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后天凉好读“书”

 江柳101 2018-05-29

  □朱绪厚

  我读报,看到精彩的文章总是抄下来,一本本百余页的笔记本抄满了,三两本装订起来,就成了一册册厚厚的书店里买不来的“书”,名曰“鹿门唱晚文萃”。

  入夏以来,天气渐热,阳台上的书房,被阳光直射,闷热难耐,无法读书写字,让人心焦。近日多雨,清爽宜人,想起自造的“书”,只是抄过并未重读,觉得很对不起妙语连珠的美文,便趁天凉亲近一下。每读一篇,都勾起当初的感动,我又一次次陶醉了。

  遨游在“书”的海洋里,物候更替,四季变换,春夏风雨,秋冬霜雪,像幻灯片重现在脑海。花草树木总是应时应景,初春的杏花、桃花、樱花,盛夏的荷花、杜鹃花、栀子花,秋天的牵牛花、月季花、海棠花,冬天的腊梅、菊花、芦花,一朵朵,一簇簇,绽放在眼前,美在心里。春天的油菜、夏天的水果、秋天的稻谷、冬天的蔬菜,喜气四溢,弥漫书房,触手可及,心伴着农人的笑脸而欣喜若狂……

  读“书”,还结识了好多不曾谋面的文友,我喜欢这些熟面孔的杰作,常常一读二抄三琢磨。他们仿佛现身说法,不厌其烦地教我构思文稿,提炼主题,锤字炼句,还循循善诱地教我做人的道理,净化我的心灵。

  我读着描述襄阳牛肉面、糊辣汤、黄酒一类的文字,品尝到了襄阳味道。漂着红油的牛肉面,热腾腾的糊辣汤,乳白色的黄酒,让我馋涎欲滴,忘却了乡愁。我所钦佩的文友们用生花妙笔,赠我一幅幅泼墨山水,携我游览襄阳的名山大川,我认识了岘山、隆中、习家池、鹿门山……也认识了诸葛亮、孟浩然、王粲……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孟浩然的诗意深邃,王粲的文思泉涌,都让我五体投地,敬而仰之。

  读“书”之妙胜过看景,案前一坐,淡茶一杯,无嘈杂之乱耳,无攀爬之劳形,大千世界,一隅风景,任凭欣赏,个中滋味难以言表。我觉得就像在广场看大型文艺演出,不如看电视直播一样,看自己“编”的“书”,那些精彩的特写镜头,被赋予一种思想、几笔诗意,活灵活现,胜过真山真水。好多文友陪我恣意遨游,让我浮想联翩,犹如置身仙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