
      为了防治果园杂草,济南正庄农业园在田间和大棚里,种下了岩垂草和黑麦草。通过人工选择,这两种有益的草正在挤占有害杂草的生存空间。这些有意种植的草,不仅不妨碍果树的营养吸收,而且还能通过粉碎还田培肥地力。“以草治草”这一在理论上并不新鲜、但生产中很少应用的生物防治法,在这里发挥着作用。
      种益草防害草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的正庄农业园,以占地约400亩的露地梨园、苹果园为主,另种有一些大棚果树。去年11月,果园在一个樱桃大棚里种下了岩垂草;今年4月中旬,在部分露地果园的行间,又种下了黑麦草。
      在露地果园里,与麦苗相似的黑麦草虽然已成片,但仍间杂有高个头的杂草。据园区负责人穆刚成介绍,黑麦草种下不久,一年之内还不能对杂草形成压制,还需要人工锄草。但在樱桃大棚里,低矮的岩垂草已经爬满行间,形成了绿油油的一行行。在成片的岩垂草中间,个头较高的其他杂草很少见了。据了解,这类草长势快、根系短、繁殖力不太强,虽然能吸收土壤中养分,但不会对作物形成大的影响;而如果它们能占据生长优势,会阻挡其他杂草吸收阳光,抑制杂草结籽繁殖。今年,种植有益草的大棚樱桃的产量符合预期,并未出现减产。
      据了解,正常情况下,这个樱桃大棚从年初至今至少要人工锄草两遍了;而种植岩垂草后,还未进行过锄草。
      扬其长避其短
      这类有意种植的草,还普遍具有牧草的特征,叶片鲜嫩且蛋白质含量高,很适合粉碎后进行还田,以此培肥地力。“种草有利有弊,但我们想办法让它利大于弊。”穆刚成说,“这些草还田后所提供的养分,要大于它们从土壤中吸收的。”以黑麦草为例,等长到离地30厘米左右时,工人用割草机将其打碎还田。一年下来,可以还田4次。而如果不进行还田处理,黑麦草可以长到七八十公分高,对作物的不利作用就会显现。而果园的还田处理,正是通过人为干预,发扬其长处,避开其短处。
      “以草治草”能够杜绝除草剂在果园的使用,提升果品的安全性。通常情况下,像这样的露地果园,一年要至少锄草4次。而且由于是雇工人劳动,其效果通常不理想。和人工锄草相比,生物防治不仅节省费用,而且效果也要更好。
      老办法少应用
      穆刚成是从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专业毕业的。据他介绍,这种生物治草法其实并不新鲜,十多年前在大学课堂上就有提及。但时至今日,这个办法却在实际生产中很少应用。国内只有一些示范观光性质的农业产业园区有应用。但在国外,这种应用却已经较为普遍了。在正庄农业园的一个公示牌上,贴有一张摄自欧洲某国苹果园的照片,其果树行间种满了低矮、规格统一的草。
      穆刚成认为,之所以农民不认这个办法,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不相信这种办法的功效,缺少示范和带动。此外,农民种果树大多是家庭经营,不核算家庭成员的工钱,在经济上不算账。穆刚成认为,这个办法的应用前景很不错,尤其是在以丘陵为主的果品区,如果发挥好其还田作用,能很好地培肥地力,提高生产条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