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控制欲强的父母,大都因为自身缺乏安全感

 Juno的孤岛 2020-09-08


或许你或者身边的人有这样的父母,从小到大,从生活到工作,小到吃饭喝水,大到就业择偶,他们总是出现在你周围,带着“我们都是为你好”的理由,却总是不听从任何意见的左右你的选择。

生活中我们也似乎总是听到这样的抱怨,我想在北京拼下去,可是我爸妈不停的催着我回家我想要和她结婚,家人却非让我分手烦死了,我妈又逼我去相亲了”……

当父母的关心成为一种负担,你稍微有悖于他们意愿的决定,都会被称作是“不懂事”“不听话”“太幼稚”,你常常会感觉到自己的人生并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于是有了这样的烦恼:我的父母控制欲太强了,导致我完全没有自由。

事实上,控制欲强的父母,大都因为他们自身缺乏安全感。

所谓安全感,是指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个体在处理自身问题时的有力/无力感,和对周围环境的确定感和可控感。

缺乏安全感的人个人边界感弱

大部分缺乏安全感的人个人边界感弱,孩子对他们而言都像是自己的作品一般,认为孩子的生命是自己给的,因此孩子也是自己的,而非一个具有独立性质的个体。这也就不难理解,缺乏安全感的他们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持在自己认可的安全范围内,所以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们都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要求(或强迫)孩子做出自己认同的选择。

缺乏安全感的人希望掌控全局

缺乏安全感的人认为,获取安全感的方式是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所做的事情都能在全局上有所把控,也就是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他们往往抗拒未知,未知的世界对他们而言意味着危险和失控。在人生经验这件事上,掌控全局拒绝未知的主要衡量标准则来自于他们人生的经历,因此,他们总是用自身价值观来定义某个选择,某个行业,某个领域的好坏与否。由于将孩子看作是他们的一部分,缺乏安全感的他们自然迫切的希望,能够用自身经验导向孩子,尽可能远离动荡不安。

缺乏安全感的人容易夸大“失去”

缺乏安全感其实是种放大心理,把自己的负担放大,把后果的痛苦放大,所以没有安全感的人对自己定义的失去看得格外重要。这些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在成为父母后,拥有了自身生活的相对稳定,但是却将对生活的焦虑全部倾注在了孩子的身上,当孩子不听从自己的意见,非要选择在他们看来风险更高、困难更多的路时,他们认为这同样也是一种失去,甚至是一种更大的失去,因为他们要失去自己的作品了。一旦他们认为某件事情会让他们掉入失去的陷阱,他们就会拼命地阻止这件事情的进行。

读到这里也许你会想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将控制欲强视为缺乏安全感的表现,那么真正令他们缺乏安全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个体幼年时期的依恋体验

影响其长大后在自己成年关系中是否有安全感

心理学中依恋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安全型、多虑型、超脱型和恐惧型。安全型的人乐观外向,超脱型的人独立自主,多虑型的人警惕善妒,而恐惧型的人不安多疑。根据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提出的依恋理论,一个人在成年后与亲密关系对象之间的依恋模式,往往都是这个人在婴儿时期与父母或环境关系的映射。也就是说,由于父母自身成长环境的影响,导致他们在成年后对与自己身边的亲密关系感到不信任。

每个独立个体自身的人格特征

决定其对关系或环境安全感的多少

根据大五人格理论,大约有五种特质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分别是外倾性,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开放性,随和性和尽责性。神经质主要反映个体情感的调试功能,反映个体体验消极情绪的倾向和情绪不稳定性。而高神经质的个体更容易处于心理压力中,陷入不良情绪,常常对周遭感到不安。如果将我们的父母视为普通人中的一个,他们也同样拥有自身的人格特征,神经质指数较高的父母们,自然也会更容易丧失安全感。

自我价值感匮乏的人往往更容易缺乏安全感

哲学家贝克莱曾经说过,存在即被感知对自身存在感没有信心的人往往不确定自己在某段关系或者某个环境中的价值,他们会更希望通过频繁发出信号所获得的他人回应确认自己的存在感,这样有回应的关系让他们感到安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随着孩子的长大,一些父母害怕同自己子女的关系成为或逐渐成为一种没有互动的关系,对自身的存在感丧失信心的他们很容易缺乏安全感。

只有一次的人生,我们都想酣畅淋漓的活,当你有着不能放弃的执着,但又同时受制于控制欲强的父母,感到人生被逼到墙角时,要怎么积极的解决问题呢?


● 勇于跳脱出亲子关系,客观的直面问题本质

当我们和父母的关系陷入某种僵局时,人们往往早已忘记了矛盾的中心是什么,这个时候,不妨跳脱出父母与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将他们看作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要知道我们的父母也并非完美无缺,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选择同样来自于自身的立场和观点,当你能够客观的分析出他们出发点和你自身出发点的分歧,就可以直观的看到你们之间的根本矛盾所在,也就不难以解决此问题作为说服他们的理由了。

● 摒弃不交流和激烈的争辩,尝试平等的有效沟通

很多人在和父母发生争执时,要么认为我说了他们也不听,干脆一言不发一意孤行,导致代沟越来越大,要么就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生激烈的争吵,最终和父母的关系受到很大伤害。其实,在和控制欲强的父母沟通时,我们要做的是真正平等的有效沟通,所谓平等,就是将自己看作是和他们一样的成年人,而非他们的孩子,走出过去的自我角色设定,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不必一味的求取他们对你选择的赞许和认同。而有效沟通是指,不要走入情绪化的怪圈,你要表达的是可以支撑你观点的理由,而非激烈情绪的过度宣泄,要知道这些情绪的表达,本身就是一种不冷静的表现。

● 做到真正的独立成熟,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有些人在和父母的意见发生分歧时,往往会屈服并不停抱怨父母的强势,要知道,你选择放弃的东西只会对你的人生有意义,不管怎样抱怨父母都不会对自己的人生有任何影响,不要让父母的控制成为你软弱的借口。还有一些人则会偏执的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他们越不让我怎么做我就非要怎么做,如果你一旦这样想,那么真正吃到苦头的人只会是你自己。真正的独立成熟,是可以看到每种选择背后的利弊,当你真正做出一个选择时,它带来的最好的结果你可以享受,但最坏的结果你也愿意承担。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真正对你负责,除了你自己。

父母的良苦用心我们都看在眼里,但是当爱成为一种负担,阻碍了我们的前行,你也要勇敢的面对,毕竟你的人生还是掌握在你的手里。

“父母对于孩子的意义

应当是一张地图

展示天地辽阔路途之多

而非一个只能计算出到达目的地最短路线的智能导航仪”

end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Cindy,一位90后妹子,这篇文章是因为她朋友的真实经历而有感而发。很开心,孤岛上终于不止一个人了。以后我们将带给大家更有意思的内容。

 Cindy  

Cindy,道路漫长,希望将沿途的感受与你分享。相信文字是千万盏灯火,能够照亮心性。愿我们都能笃定行走,自在生活。


这是一个正经的公众号,真的,不跟你扯淡

公众号:孤岛(ID:gu_dao2015)

微博:Juno_2015

简书:Juno_201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