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秘档:两千年来皇权最集中的君主

 与春天同行 2018-05-29

雍正皇帝登基后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治权的措施和制度,诸如会考府、中央巡视组、军机处、密奏制度、秘密立储等,成功地集中了中央权力,使得他成为两千年来皇权最集中的君主。

雍正秘档:两千年来皇权最集中的君主

盛世繁华的背后往往掩藏着巨大的危机。康熙一朝,圣祖玄烨带领庞大帝国纵横捭阖,威震四夷。但太平盛世局面滋长了晚年康熙好大喜功的思想,他沉溺于一片阿谀谄媚之中。吏治的昏暗和贪腐渐盛之风时刻蚕食着帝国的根基。

据史载,雍正接手的大清家底只有800万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16亿人民币。国库空虚至极,可大小官员却没工夫忧患国家,依旧终日中饱私囊,以为沿用阿谀之术讨好新主子就能蒙混过关。

谁知,雍正登基伊始就出招整理朝纲。他派出中央巡视组,人员皆为省部级,为官清廉,同雍正有同样的改革创新意识,由雍正直接领导。巡视组每查处一官,就地免职,从巡视组中挑选一人接任。而雍正打击贪官的方法是,“先折掉贪官的翅膀,再拆他的骨,吃他的肉,让所贪之物全部吐出来”。也就是清理贪官的外围,沾亲带故的亲戚通通先行打掉,最后再收拾贪官。

为更好地整治腐败、贪污之风,雍正设立了“会考府”,也就是中央审计署,专门审查各部院与地方的钱粮奏销。以往部委吃拿卡要,地方行贿销窟窿。到了这里只听雍正一人的,谁亏空的窟窿谁赔偿,捂住盖住的,还上的还好,还不上追不回的,那么对不起,杀头、株连九族种种刑罚等着你。

雍正时期,户部亏空350万两,历任的尚书、侍郎等全部排队分摊,最后被追回。即使是雍正的弟弟也没有特列,雍正十二弟履郡王允祹曾主管过内务府,在追索亏空时,还不出钱,被迫到处借钱、变卖先皇赐的宝物。

随着高层权贵圈地严重,失地农民大量增加,长久沿袭的人丁税难以征收,致使各地钱粮亏空严重。雍正决定实行“摊丁入亩”,即人丁税并入地亩,取消按人头纳税,而是按实际地亩数纳税。“摊丁入亩”的原则是,照田纳税,多地多纳,少地少缴。如此,地主就要多上税,失地农民可以不上税。这是缩小老百姓贫富差距的一个正确改革,将地主阶级的利益分给失地农民,取得了民心,稳固了政权。

同时,雍正还推行新政“火耗归公”。地方在征收钱粮时,往往以损耗为名,擅自额外增加征收数额,无形中加大了百姓的负担。“火耗归公”实行后,将额外征收的各种损耗全部充公,成为法定税款。除地方正常开支外,其余作为“养廉银”用以提高各地公务员收入,算是高薪养廉。

雍正秘档:两千年来皇权最集中的君主

康熙子嗣兴旺,共24子,即使睿智的康熙也难做到“家和万事兴”,至死都缠绕在接班人的选择上,“立储风波”也让雍正的继位过程充满了悬疑和坎坷。即便登基后,雍正的敌对分子仍然在活动,他们并不甘心在夺嫡中的失败,不断地散布谣言,制造混乱,试图扰乱雍正新朝的政局。曾经支持过雍正的权贵重臣也慢慢地居功骄傲起来,这些都威胁着雍正作为皇帝的最高权力。为巩固皇权,雍正不得不对威胁自己皇位的众兄弟和大臣进行严厉的打击。为中央权力的集中,雍正给他们总结了二十四个字,“结党讥讪朝政,是为不忠,干扰君主视听,是为妨碍政策执行”。

年羹尧早年为雍正“多年效力”,为雍正皇帝顺利继位立下了汗马功劳,甚得雍正的重视。雍正初年,年羹尧当仁不让地跃升为新政权的核心人物,被雍正视作为社稷重臣。在雍正继位的两年时间里,雍正对年羹尧无比恩宠、大力培植。也正是这种器重,让年羹尧志得意满,进而做出了许多超越本分的事情,最终招致雍正的警觉和忌恨,以致家破人亡。

被雍正皇帝公开称为“舅舅”的隆科多,同样受到雍正的重视。但好景不长,隆科多私自选官,不仅擅权,而且有结党之嫌,让雍正对他疑心渐起。雍正二年,隆科多见形势不好,辞去步军统领一职,雍正以此为契机,开始打击隆科多,定其大罪41条,被处永远禁锢,次年死于禁所。

居功擅权的重臣被雍正赐死,给了其他重臣以警示。大臣处理完,剩下的就是亲兄弟了。八阿哥允禩(音sì读“祀”)虽在夺嫡中失败,但在朝中仍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允禩很善于团结众皇子及广大宗室王公、满汉大臣。雍正对八阿哥的打击采取的是先恩宠,降低其戒心,再重创出击的办法。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发出上谕,历数允禩罪状,说他“狂逆已极”、因没有登上皇位处处与自己作对等罪状,最后,以宗族内不能容忍如此“不忠不孝大奸大恶之人”为由,拿掉了八阿哥允禩象征宗室尊贵地位的黄带子,削除宗籍,逐出宗室,并改名为“阿其那”。次年,允禩死在禁所。

皇九子胤禟,是一个不论情商与智商都高于常人的人才,但也遭到雍正的严厉打击。革去黄带子、除宗籍,发配西宁,后下狱,被不断以各种借口折磨,最终惨死狱中。

皇二子允礽、皇三子允祉、皇八子允禩等,无不被雍正削爵革职囚禁,最终都被整死。就连一母所生的一代平叛大统帅、亲弟弟皇十四子胤禵(音tí读“题”),照样被贬到清东陵看守皇陵,幽禁。三年后被革去王爵,降格为贝子,没过半年,再次革爵,并被囚于景山,相当于关进了“高级监狱”。

雍正秘档:两千年来皇权最集中的君主

打击自己的亲兄弟,翦除异党,说的容易,可不要忘记,这些被清算的对象也曾是与雍正平起平坐的皇子,拥有自己的政治组织和势力,稍有不慎,即会惹火上身。不过,雍正是一个擅于设计“成熟政治手段”的君主,他既有目标,同时具备头脑和手腕。为确保自己命令的准确性和执行力,雍正的政务操作处处体现在一个“密”字上。

雍正年间,密折制度被发挥到了极致。在这一制度之下,部委、地方官员均可通过密折直接上奏皇上,密折让大小官员彻底没有了顾忌,想告谁就告谁,与谁有过节就弹劾谁。密折开创了公开告密的先河,所有把柄都集中到雍正手里,雍正也利用这些把柄,整理了朝廷异己。

封疆大吏在上任前,雍正会把他叫到跟前亲自训勉,并交给他一个密匣,上有两道锁,而钥匙则只有皇帝和拿匣子的大臣才有。大臣会不定期地将一些重要情况写成折子,不走正常的渠道,而是用这个匣子直接送给皇帝亲拆御览,皇帝有什么指示意见,随手用朱笔批于折后,然后再密封发还给原奏人,所有内容除君臣二人,外界不得而知。这种实质为“小报告”的密折适合多疑忌苛的皇帝,成为雍正热衷的君臣交流方式,也成为其防范臣下欺蒙的利器。

另一个“密”是“秘密立储”。曾经争夺皇位的创伤对于雍正是永不能抚平的,他不能容许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发生在下一代身上。继位伊始,即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废弃了公开建储制,宣布实行秘密建储。随即,雍正在乾清宫西暖阁召见王公大臣,共议秘密建储制,雍正将密封的写有继位人姓名的锦匣收藏于“正大光明”匾后。后来,雍正帝又另书密封一匣,随时带在自己的身边。

秘密立储的“密”,高明就高明在事实上是进一步、极大地巩固了皇权:没有明确的接班人,连下一代皇帝的一切信息也都只有当朝皇帝一人掌握,这也就阻止了皇权以外权力集团的产生,皇子皇孙、王公大臣都老老实实地跪在一个人面前,没有了培养自身势力的目标和动力。

最后的“密”,就是军机处的登场。这个扮演了中华政治中心近200年的机要部门,历经荣辱兴衰,成为一个不可磨灭的时代符号。有意思的是,军机处连自己的诞生时间都显得极为秘密,历史上就有雍正十年说、雍正八年说、雍正七年说、雍正四年说等多种说法(现基本观点是诞生于雍正七年)。

军机处的要义,实际上就是雍正的皇家私人助理,以此辅助皇帝处理大小政务。但军机处并不设立正式编制,所谓的军机大臣全部为兼职,想用谁就用谁。军机处只有三五人,直接归雍正直管,军政大权在握,后来逐渐成为全国政令的策源地与行政中心,掌理大小机密。如此一来,军机处等于架空了内阁与六部,成为真正最为贴近皇权并上传下达的中心。

军机处办事以速、密、勤著称,所有军机大臣都是承旨办事,“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仅在雍正朝,其就在打击异己、处理战事上为皇帝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帮助。而清朝一品重臣曾国藩、李鸿章都未能“军机处行走”,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个机构的秘密性和家丁性。军机处的诞生,强化了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也标志着君主集权制发展到了顶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