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岛,面积220.18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的第二大岛,地处东海与南海交汇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1387年 (明洪武二十年),为防御倭寇侵犯,朝廷在此以石垒城,置大炮数十门,名为铜山城。这座城东、北、南三面环海,西面依靠九仙山,依山背海,易守难攻。 建铜山城时,又建关帝庙,以护官兵。山西运城关帝庙、湖北当阳关帝庙、河南洛阳关帝庙、福建东山关帝庙,并称中国四大关帝庙。东山岛关帝庙建筑考究,各色石雕、剪瓷雕、金木雕,精美绝伦。主殿下的水磨青色大陛石上,雕刻一条盘龙,腾云吐珠,峥嵘露角。 1543年(明嘉靖二十二年),戚继光在东山岛全歼倭寇。 1549年(明嘉靖二十八年),击退葡萄牙侵略者。 1633年(明崇祯六年),击退荷兰侵略者。 1646年 (明隆武二年),郑成功在此训练水师,收复台湾。如今古城还住着上万户人家,他们是当年守军的后裔。 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从铜山港和宫前港起航东征,把东山关帝庙的香火带上船,统一台湾。关帝信仰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东山关帝庙是台湾和东南亚关帝庙的祖庙。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英国军舰入侵东山岛,铜山军民奋勇抵抗,击退英舰。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多次进犯东山岛,东山岛蒙受巨大损失,但东山军民顽强抵抗,浴血奋战,在关帝庇佑下,接二连三击退来犯之敌,东山岛从未落入日寇之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