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者慧缘&长沙方言趣谈之《鸡皮疙瘩与鸭公喉咙》(21)

 南郭老生 2018-05-28

实话实说,今天很多人对鸡鸭的认知,尚停留在动物学阶段,缺乏文化的了解,比如十二生肖中的动物即各有来历,各具特色,非常了得,其中鸡更是首屈一指,唯一的禽类,唯一的尖喙动物,唯一的两条腿动物,世间动物千千万,鸡能入此生肖贵圈,可想其自古以来即出类拔萃,不是等闲之辈,是有两把刷子的。



十二生肖,古称十二地支,起源于古人天干地支纪年之法,干支纪年讲的是阴阳之道,博大精深,玄妙无穷。物物有太极,事事具阴阳,说起鸡与阴阳,得有个参照物,所以把鸭拉进来:鸡为尖嘴,鸭为扁嘴;鸡为尖足,鸭为扁蹼 ;鸡是尖屁股,鸭是圆屁股;鸡在地上走,鸭在水里游;鸡肉火性,鸭肉清润……长沙人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鸡鸭不同笼,不是一路人,不喜欢“鸡里面插只鸭”,除了“鸡同鸭讲”无法沟通,最可怕下出来的蛋,全是一窝混蛋。



在古代,鸡就比鸭要雅一点,地位要高一点,关于鸡的诗词歌赋遍地皆是,而关于鸭子,也许洒家才疏学浅,搜肠刮肚半天,除了一句春江水暖鸭先知,硬是难以忆起其他。不过时至今日,似乎有逆袭翻盘之势,鹅毛扇、鸭绒衣、鸡毛掸子,从个毛毛看,鸡都只能垫底了,也难怪,专做掸灰抹尘的事,当然只能在角落湾里呆着。自从鸭毛做了冬衣,鸭子跟人贴得更近了,更紧了,更屌的是,它还能以自己命名“鸭鸭”,名利双收,长沙话讲“有肉吃还有肉汤泡饭”,舒服莫过鸭子。而鸡就没有这么幸运,别说鸡毛做不了衣服,即使能做,你敢起个“鸡鸡”的名字么?




长沙人不但对鸡鸭了解透彻,关于鸡鸭的衍生词汇民谚俗语也十分丰富,名词类的如:鸡崽(刚孵出来未满月的小鸡)、鸡巷(未成年的母鸡)、鸡婆(成年母鸡、下蛋鸡),童子鸡(未成年的公鸡)、叫鸡公(成年公鸡)、限鸡(音“线鸡”,被阉割限制了功能的鸡)等等;俗语类的如:“小肚鸡肠”“鸡飞蛋打”“鸡飞狗跳”,“赶鸭子上架”“一扎鸭婆只挽得一路水”“鸡皮疙瘩”“鸭公喉咙”等等,还有很多很多,因涉及精神文明,恕不一一列举。



比如“鸡皮疙瘩和鸭公喉咙”,一个指皮肤粗糙,一个指声音粗俗,都是粗的意思。人在什么时候会起鸡皮疙瘩?一是“返祖”,一是反胃。人在受冻时浑身汗毛竖起来,皮肤也会变得粗燥,起坨坨点点,跟鸡皮差不多,活像返祖现象;人在听到厚颜谄媚的吹捧时,就会反胃,人一反胃,轻则肉麻起鸡皮疙瘩,重则会吐满一地。



至于鸭公喉咙,既有先天,也有后天。从先天说,鸭子从古至今都是放养,吃野食粗食长大,喉咙自然就粗俗一点。既然吃粗食,鸭公的消化能力也是超强,视螺陀蚌壳如豆腐青菜,有经验的老农遇到鱼刺卡喉,从鸭公喉咙取点口水服了,马上即化,神速见效。可见,鸭公喉咙虽然粗俗,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唐老鸭不也曾经给我们带来无尽欢乐?从鸡鸭可知,凡事不可以貌取人一概而论,脸蛋不好看,可能很能干,长得像朵花,也许人品却很差,方言俚语也是如此,话粗理不糙,接地气,有味道,这就够了,至于缺点,它毕竟属于民俗,俗就是其本色,苛求不得。



曾有人开玩笑说,鸡鸭过去都是散养,如今却是产业,地位今非昔比,可赚大把米米,可以把经济搞得风生水起,当然也可以把某些人搞得魂不附体。此话实不敢苟同,先贤诗句在上“丰年留客足鸡豚”(宋.陆游诗)“金鸭香消欲断魂”(唐.戴叔伦诗),古人早已识得其中滋味,为何偏要把功劳揽在自己手中?好了,话已及触及敏感地带,就此打住,不再深入。洒家最担心的,还有一层,话讲多了,喉干舌燥,变成一副鸭公喉咙,声音不美,谁还听你笑侃秋月春风?

作者:行者慧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