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浓情五月百花齐放的陕北民歌——“陕北民歌博物馆首届学术研讨会”有感

 兔子d544nr3hlw 2018-05-28
       文化是信仰、文化是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幅员辽阔的泱泱中华拥有着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历史,传统文化是不同的地域地貌馈赠于人们的精神财富。陕北民歌就是这片雄浑苍茫、千沟万壑的黄土地馈赠于陕北人民的精神信仰和心灵寄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在这个富有生命力的季节,在美丽烂漫而浓情的五月,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陕北民歌以它绚丽多彩的姿态傲然绽放在这座文明古城——榆林。5月22日,陕北民歌博物馆举行首届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45名文化学者、著名音乐专家、教授齐聚榆阳,就陕北民歌的历史、保护、传承、发展等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学术研究。会议上文化气息浓郁扑鼻、芳香四溢,著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针对陕北民歌这一歌系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时代畅谈了各自的学术意见和理论观点,所谈内容立意新颖、理论层次深、专业性强,不得不说这是一次陕北民歌学术交流荟萃的盛宴。我非常荣幸担任本次会议的记录者,饱闻各位艺术家对陕北民歌经典作品的回顾和精辟理论的阐述,生在陕北、长在陕北,浑身散发着黄土气息的我真是百感交集,是激动、是感慨、是兴奋、亦或是自豪?这种冲击着我的心府而又无法准确言表的情愫,也许是源于自己从小对音乐的酷爱,也许是源于今日之盛宴,百花齐放的陕北民歌唤起了我内心深处那淡淡的乡愁……..
         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来自全国各地45名艺术家就各自眼中的陕北民歌各抒己见、高谈论阔、娓娓而谈。首先发言的是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乔建中老师,也是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主持人。
        《“鲁艺”民歌采集运动与传统文化传承》
          乔建中(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
         乔老师以《“鲁艺”民歌采集运动与传统文化传承》为课题,讲述了鲁艺”师生对陕北民歌采集、编创、研究活动的时代背景及其意义,乔老师指出,“鲁艺”为20世纪后半叶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强调在新的时期,要凝聚陕北音乐文化研究学术力量的队伍,努力寻找研究区域音乐的突破口,重新审视音乐宝库,并追寻它的内在规律和深层原理。对传承陕北民歌文化精神、展示陕北民歌发展成果、普及陕北民歌基础知识、繁荣陕北民歌事业起到推动作用。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贡献、立新功。
        《演绎传统必须学习传统》
康世进(榆林市民间艺术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编剧)
        康老师指出,每一首陕北民歌创作背后都蕴含着它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底蕴,歌者要充分理解词意曲韵,用情去诠释歌曲,要从真情上感动观众。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陕北民歌这一传统文化打着“创新”的旗帜被“流行化”、“快餐化”“扭曲化”,越编越离奇, 越唱越走样,甚至好多歌手以一味地飙高音换取观众的掌声,这种悖理是一种颠覆性的错误,有失偏颇。这也充分说明我们的歌手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我们讲创新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没有传统也就没有创新。作为陕北民歌的创作者必须要学习传统,只有这样才能创新。任何一种文化如果摒弃传统的东西去谈创新,无疑就是对这种文化的毁灭。
        发言人:于庆新(《人民音乐》副主编)
        于庆新老师说,他对陕北民歌一直以来有种特殊的定义,认为陕北民歌这一歌系之所以被唱的这么响亮,其主要原因在于它的政治支撑,也就是说是因为穿了一件红色的政治外套,才使其走的远,唱的响。但是这次参观博物馆之后,非常兴奋、激动,也完全颠覆了自己之前对陕北民歌的认识,一个最大的感触就是陕北人、榆林人的文化氛围相当浓。于老师强调,学习中国音乐必须学习民歌,学习民歌必须学习陕北民歌,而学习陕北民歌首先必须要到陕北民歌的“老家”——榆林,来了解陕北民歌的渊源。而且更让他感到震撼的是一个区级政府却做出如此规模的文化精品工程,不得不承认当地政府领导有着高瞻远瞩的超前思维。
        发言人:韩兰魁(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
        韩院长说,在他的记忆里陕北是一个特别贫瘠的地方,地理地貌气候整个生活环境非常恶劣,但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竟然孕育出陕北民歌这种博达、宽广、荡气回肠的民间音乐文化,真是令人咋舌钦佩。比如我印象中安塞腰鼓的铿锵有力,那种充满激情、节奏明快的旋律,表达的是陕北人对生命和生活的敬畏,面对贫瘠困苦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种陕北精神!
        《时空变化中陕北民歌的演进》
         刘红(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刘红老师认为,陕北民歌除了具有一般民歌特征外,还具有特殊性和唯一性,是陕北特定的黄土文化、陕北革命精神,催生了陕北民歌的社会属性、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今天历史的时空发生了巨大变化,要传承保护陕北民歌这一传统文化,首先要保护陕北民歌赖以生存的生态区,要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多元化音乐兴起的时代显得尤为必要。陕北民歌的辉煌,依赖文化大环境、文化生态链,所以,保护文化环境、维系文化生态链就是保护和传承陕北民歌的重要举措。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兴旺,西北文化艺术就兴旺;西北文化艺术兴旺,陕北文化艺术就兴旺;陕北文化艺术兴旺,陕北民歌就兴旺!反之,亦然!
      《陕北民歌在“西北风”歌曲创作中的运用》
         施咏(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西北风”,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歌坛的一个辉煌记录。这股强劲的“西北风”迅速刮遍整个内陆流行歌坛,浓厚的黄土风情将中华民族魂演绎得淋漓尽致。作品风格多以西北地区传统文化为根基,又在一定程度上承袭了陕北民歌的音调,来歌唱黄土情结。施咏老师通过对80年代一些经典“西北风”通俗歌曲、词、曲的分析,充分肯定了它对陕北民歌的创造性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陕北民歌》
         薛九英(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下,陕北民歌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薛老师就如何保护好传承陕北民歌,谈了几点意见。薛老师提出,首先,要树立生态博物馆保护理念,在社区整体保护的基础上,鼓励和拉动民间传统民俗、节日的“复苏”,造成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格局。其次,以静态的形式将陕北民歌保护起来。通过摄像、录音、照相、音乐整理,全面准确地记录陕北民歌的各种歌词、谱、系、传承人及生存环境情况,然后按原生态的存在形式进行静态复制,再次,发挥政府的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媒体的宣传、推广力度。最后,让陕北民歌走进课堂,为保护传统文化供血输氧。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保护传统文化就是保护中华文化的血脉!
       《陕北民歌中“羊文化”的音乐表达》
        张君仁(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
        羊作为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主要家畜在陕北地区民间歌曲中有着特殊的意义。羊文化在陕北民歌中较为常见的,如《五哥放羊》《放羊》《放羊调》《大放羊》《苦女子放羊歌》等。而“羊倌”则是黄土地上特有的职业,这一职业人群,对陕北民歌地创造传播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牧羊人生活通常都是在山野之中,对于他们而言,排遣孤独最好的方式就是尽情地歌唱,所以,大部分羊倌的嗓音都比较好,在天长日久的歌唱中练就了一副好声嗓。同时,这种孤独与寂寞或许正是他们艺术创作的主要内驱力。
        《音乐学视域内现代博物馆建立与设想》
         柳琳 (西安音乐学院讲师)
        柳老师指出,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陕北民歌已经从以往的“实用性与艺术”转换到 “艺术世界”之中,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渐渐觉醒,而建设陕北民歌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非遗的重要举措,并且对博物馆的要求提到更高的层次,陕北民歌博物馆不仅要博古,还要博今;不仅要博物,还要博智;不仅要继承,还要发展;不仅要全面,还要精尖。实现学术上的支持,表演上的权威,科研上的高地,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发言人:杨刚(上海崇明杨刚音乐博物馆馆长)
        杨老师说他非常荣幸来到了期待已久的陕北榆林,参观博物馆之后使他感慨万千!杨老师特别强调,陕北民歌博物馆之气势,不仅仅是指规模浅层意义上的气势,庄严壮观的陕北民歌博物馆巍然矗立在榆林这片土地上,其恢弘的气势是对陕北精神的诠释。杨老师最后满怀深情地写了一首即兴诗表达了他对陕北民歌博物馆以及对陕北这片黄土地的厚爱。
         陕北处处风光好,人杰地灵风尚高。
         千里万里来寻根,民歌神韵在榆林。
          
        研讨会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继续进行着,全国各大知名院校的院长、教授、博士、硕士、国家一级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等诸多重量级音乐人畅谈着他们眼中的陕北民歌,热情洋溢、激情澎湃………他们的理论精辟深远、他们的思想高瞻远瞩、他们的情怀深广如海。我恍然觉得,他们不是在畅谈陕北民歌,而是在倾诉、倾诉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期盼,是在表达、表达他们对民族文化的敬畏,更是呼吁,是炎黄子孙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出的呼吁!当下,产生民歌的土壤消失、民歌的创作轨道有所偏颇,年老的民歌手逐渐亡故,传统经典曲目逐渐失传,中年歌手青黄不接,年轻歌手迷失方向,陕北民歌的传承面临挑战。没错,我们需要这样的呼声来唤醒保护陕北民歌的意识!在保护救助陕北民歌的呼声中,有这样一个人,正是他的一个想法变成了一座博物馆!榆林市政协副主席、榆阳区委书记苗丰说:“让祖祖辈辈传唱的陕北民歌有个自己的家”这就是最初的想法,有了想法就有了实现想法的行动,榆阳区委书记苗丰说:“我们要展示的是最全面的陕北民歌文化,我们要打造的是全国最权威的陕北民歌博物馆,我们的目标是国内填补空白,世界独一无二” 于是,周密谋划、精心指导,全力以赴、夜以继日,科学管理,精益求精……短短476天时间,铸就了气势恢弘的陕西榆阳·陕北民歌博物馆这一精品文化工程,陕北民歌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庄严壮观的陕北民歌博物馆在五月的阳光下魏然傲立于塞北驼城;备受瞩目的陕北民歌在浓情五月百花齐放在古城榆阳!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让陕北文化自信变成陕北文化自强,让陕北民歌这一传统文化在艺术的殿堂里绽放永久魅力…….
                                                 叶  虹
                                          2018年5月28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