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鸭血粉丝汤申遗不缺实力,只欠东风

 乐民乐己 2018-05-27


鸭血粉丝汤是南京的代表性小吃之一,久负盛名,近日突然传出要为申遗准备研制地方标准。此消息一出,很多人把焦点集中在了“地方标准”上,却甚少人关心中餐的非物质文化申遗问题。

目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的美食有七个,分别是法餐、墨西哥饮食、土耳其小麦粥、地中海饮食、韩国泡菜、日本和食和意大利那不勒斯比萨,中华美食很意外地不在其列。难道是中餐真不如外国美食,还是说政府并不重视中餐的申遗问题?

其实,中国美食申遗的执行并不晚,早在2011年就成立了专门的中餐申遗工作团队。按理说,中国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是历史积淀还是卖相滋味在世界上都站得住脚,但我们引以为豪的“舌尖上的中国”却三次无缘非遗舞台。

作为美食非遗申请成功的“第一人”,法国官方曾解释说,法餐之所以第一个申请成功,凭借的并不是某种食物,关键在于其建立的饮食文化(比如布置、用餐礼仪等)。而中餐并没有一种明确的定位,这是其申请非遗最难攻克的问题。

中国地域广阔,由于受到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文化习俗等因素影响,形成了很多不同菜系,其中,鲁菜、苏菜、浙菜、湘菜、川菜、粤菜、徽菜被称作“八大菜系”,且每一个菜系下面又包含着数十种烹饪手法、数百种呈现方式,拥有极强的包容性、变化性。至此,选择哪一种菜系,哪一个代表小吃真的难以抉择。

但是中国美食种类繁多,无法集中发力只能说是客观因素,并不是导致申遗失败的主要原因。分析那些申遗成功的国家,我们不难发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重视美食传递的文化习俗,而中国美食在长期的发展中恰恰忽略了这些精神层面的表达,缺乏一些仪式感的对外展示。简言之,“中国美食”本身是张王牌,但是方法不对打烂了。

民族美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对塑造国家形象、拉动旅游业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中餐来说,申遗是帮助中餐走向世界的一大步,但宣传和推广国家美食并不是靠官方就能做到的,民间力量也不容忽视。想要借助美食向世界展示出中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因此参赛的菜单要慎重,一定能够代表和体现“中国魂”。

文/王悦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