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休闲旅游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泰蓝德 2018-05-28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的旅游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其中休闲旅游在我国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我国休闲旅游呈现出家庭化、大众化、多元化、郊区化和高品位化发展态势。应对这种发展态势,我们针对休闲旅游的各方面条件、发展趋势、经济效益等进行探讨休闲旅游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N【论文关健词】  发展条件、  发展趋势、经济效益

 

 

一、休闲旅游的概念

 

休闲旅游和旅游是有一定区别的。我们通常所说的旅游,是指以历史文化、自然景物为依托的观光游览;而休闲旅游,则是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为离开定居地而到异乡他国作一定时期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体息。观光旅游和体闲旅游的不同一为观光游览,以满足一定的精神需求,但易产生“游累”,一为全方位身心的休闲满足等……休闲旅游是对旅游的一种升华、抽象和概括,是由旅游、娱乐、游乐产生的,反过来又指导旅游休闲。我们讲休闲,不是提倡吃蝎玩乐,而是通过这种形式,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培养“高度文明的人”(马克思语)。人们在休闲旅游活动当中可以了解国家的历史,增加知识,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人们自身的文化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二、休闲旅游的本质

 

休闲的本质是什么?最直观地讲,休闲就是与日常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休闲是人的存在方式和自由生命状态,它充分体现着人的本质,是对人性的一种回归。旅游更是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人性的发展,并逐渐成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随着休闲时代的临近,休闲与旅游的关系日益紧密,旅游也愈加成为人们休闲的重要方式。而就旅游的本质而言,休闲旅游是人类旅游活动达到最高境界的途径,休闲充分彰显着旅游的本质。

 

三、休闲旅游的特点

 

3.1. 修身养性

  让身心放松是度假旅游的基本要求。休闲就是要在一种“无所事事”的境界中达到积极的休息。因此,在紧张工作后到心仪的度假地度假,或游泳、或阅读、或徜徉于海滨、或踯躅于森林草原、或置身于温煦的日光下,使身心完全放松。这种放松,完全有别于日常的工作节奏,是一个身心的调整。

 

3.2. 目的地重复

  度假旅游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游客对其认同的度假地具有持久的兴趣和稳定的忠诚度,甚至对一家自己喜欢的度假酒店也有非常稳定的忠诚度。有的游客一生中的度假地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地方,一个度假地一生中可能去很多次,因为度假客对度假目的地带来的熟悉感、亲切感非常在意,很关注外出度假感觉和在家里生活感觉的内在联系。因此,度假目的地就会拥有一批稳定的回头客群体,这一群体越庞大,度假地服务的针对性就越强,针对该群体提供服务的人性化程度就越高。重复地到达同一目的地这一特点意味着度假目的地在经营方面须培育和保护游客的忠诚度,努力争取每一个“头回客”,使其变为“回头客”,促进游客对该度假区的品牌忠诚度,成为该度假区的终生客人。

 

3.3. 消费能级高

  从世界旅游发展规律来看,当人们在拥有满足生存需要的收入和足够的闲暇时间后,就会考虑旅游消费,观光旅游便应运而生。随着收入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增多、文化品味提升,休闲旅游旅游在一些发达地区一些高收入人群中逐渐兴起,这种情形决定了休闲旅游旅游者的消费能级的增高,且相对于观光旅游而言,在目的地停留的时间比较长,而且会产生重复消费,是很值得开发的市场。

  

3.4. 一地停留时间长

  度假旅游与观光旅游的重要区别,在于度假旅游对目的地的指向比较集中。与观光旅游所追求的“多走多看”的价值心态不同,休闲旅游者则往往在一个地方停留较长的时间,而且消费的目的性非常明确。目前国内虽然仍以观光旅游为市场主体,但观光向休闲旅游过渡的现象已经出现,休闲游的市场开始逐步形成。例如以前游客到海南岛,主要是观赏椰风、海韵景观,现在逐步转变为投身于椰风、海韵的情境中,并获得放松身心的享受。

  

3.5. 要求交通便捷

  与观光游更加关注经济成本相对比,休闲旅游游更加关心时间成本,即追求从客源地到目的地交通上的低时间成本和快捷性。因为度假旅游并不主要关心旅游交通过程中的观赏效应,更关心尽快进入休闲状态,提高度假的质量。因此度假目的地与客源地的距离不应太遥远,一般追求“点对点”的直接交通方式。如西班牙之所以成为欧洲首选的度假地,除了阳光、沙滩营销出色以外,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3.6. 自助、半自助方式和以亲友为单位出游方式居多

  和观光旅游的组团出行不同,休闲旅游游更偏好于自助式旅游或半自助式旅游(仅通过旅行社安排机票、酒店)。在出游单位上,家庭朋友出游的比例明显增高。散客与家庭式的旅游在国际上是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兴起的,目前在中国也逐步成为一个重要方式,这就对现有旅游企业的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7. 层次丰富

  度假游客群体的产生是在观光客群体中逐渐成熟转变的,度假游客旅游消费的进一步成熟会产生更高的文化需求,这是因为游客的体验已经不仅是到森林度假区呼吸新鲜空气,或者去温泉度假区洗温泉浴,而是更加追求度假地的文化氛围和内涵。因此,如果度假地经营能够在文化层次上满足游客的多方要求,度假地的度假文化就会逐步成熟,就会成为巩固度假客对目的地忠诚度的驱动力。

 

四、发展态势

IsoAhola 1980认为,“逃离”压力和现实是休闲旅游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休闲业发展的历程证实了这一论断。中国休闲旅游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

 

4.1. 觉醒于高端,普及于大众

  休闲旅游首先发端于有闲、有钱阶层,并逐步形成社会认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进入大众化休闲旅游阶段。休闲旅游的消费需求在发达地区已经成为现实,在其它地区也正在逐步成为旅游消费的时尚。这种消费的大众化趋势,为休闲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这就需要休闲旅游既着眼今天的服务群体,又要为培育未来大众休闲市场做好基础工作。

  

4.2. 单一产品模式转化为多元产品形式

  因为休闲旅游需求的产生本身就是市场发育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在休闲市场尚未成熟,特别是休闲文化还刚兴起之时,人们的休闲放松往往会集中于某些时髦的产品。

  

4.3. 由高端市场向多层次化市场转化

  休闲活动虽然起于高端,但休闲文化的认同,一定会使休闲成为大众现象。如果因此而仅满足追求低端市场的大众化需求,也必然给休闲业带来失败。因此,休闲业要围绕高端、中端、低端同时展开。对于相当一部分度假区来说,定位低端市场是可以的;但是对于一些投资较大的度假区,就需要调整模式,主要定位针对中、高端市场。这样会形成一个合理的市场层次,且在这个市场细分层次的驱使下,休闲旅游就会形成比较完善的分工。

  

4.4. 多元文化的追求

  休闲文化是认同与差异的共存。休闲场所,如果与个人文化追求完全一致,则很难达到吸引广大游客的目的;但如果完全不同,则难免在心理认同上产生排斥。因此,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个性化和从众性的问题,在休闲旅游这个层面显得更为突出。因此需要研究如何对应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同时也需要突出当地文化特征,让客人在认同和差异之间得到休闲体验。

  

4.5. 产业特征边界日益模糊

  观光旅游的基本要素是吃、住、行、游、购、娱,尽管围绕这六要素形成的产业形态是不是旅游业的全部内涵这一问题至今尚存争议,但这一观点已基本成为旅游行业的普遍认同的观点。但是,休闲的本质是什么?最直观地讲,休闲就是与日常不一样的生活方式。然而以能否“提供与日常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去界定产业,就会使休闲旅游的业态边界变得模糊起来,休闲旅游的范畴也就变得很宽泛了。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休闲业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但是并非可以认为休闲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而然、坐享其成的过程。与任何其他产业一样,休闲旅游也需要培育、建设:

  

4.5.1要为休闲旅游正名。

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讲到休闲旅游就会联想到“好吃懒做”,这与勤奋勤勉的传统文化似有分歧。所以要转换观念,依靠正确的舆论来为休闲旅游正名,要培育一种健康的休闲旅游观和休闲文化,认识到休闲旅游是以人为本的直观体现,和劳动一样,同样是人们自然拥有的权力。

  

4.5.2要落实相关的配套制度。

当务之急是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这不是制度创新的问题,而是需要全面落实的问题。如果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能够实现,就意味着会生成一个庞大的市场需求。同时,也要考虑一些相应的法规建设,通过法规建设形成合理的机制,来保证良好的市场运转秩序。

  

4.5.3要加强产品开发与经营。

目前休闲产品开发的普遍化趋势已经产生,但是精品化方向还没有形成。一个好的休闲创意,被模仿的难度一般都不会很大,市场进入的门槛也不会很高,因此休闲产品的雷同化现象非常普遍。但真正要形成有特色的休闲产品,就必须突出主题、突出内涵、突出特色、突出细节,形成差异经营、错位竞争,在市场细分和经营定位上做好功夫。

 

4.5.4应从文化认同角度开拓休闲旅游市场。

休闲具有显著的精神文化特征,不同的文化氛围,会召唤不同的游客群体。通过文化进行市场细分和培育,合理调配大众市场和高端市场的结构,才能使休闲旅游进入良性发展状态,并使之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休闲旅游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自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旅游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字表明,仅2000年,共有8350万名外国游客到中国旅游,比前一年增加了17%。据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到2020年底,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随着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形成,中国休闲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新的转折点和增长点,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5.1 从全球的角度看,国际旅游市场将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之一(尽管由于恐怖主义的袭击,对目前世界的旅游业给予沉重的打击,但相信,这是一个暂时现象。)

据WTTC/WEFA组织预测,从2000年到2010年,旅游业所创造的产值(包括直接和间接方式)将占世界GDP总值的11.7%,并提供2-2.55亿个就业机会。另据资料显示,在占83%的国家中,旅游被排在属于五大出口类别之列,可见旅游业将在全球经济的重组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尽管在其他市场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野比较鲜明,竞争的层次、范围相对清晰,而旅游市场则是各个国家都有浑身解数。因此进入新世纪对于各国来说,发展的机会均等。但,谁能抓住机会,谁就会将这块蛋糕切大。

近年来,我国旅游消费增长相当快:1997年全国人均GDP为6079元,农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总收入2999.2元。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旅游消费就会获得发展。将1997年全国人均和农村居民人均人民币收入水平按当年汇率计,全国人均GDP若按年均递增6%计算,则经过6年,即到2003年便可达到1000美元。则可得出,中国旅游消费从2003年起将会获得发展;全国仍按人均GDP年递增6%计算,经过18年可达人均2000多美元,中国旅游消费到2015年将会腾跃式发展。采用同样的方法来预测中国农村,按1997年农村人均GDP约为362.7美元,年均递增5%计算,则经过21年,即到2018年才可达到1000多美元,中国农民将近20多年后才会进入旅游消费发展期;经过35年可达2000美元,中国农村居民在2032年将会大量进入旅游消费领域。

   

5.2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休闲旅游产业和市场带来新变数。

据悉,中国一进入世贸组织,最先闯入我国市场的就包括旅游业、娱乐业、快餐业(事实上早在10多年前洋快餐已经打入中国市场)、体育用品(耐克、阿迪达斯等一大批知名品牌早已占领我国市场)迪尼斯公园正在酝酿在中国的几个城市拔地而起;外资旅行社也早已揶揄中国这个大市场,一些具有实力的旅行社、休闲产业开发商很可能通过合资、独资、控股、连锁经营等形式进驻中国。这一方面给中国的企业以无限的吸引力,而另一方面,必然迫使中国的企业调整自己的经营模式、改变运行机制、改善服务、提高效率、规范市场、寻求合理的旅游市场走向、弥补旅游服务缺项,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对于消费者来说,中国加入TWO将意味着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因为在竞争价格下的商品和劳务的供给更多了。国内消费者的选择集合将随着商品和劳务的多样化而扩大,就业机会将由更多的资本密集型部门向劳动密集型部门转变,就业机会的预期将在很大程度上出现在休闲旅游产业和服务业部门。这对缓解入世后的就业矛盾带来许多有利的条件。

5.3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对于中国已经繁荣的休闲旅游业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世界贸易组织秘书长弗朗切斯科?弗兰贾利说:“诸如奥运会这样大型的体育赛事将促使更多的人去主办国旅游,这些赛事能改变主办国的旅游形象。”在弗兰贾利看来,奥运会将大大地改变中国的旅游形象,并将吸引成千上万的人到中国一游。他们不仅会游览北京的名胜古迹,而且还希望吸引游客到中国的其他地方。

由于奥运会的国际性、综合性和大型化等特点,将会极大地刺激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休闲产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各个部门的参与与协作,于是也就带动了相关部门,特别是休闲旅游业、电子、通讯、体育用品等产业部门的发展。与此同时,在筹办奥运会的过程中,各种体育、体育用品(包括体育器材、设施、运动服、休闲服)娱乐、交通、通讯、服务设施的营建,休闲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等等,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如洛杉矶奥运会创造就业机会2.5万个,汉城奥运会给3.4万人提供了工作.2002年盐湖城冬季奥运会增加2.3万个全日制就业机会。(见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任海教授提供的资料)根据经验,奥运会举办城市将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会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前来观光旅游。悉尼奥运会除了万余名运动员、官员以及12000名媒体记者外,还吸引了25万名海外游客。在奥运会的16天内,到达悉尼的海内外游客达100多万,同时带动了商业、娱乐业、饭店餐饮业、休闲旅游服务等行业。另外,奥运经济是一个长期的投资效益,这种效益不会到2008年为止,起码会持续到2015年,国际上通常说法是:“先四后三”,也就是2008年举办奥运会后还有四年的近期效益和三年的远期效益。不仅如此,奥运会的举办还为中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5.4中国国民收入的增长与劳动力市场潜力巨大,为发展休闲产业提供了契机。

据国家信息中心的官员称,未来五年,中国将有两亿人口进入“中产阶层”消费群。所谓中产阶层是指拥有稳定的收入,有能力自己买车买房,能够将收入用于旅游、教育等消费的群体。这两亿中产阶层的数量就相当于整个美国中产阶层的数量。从整体上说,我国居民的消费已从温饱型升级为小康型,消费的对象与热点已从解决温饱问题的生存资料为主,演进为提高生活质量的小康型生活资料为主,休闲旅游正成为市场需求的五大消费热点之一。据权威部门测算,到今年年底,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800美元。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将分别降至40%和50%左右的水平。这标志着中国人民在走向新世纪的时候,已经由生活质量型消费取代了温饱型消费,沿袭了几千年的生活方式——先生产、后生活的观念将发生根本的改变。随着工作时间的缩短(包括工作形式与工作时间制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出现),人的闲暇时间将越来越多,这对发展人的个性和创造性、提高国民素质,都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劳动力需求状况来看,第三产业仍是吸纳劳动者就业的主体行业,占总需求的73%,特别是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占到总需求的一半。求职者的意向相对集中于商业服务业。

5.5 中国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的实施,西部地区11个省市都无一例外地提出了发展旅游业的战略规划。应该说,西部曾经在中国进化的历史过程中辉煌过,那里珍藏着灿烂的古代文化和宝贵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珍藏着极其宝贵的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当属休闲旅游业开发的重要资源。事实证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保持西部固有的特色,这对发展休闲旅游业尤其重要。但是,这一行为所带来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很多地方领导对旅游开发的认识比较浅薄,观念十分陈旧,在某些人眼里,上项目、铺摊子,就是开发同义语,甚至是新上项目雷同、重复建设、照抄照搬他人的模式、过多的人工雕琢、人工景点,不仅降低了和削弱了整体竞争实力,而且,破坏了当地资源、破坏了原有的文化基础。这些急功近利的行为必须得到遏制。

5.6  休假制度的完善

 

自1995年起实行五天工作制,该年实施的《劳动法》第45条则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1年以上享受带薪休年假。”

 1999年10月起又实施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长假日——实现了西方国家花了100余年的时间才达到的境地。目前,我国已有法定假日114天,

2007年5日 国务院法制办将《职工带薪年休假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授权新华社全文公布,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的职工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假期。

2009年,中国特有的“黄金周”长假制度可能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国家强制实行带薪年假,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

新的节假日制度实施后,“五一”休假时间缩短,全年节假日次数增多,节假日的灵活性与变化性进一步加大,将有利于休闲旅游为特色的短途旅游的发展。这一国家行为表明了我国已融入整个国际休闲社会的背景中,我们从政府正在出台的政策以及新的产业布局的调整中,看到了休闲、休闲产业、旅游经济的社会条件支持系统正在建立。

 

六、 怎样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休闲旅游业

 

6.1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切实转变人们对休闲旅游的认识偏差。

  休闲旅游在我国发展缓慢,除了经济收入水平、时间不富余的原因外,还来自于人们对休闲旅游的认识偏差,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成为制约我国休闲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我国是一个黜奢崇俭的文明古国,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全面起飞、人民生活的日益富足,人们的消费行为正在发生变化,“能挣会花”的生活哲理正在冲击“勤俭持家”的传统观念。已解决温饱的消费者转向新的较高层次的生活已成为必然。这为我们通过积极引导。纠正人们对休闲旅游的认识偏差提供了可能。再者,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这也为转变人们对休闲旅游的认识偏差创造了条件。

 

6.2 摆正休闲旅游客源的市场定位。

  多年来,我国的休闲旅游客源一直定位在境外,但现在一些机敏的经营者已看到了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在实际操作中已经转向这一市场。如苏州及无锡太湖等度假区都把眼光盯向经济比较发达的长江三角州地区及邻近的一些大中城市。所以,在度假休闲旅游客源市场上应以国内为主。国际为辅。摆正了市场定位,就能增强针对性,减少盲目性,避免浪费,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从总体上看,应以国内度假休闲旅游来带动国际度假休闲旅游。

 

6.3 注重城市郊区旅游资源的开发。

  根据当今旅游者的近距性以及喜爱郊游的习惯,休闲旅游应注重投资开发城市郊区旅游业。在其开发方式上。首先要充分利用郊区良好的自然环境建立旅游休闲旅游区,以满足城市旅游者度假休闲需要。其二,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便宜的地价,建设主题公园,弥补中心城市的不足,并利用各种方式来增强旅游者的游览效果,提高参与性、娱乐性与享受性。其三,开发乡村度假体闲旅游。当今。旅游者厌倦了喧嚣的都市环境,而向往和追求回归自然、走向自然。农村的那种“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美景,有着城市无法比拟的神韵和意境。如近年来在各地出现的火爆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使游人从中了解了各地民族文化、风土人情、多风民俗。同时那生机勃勃的田野和春意盎然的风光。也对旅游者产生了挡不住的诱惑,为我国度假休闲旅游开辟一方崭新的天地。

  

6.4 重视儿童游乐项目在休闲旅游开发建设中的作用。

   家庭化已成为我国度假休闲旅游的一个重要特征,少年儿童是现代家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度假地能够留住儿童。则能为其父母提供一个良好的度假环境。从我国现有度假地设施和游乐项目来看,休闲、游乐、康体等旅游设施和项目样样齐全,但在儿童方面,考虑得非常不足。在国外,有些度假地对儿童的安排就是多种多样的,如加勒比海滨,度假区为父母身边的孩子推出了各种活动,其中既有适应低龄孩童的游戏、艺术与雕刻,适应大一些孩子的滑水、冲浪、航海等课程。就从商业的角度来看,现在一些聪明商家在进行市场开拓时,对儿童进行专门市场定位,认为儿童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只有儿童才是真正的消费主宰者。所以,在度假休闲旅游的开发建设上,一定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游乐设施和游乐项目。

 

6.5 重视环境保护,促进体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休闲旅游的发展需重视环境保护。旅游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环境,另一方面,旅游发展又给环境带来影响和破坏,若对旅游环境不注意保护和治理,最终会反过来砸了旅游业的饭碗,使旅游业成为无本之木,休闲旅游也不例外。转贴于

  

6.6 科学设计我国休闲旅游产品结构。

既然体闲旅游的市场定位主要是国内客源,那么就应根据我国的国情,针对当前中等收入阶层、小康阶层、富裕阶层等不同消费对象准确定位。从目前看,虽然这几年人民的生活日益提高,但我国人均国民收入与国外度假旅游者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我国度假休闲旅游产品从总体上看不需要也不可能像国外那样豪华与高档,在产品设计上一定要以中档为主,同时,为满足国内一部分高消费者和国外游客的需要,可适当建设一些高档度假设施,“中档为主,兼顾高中档”应成为我们科学设计我国休闲产品结构的原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