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转载]廣義的《傷寒論》,越婢湯是溫病起手方而越婢加朮湯是濕溫起手方。

 天一藏经楼 2018-05-28

 

近代的溫病學家常說傷寒論,詳於寒而略於溫,是否真的如此,以下就非古本傷寒論中關於太陽症部份來做些心得闡述。
難經曰:「傷寒有五,有傷寒,有中風,有溫病,有濕溫,有熱病。」濕溫在內的部份可參照水病和黃癉篇,至於熱病則參照暍病篇。以下就傷寒、中風、溫病,來論述。
首先就其詳嗌蟻碚f明。
傷寒:
無汗,骨節疼痛,惡寒(要穿到滿意就不惡寒,不同於四逆或少陰病,既使重衣厚裘,還是冷,若原裡寒之人,所病的傷寒這就要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不渴,起先不發熱,後來體內的熱排出不及,就發熱(由於毛孔閉阻,熱不能由汗孔散出,所以會高熱38-40,這時的熱就只好從肺中排出,所以會喘,像狗在排熱一樣,若拖了太久,肺中的水都被蒸發了,肺內又熱又燥,就會出現高熱“比原先的還高,可能是40度以上了”,會出現口渴,這時就要用大青龍湯了)
中風:
有汗,惡風(風吹就不舒服,比如癢,所以過敏相關疾病,不就是嗎?),發熱(因為汗排的不透徹,沒有散出全部的熱,所以有熱殘留,這種熱是不高的,所以是低熱,太約37-38.5),不渴。
溫病:
發熱,汗出,口渴,不惡風,高熱或同中風的低熱(由裡熱的弱盛所決定,37-40都有可能。雖然有排汗,但杯水車薪,又加裡熱所致)。
其次看其代表方義:
麻黃湯:
麻黃湯的病因就是毛孔被寒閉住了,所以不流汗,熱散不出的,衛氣鬱在裡面了。麻黃用來開毛竅。桂枝用來通血脈,故能解肌而非發汗。古人說能袪風,因為風勝則燥,血液變稠了,流速也變慢了,桂枝能通脈,加強血液循環,所以能袪風,其次寒凝血脈,血液流速也變慢了,桂枝因能通脈,加強血液循環,所以也能袪寒。炙甘草用來補脾氣,也能讓藥物的作用緩和。杏仁用來疏絡氣(因寒閉毛孔,衛閉於內,所以氣鬱要疏用杏仁,若你用補絡氣的黃耆,病人絕對發高熱給你看,但若是汗出絡氣虛型的感冒,加黃耆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如經方的防己黃耆、防己茯苓湯方、後代的補中益氣、玉屏風散等。)
桂枝湯:
桂枝湯有汗出,這種汗是因中風而成,所謂風勝則燥,所以汗比較稠,流速不暢,所以衛氣也會鬱住,但發熱不高,因此重點治療就要把較黏稠的汗變稀,另外因風勝則燥之故,血液因失津而比較稠,血液流速不暢,因此也要通暢血脈。芍藥可以復陰,可以把津液加在血脈中,這樣血液就不黏稠,不瘀積了,所以小建中湯內重用芍藥,是因為食飲津液在入血脈有所瘀阻所致,故重用芍藥,血就較通,故有些醫家認為芍藥苦泄營血,其實則一。桂枝同麻黃湯內桂枝一樣通脈,因其通脈故可治頭項強痛,觀太陽之為病頭項強痛而惡寒,比較桂麻二方皆有桂枝,故桂枝主治頭項強痛。生薑,說真的真正發汗的就是這生薑,若桂枝湯無生薑,會因桂枝通脈而熱鬱難當,生薑的重點就是把鬱在汗道的黏稠水液,藉它行水發表(把胃中的水入上焦,把上焦中的水由汗孔排出,故若人食飲薑母茶,後必出汗,就可清除不暢的汗液)。炙甘草用來補脾氣,也能讓藥物的作用緩和。大棗補胃液助營血。
*所以會得中風的人,脾胃較差,衛氣不強,易表虛,而得傷寒者,脾胃好,衛氣強,故表實。
越婢湯:
溫病的汗出,是因裡熱所致,也就素有陰虛之人,較易得之。所以治則上要清裡熱,以及讓汗出變暢。麻黃開毛竅,因同傷寒內熱太甚,故把毛竅開大來透熱氣。生薑行水解表,雖然與中風同樣有汗出,機理不同,中風是風勝則燥,使血中津液變少,血液變稠,而溫病,是因內熱導致血中津液變少,血液變稠,但粘稠液則同,故同用生薑。炙甘草用來補脾氣,也能讓藥物的作用緩和。大棗補胃津助營血。石膏清熱也有解表之功,但若不加能走表的藥(如麻黃、生薑),則清熱藥力只到肺和胃而已。經方家常於溫病加用石膏且盛讚其功。不加桂枝,是因為裡熱盛,血液循環已經很快了,若加桂枝會助熱,所以不加。
以上的風寒溫所致的表證若伴有濕邪,則根據其所在的位置,如下做加減法。故不論風濕,寒濕,濕溫皆可以此為治則。
皮內停水加用文蛤。三焦油網內停水,可加用防己。 水在皮及三焦和肌肉間空隙,會出現動或悸,就加用茯苓。在肌肉,加用白朮。在筋骨,加用白朮、附子。
最後,附上代表性的條文自解:
第57條: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復煩,脈浮數者,可更發汗,宜桂枝湯。
傷寒的病機是寒閉毛竅,中風和溫病是汗出不徹,所以皆會造成所謂的衛氣(熱的水氣)鬱結。所以傷寒發汗解之後,當然有可能受風邪之襲而中風,答案如第57條,因發汗,汗出又中風導致汗出不徹,也就是麻黃湯解了寒閉毛竅,但由於受風或某因,郤導致了汗出不徹,所以用桂枝湯合情合理。再來思考一下,若用麻黃湯發汗過頭,而導致津虧裡熱兼有表證不解,那該用何方呢?答案是越婢湯,越婢湯是治溫病的方。
總和上述,我做個表格,來互相參照,*號部份是自悟所加的,非傷寒論部份,也許讀者可以思考這些組字部份,是傷寒論漏了,還是仲景要後人舉一反三呢?
寒 麻黃湯 寒濕 麻黃加朮湯
寒多風少 *麻二桂一
風寒各半 桂麻各半
風多寒少 桂二麻一
風 桂枝湯 風濕 桂枝附子湯、桂枝附子湯去桂加白朮
風多溫少 桂二越一
風溫各半 *桂越各半
風少溫多 *越二桂一
溫 越婢湯 濕溫 越婢加朮湯
經由上述的表格可以發現一件事,在傷寒論內,有風寒各半的桂麻各半及風多寒少的桂二麻一,同樣的我們也可以看到桂二越一的合方,這不就代表越婢湯是溫病的首方嗎?其次,寒濕有麻黃加朮湯,同樣我們也看到越脾加朮湯,這不就是濕溫嗎?經由這部份,我可以肯定越婢湯是溫病的首方,而越婢加朮是濕溫的首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