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督促着王八下枯井(雁北俗话随感录)

 昵称10078544 2018-05-28
督促着王八下枯井(雁北俗话随感录)原创
2011-03-03 22:04阅读:259
 督促着王八下枯井
做人讲究的是一个踏实,以老为实是做人的本分。但是,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之于踏实来说,不及则为滑头,过之则为愚笨。做人万万不可狡猾得让人琢磨不透,也不可愚笨得分不清是是非非。雁北人说连自己的食盆子都看不住,讲得就是这种愚笨之人。现实社会中,那些滑头人经常拿愚笨人开涮,或者利用笨人的愚腐,去实现自己的某种目的。于是,雁北人就把这种现象演化为一句俗话,叫做:督促上王八下枯井。
众所周知,王八一词是用来骂人的,但是,在雁北人的这句俗话里,却不是纯粹的咒骂。那是什么呢?是可怜是可气,多多少少还夹杂着一点可恨。雁北人是把王八这种动物的憨态,人性化地引用到愚笨人身上,是对那种没头脑,或者说是大脑太简单的人形象化的比喻。枯井呢?我想生活在农村的人,对枯井是不难理解的,所谓的枯井,就是一口多年没水干枯了的老井。
督促着王八下枯井,其实就是一个圈套。你不是憨吗?不是笨吗?不是反应慢吗?那好,前边有一口不可知的枯井,你先下去看看。一则瞧一瞧里边有没有好处,若是有好处得到了能不能上来。二则早已看清楚了,那就是一口什么都没有的枯井,掉下去具有很大的风险,下去了就很难爬上来,待在井底没吃没喝,困也能把你困死。困死了那个“王八”,有笑话可看,有笑料可聊,茶余饭后的生活就丰富了些。更主要的是,用别人的笨拙反衬了自己的聪明,在捉弄他人中找到了自信、自尊,或许不留神还能得到一点什么。
现实中,督促着王八下枯井的人和事真有。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霸道,大家想干点什么事,又不好和领导张口,于是就攒捅起一个笨人,最好是脾气性格特别直,不会拐弯的笨人去找领导,其结果呢有两种,一种是领导高兴了,或者害怕你脾气起来犯浑,就把那事答应了;另一种是不软不硬地碰了钉子,有时侯就是一鼻子灰,灰头土脸的无地自容。这两种情况不论哪种,督促着王八下枯井的人都会受益。领导答应了皆大欢喜,他们的目的达到了。碰了钉子,人家会在背后偷着乐,会兴高采烈地看热闹,凭空找来一个乐子,那还不高兴上好几天?凑巧了还会打翻一个仕途上的竞争对手。而领导呢?不管是同意了还是否定了,心里都不会高兴,说不好哪一天,从床底下拿出一双小鞋来,冠冕堂皇地给你穿上,让你走起路来别扭不舒服,时间长了还会打起满脚的水泡。某些单位的领导,本身就是那种督促着王八下枯井之徒。工作中有了成绩,哪怕是一星半点的成绩, 都要亲自过目过手,发奖自己去表彰自己去,汇报自己来。一旦出了什么庇漏,那就采取督促着王八下枯井的办法,下属去顶着!平时把权抓在手里能攒出了水,而遇到问题就彻底放权,新闻媒体采访你去,上级批评你去,接受调查你更得去。
干这种督促着王八下枯井勾当的人,一般地说来,不是心术不正,就是心眼太多。这让我想起了“玩人丧德,玩物丧志”这句名言。为了一己私利,挖空心思地琢磨人,利用他人的性格缺陷,把别人当枪使。雁北人说:二球坯也就是多打个定心。二球坯就是那种没头脑的人,头脑简单不要紧,人家自己多想一想,多打个定心是什么?就是在脑袋里多转个弯。即使是没想明白真的吃了亏,过后也终究会悟出点什么。而琢磨人的人呢?一旦让大家看穿了那副嘴脸,还怎么做人?那张人皮一旦腐烂,将是一个千疮百孔的怪物!
  其实雁北人在使用这句俗话时,也不完全如上所述那样严肃严重,有时候也就是一玩笑而已。小孩子想发点什么坏,自己不想出头,就出个鬼点子,让别的孩子去实施。这事让大人知道后,会笑着说:你这坏小子,尽干那督促着王八下枯井的事。即使是大人们,也常常用这种方法开玩笑。我就听说过村里有一爱玩笑的人,一天见着一吹鼓手刚进村,他就和别人一本正经地说,唉,咱村某某上昨天还活得好好的,上午就走了。那吹鼓手一听,连家都没顾得回,就直奔“死人”家去,干什么?揽活儿去呀,谁知刚一进院子,那“死人”正扫院子呢。这也叫督促着王八下枯井,只不过是换了一种督促的方式。在快要写完这个话题时,我就想,社会是个大舞台,人生就是一场戏,我们在这个舞台,在这场戏中该怎么表演呢?多些玩笑乐呵自己也乐呵他人,而万万不可去琢磨人损人也损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