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国卿位之争,赵盾到底有没有弑君?

 潇潇雨ekg9m5f4 2018-05-28

文|小河对岸

《晋国卿位之争》,赵盾弑君,是春秋时期一件著名的事件。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其《正气歌》中写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晋董狐笔,即是赞颂晋太史董狐不阿权贵,秉笔直书赵盾弑君的历史典故。而孔子也曾感叹道: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赵盾谥号为宣),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孔子虽赞许了董狐秉笔直书的做法,但也为赵盾受弑君之恶名而惋惜。

那么,赵盾弑君案,赵盾究竟是不是背后指使呢?此乃绝顶私密之事,不但事关个人名誉生死,也干系着全族性命。当然是慎之又慎、三缄其口,很难找到实证,故只能通过合理性的推测。

此事的缘起,乃是晋国执政正卿赵盾与晋灵公不能相容。晋灵公几次欲害赵盾而未能得逞,于是,赵盾便逃亡。但是,赵盾还没有逃出晋国,赵盾的堂弟赵穿就弑杀了晋灵公而迎回了赵盾。因此,晋国太史董狐乃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於朝。赵盾为自己辩驳,而董狐却说道:您身为执政正卿,逃亡没逃出国境,回来了又没有讨贼,不是您?又是谁?

而赵盾却引用《诗经》中的“我之怀矣,自诒伊戚”以作回复,意思是说:我是对祖国家乡留恋呀,才走得慢了一点。此亦孔子所言:惜也,越竟(离开国境)乃免。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春秋时期的君臣关系,跟帝制集权时代显著不同。春秋时期,是世卿世禄制,卿大夫有自己的封邑,自己的家兵,乃至独立的政令,实际上为国中之国。而现今“国家”一词,就来源於诸侯之封地称国,卿大夫之封邑称家,这两者的统称。

故而,流亡并不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那么简单,而往往决定着整个家族的兴衰存亡。因此,赵盾能走得快吗?

赵盾是晋国历史上第一位集军权、朝权於一身的执政正卿,而赵氏能获得如此地位,也不是就那么光明正大。先后经先克、阳处父等两番进谏运作,才获得如此地位。此后,赵盾又通过狐、赵之争,而将狐氏(晋文公的舅舅家族,也是辅助晋文公的最大功勋家族)彻底排挤出了晋国的朝堂。

而一旦赵盾离开了晋国,就意味着放弃在晋国获得的权势与家族地位。那么,即便晋灵公被弑,其他世卿家族主政,也不可能再迎回赵盾,故而,赵盾不可能不反扑。再则,没有赵盾的背后支持与默许,而以赵穿的地位,即便弑杀了晋灵公,也稳定不住晋国朝政。第三,从事后赵穿自恃有功於赵盾,屡屡向赵盾请求卿位来看,赵穿也应是得到赵盾指使的。

参考史籍:《国语》、《左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