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以他对物理现象的敏感性,提出量子纠缠一定是确定性的纠缠方式。因为我们不能忽略我们世界的一切都走向死亡,这是百分之百的确定性。爱因斯坦的观点,就是易学的先天八卦,先天八卦正好完美的诠释了爱因斯坦的观点。 我们能确定的就是这个世界一切都走向死亡毁灭,先天八卦乾为大始,到坤为终,数字从乾一到坤八终,而坤象代表死亡。那么先天八卦所讲的就是爱因斯坦的确定性的纠缠观点,这种纠缠必然会导致一切结束。 这种纠缠关系不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纠缠结果,而是死亡和虚无的纠缠结果。导致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原因?就如打乒乓球,有发球与接球这样的靶向性的原因。但是因为一切走向死亡,所以我们来用射箭表示。弓手象征了起首量子,靶子是被感应产生纠缠关系的那个量子。那么弓手是乾,靶子就是坤。弓手是阳靶子就是阴,弓手是阴,靶子就是阳。但因为我们是从生到死的世界,所以靶子是坤,坤代表死亡、虚无和静止,那么我们的世界的真相一定是虚无和静止的。 我们感官中的世界只有梦境是虚无和静止的。因为梦中的人并非真的在走动,并非真的在说话,梦中和你来见面的人,并非真的有这个人来。这样的世界才是我们的物质实相。但是为什么不管是梦境还是白天我们感觉自己活生生的呢?这就是靶向纠缠的作用。好比你是弓手,镜子中的你是靶子。你这个弓手抬起右手,镜子里的你就抬起他的左手。镜子里的人就活动起来了。 我们可以思考,如果我们自己身体内能够观察到量子的魔鬼般的,不需要皮带,发动机,不需要任何联系,但是有这样的让镜子里的虚无的人动起来的感应关系,那是否就可以证明我们这个世界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幻象? 熟睡的你是不可能看到梦中境的,是不可能走在梦境里的。梦中的人是幻象,也不可能真的有这样的人在思考,在说话,在走路,在与人会面,在一个物质世界里游荡。那么那个真正在说话的,在走路的,在看东西的意识是谁呢?那是不是一个无形无相的独立意识?这就是神。神与梦中人是否有魔鬼般的纠缠关系?明明是神在说话,但是梦中人自认为是自己在说话。梦中人是不是镜子里的人?梦中人说的话,即是神说的话,那么梦中人和神之间是否有种魔鬼般的纠缠关系?这就是量子纠缠,是易经阴阳所表现的。神与梦中人之间是不是定向的靶向关系?我们以梦中肉体为自己,同样白天也是以这个肉体为自己,但实事上是神与人之间的感应关系。人是被神创造的幻象。梦中与你见面的人,和你看到其他物质都是这个神创造的。那么白天你所认定的房子,爱人,孩子,父母,自己,同事等等皆是幻象。都是这种量子纠缠的产物。没有一个真正的你的存在。 既然一切有相的物质都是靶向性的。比如你认为是自己在说话,但其实是神在说话;你认为自己在走路,其实是神在走路;你认为自己在思考,其实是神在思考。你认为是自己在建功立业,其实是神在建功立业。我们这个有相的身心的一切感知和作为,全部来自神的复制。让我们感觉是自己在动,在思考,在说话,就如梦中的人感觉是自己在说话在走一样。这只是因为有量子这样的纠缠关系。神——是为主的、是首发量子,而肉体身心是被纠缠感应的靶量子。你好好思考观察,看看是否具有这样的靶向纠缠性?是否是科学家所说的魔鬼般的联系? 既然有这样的靶向关系,那么你的情感,思想,选择统统都是被复制的。那么结婚离婚这种感情是否是可以预测的?你的思想是否是可以预测的?比如有圣人出现,这是有圣人思想,那么这个思想就是可以被预测的。你找工作,还是辞职是否是可以被预测的。你的成就是否是可以被预测的?生孩子是否是可以被预测的?因此我们要思考,当自己是个靶子时,是命由天定,半分不由人的。 爱因斯坦认为玻尔的量子理论不完善。玻尔的理论就是现在量子学家的普遍认识。他们从量子实验中发现,量子具有双通性,那么生与死就可以同在一个身体之内。但是你只有观测它,你才知道是生是死。所以他们说时间是幻象,因为我们同时具有生死的两种本质。但是这里有个缺失的环节,这个环节就是爱因斯坦认为当代的量子理论还不够完善的原因。这个环节目前科学家已经认识到了,就是观察者是谁?其实科学家又回到了爱因斯坦的观点了。观察者是确定的,我看东西,我是主观,被看的东西就是被观察的对象。但是对于整个宇宙来说,谁是观察者?因为这个观察者决定了我们的宇宙显化成什么样子。 我们这个世界是个靶子,是被观察的对象,所以我们才是一切走向死亡的,并且如科学家所说的我们世界是个幻象。那就反向证明有一个观察者是永生的,并且这个观察者不是幻象。就象乾是生而坤是死一样。 但是这个缺失的环节,对观察者是谁的认定是目前科学界无人知道的。这就如圣经所预言的:“没有人认识神,只有神怀中的独生子能把他表明了出来。”为什么说是神?因为我们是有相的,那么那个真正的观察者就一定是无相的。因为我们这个世界是从生到死,这样的反向纠缠,所以这个世界的本质,就一定在相反的纠缠关系里。那么我们是有相的,神就一定是无相的。我们是虚无的,是死的,神就是一定是活的,是真实的。 先天八卦的四对夫妻配对就是这三种特点:第一是确定性的,一方是阳,另一方必定是阴。第二是靶向性的,一个阳爻必定对应纠缠一个阴爻;一个阴爻也必定对应纠缠一个阳爻。第三是先有生,后有死,有时间之箭的靶向性。那么先天八卦和爱因斯坦的量子观点以及他的相对论都是对这个世界物理现象中这三种特性所做的解说。 相对论与玻尔的量子理论是冲突的,那么玻尔所讲的就不是先天八卦的这种纠缠关系。因为先天八卦所表现的是这个宏观的物理现象——就是一切走向死亡的物理现象。 玻尔喜欢打乒乓球,在打球中他领悟到量子纠缠好象是发球与接球这样的关系。那时科学家在做量子实验时,发现三棱镜中光线如彩虹般的排列。那么量子具有什么样的特性,让光成不同色彩的排列的呢?玻尔提出了“量子跃迁”理论。他猜测量子可能像天上的金木水火土这五星,在特定的轨道上运行。但是忽然的量子会改变轨道,在改变的过程中发出能量,产生不同的光。但是玻尔没有意识到,他的量子跃迁理论,其实是回归到了爱因斯坦的确定论了。 比如你面对镜子,你举左手,镜中人也就举起相应的手。如果这是一个箭的方向,那么这是从人到镜这个方向。但如果从镜中再回到人呢?这相当于走了一个圆周,从起点又回到了起点。所以玻尔的量子跃迁理论其实是爱因斯坦确定性理论上改变了确定的对象。比如本来从阳到阴,现在改变为从阴到阳。阳起到阳终这就是一个圆周运动。 我们说阳代表生,阴代表死,那么从阴再到阳,就是从死到生。这样不就打破了生死观念了。如果没有生死,时间就是幻象。这样可以反证玻尔和爱因斯坦意见不同的关键点,就是谁是观察者,因为从阳到阴,阳是观察者。从阴到阳,阴是观察者。 那么从阳到阴,再从阴到阳,这样一个圆周运动就是太极。并且这是两个不同的太极,因为首发的方向是不同的。那就好比是两个圆,因此就有量子跃迁的轨道变化。 左边的太极就是玻尔的量子跃迁的太极,阴极然后还阳逆行,最终终于阳方。所以黑中有白色的鱼眼,那么白中有黑色的鱼眼代表了起首是阴,但是白代表的还阳为白,这太极图本身也在表现纠缠关 系。右边的就是爱因斯坦的太极图。阴极要还阳,右边黑色阴半边里白色的鱼眼,其实就是左图右半边的阳。左旋太极和右旋太极其实是一种对待关系,是互相可以从我变你,从你变我的互换关系。 从阳到阳的圆周,或是从阴到阴的圆周运动,就会发生幻象破灭。你与镜中你的纠缠关系,因为镜中的你为弓手,现实的你是靶子,你就又回到你,你就不再看镜中,那么镜中原来的靶向关系就解除了。镜中人的幻象就灭去了。因此太极可以回归无极。无极就代表整个幻象破灭,整个世界一无所有。用玻尔的话说:“在没有观测时,不存在一个客观的,独立的世界。”当观察者和被观的对象解除这种纠缠关系时,客观世界就消失了。这就是无极,没有阴阳两极的对待关系就是无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