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1个女孩中,100个都一样,还有一个叫王菊”

 美目扬 2018-05-30


今天的你我,朋友圈都是“菊色”的。



王菊,这个一夜刷爆朋友圈、人人挂在嘴边的女孩,一个多月以前参加了女团青春成长节目《创造101》。


101个女孩通过完成任务、训练、考核,最终会被选出11位,组成全新的偶像团体出道。


因为外形和其他女孩不太一样,一开始王菊在这101位女孩中排在第96名。


节目到第二集时,选手杨超越评价初登场的王菊:不少女



因为和身边的女孩“格格不入”,王菊很快被顺位淘汰。第四期的时候,一个有复活权的选手在王菊和另一个相对“更有竞争力”的女孩里,选择了王菊。


大批“黑粉”恶语相向后,一夜之间,王菊成了“全民话题”。


在其他选手的投票名次都只是稍稍变动时,王菊从96名上升到36名,公演之后又一跃到了23名。


现在,在某品牌渠道投票榜上,王菊已经稳坐第一。



有人在一篇文章下这样留言:101个女孩中,100个女孩都一样,还有一个叫王菊。



当然,这句话存在夸张的成分,每个女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存在价值。此处的“王菊”,也已经不只是话题中心的女孩,更代表了人群中的大多数。


那就索性谈谈,这场看似从2005年“超女”之后再没出现过的“全民选举”,有怎样的“玄机”。



1


王菊说,她要做的是重新定义中国女团。


每一次审美趋势的流行,总会在积累到特定的点时“爆发”,引来一场小众流行文化的逆袭。



“村花“杨超越凭借着清纯真实的人设,一路高歌猛进,处于前11名。


但随着节目的播出,除了颜值很能打,她的实力似乎并没有配得上她现在的名次。


毕竟,有科学研究证实,长得好看的人更容易成功。


“光圈效应”让一个人的某种特性,一旦能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它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


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的本性。在这种本性推动下,颜值高的人占据更好的资源,由天生的外表带来的差距,就让人感到十分不适。


参加《创造101》的3unshine在节目开始之前就有了大量的“粉丝”,她们曾经因为在微博上的“土味写真”被诟病,这次参加比赛,因为“不能明说”的颜值差距被淘汰,却让网友替她们感到不平。



也许是不想看到多一次“不公平”,支持王菊的菊家军们,掀起了一场对于流行文化的反叛。


这种反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和生于1980年代中国年轻人所追求的,违背大众审美的非主流文化不谋而合。



日本Instagram公布的本年度“日本名人明星排行榜”,打败水原希子、石原里美等人气女性,一举拿下“最多粉丝”和“照片得赞正最多”两项第一名的,是身高1米57、体重200斤的渡边直美。



这个胖女孩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中自信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Instagram上的每张照片都风格鲜明,不负“时尚教主“的名号,什么颜色,什么款式都敢挑战;每一次模仿秀都拼尽全力,鬼脸不再话下,夸张的表演更是让人过目难忘。


作为一个搞笑艺人,渡边直美用自己的努力收获了百万粉丝,也向这个以姣好颜值和超轻体重为美的社会做出了反抗。


浮夸至少让我觉得自己有主导权。” 


2010年前后大火的Lady Gaga用“奇装异服”、“暴露不完美身材”引领了一场全新的审美潮流。



但是Lady Gaga的异装不是简单吸引眼球的手段,女权主义、性解放运动、斗士精神、解放自我……作为后波普时代的代表人物,她的成名是一场逆流前行。



雷帝嘎嘎、雷母等称号也随之而出,她的异类行为吸引了全世界大量粉丝,这些粉丝有一个共同的名字——little monster(小怪物),他们和Lady Gaga一起用特立独行对抗着主流世界。


对奇异特征追求,是网友们对于流行文化的一种反叛,这种反叛来源于文化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以及人性获得自由的内在张力。


而对于大长腿、高颜值追求的背后实际是审美愈加单调化的趋势,随着其不断发展,审美的多样性也会逐渐消失,人们会渐渐陷入一种审美疲劳之中,再去寻找其他刺激。



王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这个审美疲劳社会的强心针,在打破娱乐产业的眼球经济。


或许“别的都还行但就是相对来说没那么漂亮”,正是网友追捧她的原因,因为好看却业务能力低下的人,实在太多了。



2


“拗着来”的时候,人能体会到前所未有的窃喜,特别是能有人和自己一起这样做。


比如,上学的时候每个学校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抽烟、喝酒、打架、早恋、逃课、泡酒吧,不以为耻反以为傲…...


以上行为,都是在打破规则。


去做别人都不做的事,一个人也就有了“牛”的底气。



弗洛伊德说过,人的内心深处有一个本我世界,性、饥渴等一系列人类最原始的冲动和欲望都被深埋在那里。


在文明社会,人类的本我被社会规则压制,人们知道要遵循一定的规矩才能释放它们。


而非主流本身,似乎正是本我的一种炫耀和展示。


它冲破禁忌的攻击力和破坏性,能给人以极大的快感。


最明显的表现,是“菊话宝典”带来的惊艳创造。


你不投 我不投 王菊老师怎么红 

你搞好 我搞好 菊姐就能追风跑 

你努力 我努力 菊姐就能出奇迹 

你偷懒 我偷懒 菊姐就得丢饭碗 

你拉票 我拉票 菊姐安心睡大觉 

你勤奋 我勤奋 菊姐不再招人恨 

你大吵 我大吵 菊姐眼泪刷刷掉  

你团结 我团结 菊姐就能走花街 


家住长三角 都夸王菊好 

王菊为啥好 齐鲁青未了 

东起山海关 菊姐肩膀宽 

春风过玉门 菊姐镇门神 

沙场弹琵琶 菊姐骑白马 

西出函谷关 菊姐走三关 

漠北征蓬外 王菊真厉害

大漠上孤烟 王菊赛半仙 

云长过五关 土创菊闯关 

鸡姐思王菊 陆游思唐婉 

云起泰山西 菊姐有处栖 

日落采石矶 送菊送到西


每当你想点外卖的时候

就给菊集资

你瘦了,菊活了

一菊两得



这一场藏在“暗号”中的狂欢,又何尝不是用“团结地搞笑”当外衣,来包装“压抑太久的不忿”。



3


撒贝宁曾在节目中分享自己对追星的态度: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完美的,不可能如愿以偿,也不可能做到有求必应,大家都是把自己的生活构架在一个虚幻的世界当中,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成为某个人。”


镜头放大的不是王菊的“丑”,而是粉丝求的“真”。


与其说支持王菊,不如说网友支持的是希望看到的自己——反对病态主流的常态,才应该是常态。


这个被美少女们当成命运转折点的节目,其实也只是一场游戏而已。



在这个奢华的造梦场,严苛的赛制在让这场梦更逼真,更容易让你、我、他融入其中。


王菊就像是平常人在舞台上的投影,因为这种能够感同身受的共情心理,网友们不想让她失败,努力点赞,其实不一定是真的支持王菊,而是在证明,哪怕不能满足所有“标准”的自己,也拥有很多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任何领域似乎都有一条歧视链,从名校歧视链到朋友圈旅行照片歧视链,迫不及待地给自己划分层次,对于其他异己者群起而攻之。


“菊家军”团体的形成,促成了来自“歧视链底部”的逆袭。


随着比赛的进行,颜值被歧视、身材不够好、从踢馆选手的幸运补位、再到被队友选中留下的幸运儿,在歧视链底部徘徊的王菊,一点点被观众挖掘出闪光点。



有人认为,是节目组故意安排王菊留在比赛中,才能引起话题爆点。


即便如此,比起选出“角色美少女天团”可能带来的颜值冲击,这样的爆点,也更有意义。


王菊触底反弹的人设,也是一场对“颜值即正义”的公开挑战。


少女们用各种可爱满足大众的审美期待,而要“重新定义”偶像,就需要如马东所说,“只有做到最大程度的不同,才能最大程度被需要”,来赋予自己存在的意义。


喧闹的狂欢,除了遮盖掉了“贬斥异己者”的刻薄,还有一句潜台词:


既然是全民的“游戏”,就得听听大多数人心里的规矩。


所以,这一次,pick王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