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老师最想实现的10个心愿,你实现了几个?

 太极混元天尊 2018-05-29


     如果得到阿拉丁神灯,老师们会许哪些心愿呢?小微盘点了大学老师的10大心愿,来看看戳中你没有?

1
身心健康得到关注


科研不好做,学生不好教,考评带来竞争压力——“高处不胜寒”的大学教师群体处在理想与现实的尴尬夹缝中,而学校常常忽视了教师的心理问题,让他们的苦闷无处释放。近年来,高知群体特别是高校教师心理危机导致的伤害事件频发,凸显该群体的心理健康危机。高校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劳动强度增大,心理压力也随之加重,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已经刻不容缓。

 

 

2
早日解决终生大事


本来以为,成熟稳重如大学老师,应该大多已经结婚生子,但是不久前麦研推送了一篇文章《和大学老师结婚到底有多幸福?,留言区热闹得就宛如征婚现场,让小微也不得不为大学老师的婚恋状况忧心。尤其是刚刚进入高校的青年教师,苦读博士毕业后,正处于结婚生子的关键时期,但由于教师的职业属性,其社会接触面太少,稍有空闲时间,都一心扑在写论文和备课上了,因此高校的教师队伍里就有了大量的剩男剩女,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关注。

 

3
简化报销流程


有大学老师感叹:自己文能提笔写论文,武能撸袖做实验,却被报销这一关难住了,报销难,难于上青天。若仅是“为报销经费当起会计”也就罢了,重要的是很多老师还不能当个“好会计”——面对复杂的财务报表“不会填”,也“不敢填”。不熟悉经费管理政策、报销程序烦琐、手续复杂,为了报一项科研经费跑断腿是常事,又不好意思让学生代劳。报销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让很多老师劳心费神。于是,能从报销的桎梏中挣脱出来就成为很多大学老师的心愿。


 

4
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找到平衡点


大学老师的30~40岁,是职称晋升的黄金年龄,也是成家立业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大学女老师,在工作中,她们需要追赶上学科知识不断加快的更新速度,需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但同时,在家庭里,她们也承担着料理家务、抚养孩子、赡养父母的义务,更容易身心疲惫。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游刃有余,是大学老师共同的心愿。


 

5
减轻行政负担


每当大学的评估、考核、申报、审批、总结迎来高峰的时候,就是老师怨念集中爆发之时,年复一年的烦琐整理和超出必要、拔高规格的信息统计让老师们苦不堪言。填写项目总结报告、工作考核,以及与教学相关的诸多表格,已经让大学老师分身乏术,如果没有繁重的行政任务,能够把精力都专注在教学和科研上该有多好啊!


 

6
学生严格要求自己


很多学生拨开了“象牙塔”上那层神秘的面纱后,就突然间没有了目标和方向。要么旷课,要么在课堂睡成一片,一学期下来可能连老师的名字都记不住,考试时却指望老师能“指点迷津”,不求成绩优异,只要60分万岁。面对这些颓废的学生,老师也是纠结在心:不给及格,怕耽误学生前程,给了又觉得是一种变相的纵容。多希望学生能够振作起来,对自己的青春负责啊!

 

 

7
提高工资待遇


今年,一条“复旦教授工资到手不足万元”的新闻引起了热议,人们这才惊讶地发现,即使是名校教授,收入也远没有想象中的风光。“饿不死,撑不着”,这是一位大学讲师对自己收入现状的评判。靠二十多年寒窗苦读挣得大学校园一席教职,可最后却发现自己仍是校园“苦行僧”。诚然,大学教师的薪资满足温饱无虞,不同职业也无贵贱之分,但是作为知识型工作者,大学教师的收入如果与其社会地位、学历知识层次不成正比,又如何能甘心呢?


8
拥有学术休假


别人都羡慕大学老师有寒暑假,殊不知在假期里,一大堆科研、论文、社会实践让老师们丝毫不能松懈。假日对很多大学老师来说,可望而不可即。就像置身于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裹挟其中,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向前追逐。因此,拥有学术休假就成了老师们的期盼。学术休假在发达国家的高校已经制度化,是一种保障大学老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形式,能够让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身出来,获得一段休息时间,也有很多教师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完成自己平时因为教学任务繁重而尚未完成的科研工作。


  

9
合理的晋升制度


随着高校教师队伍的壮大,在严控职称比例的背景下,高校的职称已经僧多粥少,每年的评选都像是一场“惨烈”的争夺战。而指标有限,评审自然“水涨船高”,从最早的要求有两篇以上论文发表就行,到论文等级不断提高,要求必须是SCI、EI、CSSCI检索的论文,数量要求也在不断攀升。有的学校要把现有老师副高职称解决,只有评到本世纪中叶了。能够不再挣扎在评职称的夹缝中,是多少老师梦寐以求的啊!

 


10
身处良好的学术氛围中


近年来,高校论文造假的新闻屡见不鲜,究其原因还是急功近利的心太盛,学术圈变成名利场是老师们不愿意看到的情况。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一方面需要获得设备升级等硬件条件的支持,另一方面,老师们也需要更多的机会来交流研究成果、研究心得,接受同行的质疑并做出真诚的答复,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提高科学鉴赏力和洞察力。

 

转载自:麦可思研究(ID:MyCOS_Research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