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季与冬期混凝土质量控制

 宏宇宾123 2018-05-29

夏季混凝土质量控制

    在夏季高温季节,混凝土常出现单位用水量增加、引入含气量下降、泌水减少、缓凝时间难以控制、抹面困难、坍落度损失大、泵送浇注困难、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温升快、最高温度高或来不及振捣、表面抹面困难等现象。因此,应作好如下工作:

    1.夏季配合比设计应合理选用低热水泥、掺加矿物掺合料、缓凝剂等。
    2.加强对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检测力度,除外加剂车检外,对水泥也应加强检测和观察,特别是温度。
    3.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拌合物最高温度不宜超过35℃,否则应采取降温隔热措施(贮水池加冰、砂、石料洒水降温等措施)。
    4.如果因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无法满足浇筑要求,可采用预湿骨料技术或者二次添加外加剂的方法,但要严格控制掺量,以防由于外加剂的掺量过大而造成混凝土不凝固现象。同时,必须加强施工现场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严禁任何随意加水的行为。
    5.加强工地控制和交货检验。

冬期混凝土质量控制

    冬期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应执行《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l04)的规定。

一般城市或地区在冬季过程中主要采取综合蓄热法施工,即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浇注后,利用原材料加热及水泥水化热的热量,通过适当保温,延缓混凝土冷却,使混凝土降温到零度或设计规定温度而达到预期要求强度的施工方法。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为保证混凝土在浇注后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应使用含早强和防冻组分的复合外加剂,并保证一定的混凝土出机温度。
    为此,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做好原材料加热工作。技术部门应根据热工计算结果,提出所要求的水温。一般采用蓄水罐交换方式加热拌合水,必要时还可对砂、石等集料进行加热,一般采用热床加热方式或采用封闭仓存放的方式保证集料的温度。在冬施期间还要做好大气温度和混凝土出机强度及浇注温度的监测工作,随时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混凝土符合大模的要求。
    2.在冬施前要做好冬施外加剂的选型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可靠稳定的防冻剂。做好技术储备,以满足混凝土的生产和保证质量。
    3.在日最低气温为0℃~-5℃时,混凝土采用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覆盖养护时,可采用早强剂或早强减水剂;在日最低气温为-5℃~-10℃、-10℃~-15℃、-15℃~-20℃,采用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覆盖养护时,宜分别采用规定温度为-5℃、-l0℃、-15℃的防冻剂。
    4.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用量不宜低于300kg/m3,重要承重结构、薄壁结构的混凝土水泥用量可增加10%,大体积混凝土的最少水泥用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强度等级不大于C15的混凝土,其最小水泥用量可不受此限制。
    5.含引气组分的防冻剂混凝土的砂率,比不掺外加剂普通混凝土的砂率可降低2%~3%。
    6.掺用含有早强、减水和泵送剂的复合型防冻剂,要保证混凝土在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前不受冻害,质检人员要认真检查配合比设计试验资料。抽查配合比的输人情况,要严格核查原材料的品种和数量,特别要注意原材料仓的编号和仓内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及型号以及集料表层冻层、冻块是否已清除。
    7.每盘混凝土各组成材料计量精度应符合《预拌混凝土》(GB/Tl4902)要求。搅拌时间应比常温延长50%。质检人员每工作班应对生产过程及生产运行记录进行检查,特别要注意粉状外加剂(袋装)添加剂量是否准确。
    8.混凝土拌合物出机温度不得低于10℃。每次生产开盘时,应对第一盘混凝土进行鉴定检验,由技术、生产、质检人员共同对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如坍落度、和易性、出机温度等进行检定,同时留置混凝土试块。发现有偏差时,应由技术人员与质检人员共同进行调整。
    9.试验室每工作班不少于两次对砂子的堆积密度、含石率和含水率以及石子的堆积密度、表观密度和吸水率进行检测,并对配合比进行调整。严禁非技术人员对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更改。
    10.质检人员在批量生产时,每工作班不应少于四次对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及生产运行记录抽查。
    11.运输车罐体应有保温罩。质检人员每工作班应不少于两次对混凝土运输车进行检查或抽查,确定其车内是否有存水或其他杂物,保温罩是否牢固。
    12.首次生产供应的混凝土应派专人跟车到交货地点,积极配合或督促做好交货检验工作,如有质量问题应及时反馈搅拌站,对存在问题进行调整,确保混凝土入模温度等符合规范要求。

作者:朱效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