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燕中 | 虚邪、实邪、贼邪、微邪、正邪,何以别之

 杏林真传公众号 2021-01-26

《素问·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黄帝问曰:何谓虚实?岐伯对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帝曰:虚实何如?岐伯曰:气虚者肺虚也,气逆者足寒也,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余藏皆如此。帝曰:何谓重实?岐伯曰:所谓重实者,言大热病,气热脉满,是谓重实。”

一、名家注释

张介宾注:“邪气有微甚,故邪盛则实。正气有强弱,故精夺则虚。夺,失也。

二、天有寒暑,人有虚实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在天化气,在地成形。气分寒暑,形有虚实。天之气就是四时之气,寒热温凉四季,有寒热的不同,没有虚实的不同,天之寒暑是由于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和角度形成的,只有寒热不同没有虚实之分。

地属阴有形,虚实是指形的虚实,只有阴形的存在才有虚实的不同。“人有虚实”是指人体由天地之气相交形成的,任何部分都具有天地之气的属性,只是有些部分多于有形,表现以虚实为主,有些部分多于无形,表现以寒热为主。例如,常见的中医证型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血是有形的,阴阳是无形的,因此阴虚则热,阳虚则寒。严格地说,气血虚是不表现为寒热的,阴阳虚则只表现出寒热症状,而实际上气血阴阳中天地之气是同时存在的,或者说阴阳之中有阴阳,所以气虚时也可以表现出寒证,血虚时有可能表现出热证。

三、上虚下实

正常人体的状态是上为阳,下为阴,阳化气,阴成形,“气”相对于“形”来说为虚,“形”相对于“气”来说为实,因此人体正常生理状态是在上偏虚,在下偏实。《周易》当中有损益卦,所谓益卦就是上虚下实,而损卦就是指上实下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中有论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萎,气不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此段经文是说所谓下实是指肾藏精,所谓下虚是指肾精不藏。所谓上虚是指七窍清气充盈,上实是指七窍浊阴拥塞。

但如果从邪气侵犯人体的角度来看,上下的虚实症状都有可能发生。例如,《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曰:“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阳,甚则入肝,腹满(月真)胀,支鬲胠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心烦头痛,病在鬲中,过在手巨阳、少阴。

四、邪气盛则实

什么是邪气?在《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中云:“黄帝曰:余闻气者,有真气,有正气,有邪气。何谓邪气?岐伯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榖气并而充身也。正气者,正风也,从一方来,非实风,又非虚风也。邪气者,虚风之贼伤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正风者,其中人也浅,合而自去,其气来柔弱,不能胜真气,故自去。

从这段经文中可以看出,邪气是指虚风之贼侵袭人体,这种邪气中人的位置很深,不能自愈。什么又是虚邪贼风呢?在《素问·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中有论述:“虚邪者,八正之虚邪气也。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开,逢虚风,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见其形。这段经文将虚邪与正邪做了个比较,虚邪是指正气虚而感受邪气,这种伤人机体比较严重,好像临床中的感冒,如果感冒是由于正气虚所致的就属于虚邪,多是由于太阳少阴合病。如果是由于用力而汗出,风寒之邪入里的就属于正邪。

另外,关于虚邪和正邪的关系在《难经》中也有类似的论述:“虚邪是邪气从背后袭来,正邪是邪气从前面侵袭。人体的背部相对前部来说正气比较虚弱,从后面来的邪气易于致病,从正面而来的邪气不易致病,虽然论述角度不同,但其基本内涵还是一致的。”《难经·第五十难》说:“病有虚邪,有实邪,有贼邪,有微邪,有正邪,何以别之?然:从后来者为虚邪,从前来者为实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者为正邪。何以言之?假令心病,中风得之为虚邪,伤暑得之为正邪,饮食劳倦得之为实邪,伤寒得之为微邪,中湿得之为贼邪。

当邪气盛时则表现为实证,这个邪气除了外来的还有内在的,包括血瘀、气郁、痰湿等,阻滞人体气机时也表现出来是实证。一般来说,邪气盛都是指邪气在外、在表、在腑,这些部位所表现出的症状多为实证,如果邪气入于五脏,一定是五脏精气不固在先,所形成的病症属于虚实夹杂,或者以虚证为主。

本文摘自《闯关记我的《黄帝内经》觉悟之旅》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朱燕中

编辑:釋慧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