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试 气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内容,但在教材中却以单元活动的形式出现,实际上是对该内容的一种淡化,对初学者大大降低了要求。 关于气候的学习,有两种定位:学考和高考。 对于学考,此部分内容不作太多要求,学生只要大体会判读几种重要气候类型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简单知道这些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分布即可,一般也就只考1~2个选择题,或者综合题里面的1~2个空,甚至不考。 所以,对于高一学生和只参加学考的理科生,这部分内容就只用简单知道点就行了,不必花太多精力。 对于高考,气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因为,气候本来就是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这个因素会影响到人文地理的方方面面。在高考中,会直接考查气候的本身,也会间接考查与气候相关的其他地理内容。 在《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资料中,气候部分共有67个点,是点最多的一个内容,当时我请了六个学生(吴雪玲、李晓雪、李霞、李承梅、吴洪、施雪丽)帮忙校对,足见此部分内容在高考中的地位! 所以,对于要参加高考的文科生而言,在高二、高三关于气候的复习过程中,就必须将该内容的基础打好。 关于气候内容的本身 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所以,气候的内容也就是在气温和降水的基础上展开的。 气温特点的描述、影响气温的因素、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等是气温部分的核心内容,而且要结合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中具体的地点,掌握分析区域气温特点的方法。 降水特点的描述、降水类型、影响降水的因素等是降水部分的核心内容,同样也是要结合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中具体的地点,掌握分析区域降水特点的方法。 将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结合起来,就是气候。 关于气候的综合考点,主要有:气候的分布、气候的特点、气候的成因、某地气候特点的描述、比较两地气候的差异、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等。其中,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比较复杂,学生除了要有气候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形成判读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的能力,加上不断训练,才能最终掌握,并学以致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