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文忠与梅城古城

 zjshanshi 2018-05-30

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是明王朝开国将军中排名第三位的功臣。这位明代的大功臣,与梅城古城,尤其与梅城的古城墙、古城门,还有着一段深厚的情缘呢。

根据史料记载,李文忠的生母是朱元璋的二姐。他十二岁时,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带他去投奔舅舅朱元璋。舅舅将他父子二人留在军中,待外甥如同亲生儿子,还专请了名师培养教诲。成人后的李文忠沉稳宏达,颇好学问,通晓经义,能文能武。他在军营磨砺,受舅舅真传,之后又随军作战,临阵精神振作,意气奋发,遇大敌则更是有勇有谋,所向披靡。他擅长搞钱粮和刑名事务,也善于搞大项目公共工程。

1357年(至正十七年),十九岁的李文忠率领亲军支援池州,第一次作战就立了大功,击败了在池州的天完军统领赵普胜,又攻下青阳、石埭、太平、旌德四个县城。第二年(1358年),李文忠会同邓愈、胡大海由徽州进入浙江,从元军守军谢玺手中夺得建德路(设在今天的梅城),袭取了驻扎在梅城乌龙岭的苗帅杨完者,并受降了他的旧部三万多人。新政权改为建安府(俗称建德府)。李文忠升为亲军都指挥,镇守建德。随后,李文忠又以梅城为据点,占领兰溪,攻克诸暨,攻打绍兴,平定金华,接着转攻处州(丽水),打败了张士诚的部队,攻下所经过的山寨。之后又攻下福建的建(宁)、延(平)、汀(州)三州,全部平定了闽溪诸寨。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二月建安府改名为严州府。翌年,浙江中书分省移治严州府。

李文忠占据建德后,为了府地的长治久安,除了兵力和武器的配置,他还十分注重城防设施的建设,以利于城垣易守难攻。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李文忠下了大决心,重修了梅城的城墙和城门,对老城墙的设置作了重大的改动:将原来城墙长度缩短了四里,把城墙一些地段往内部紧缩。将城墙的西北面向正东方向移进三百五十步(即从西山岭到一里亭一线向正东方向平移至汽车站到鸭塘里到严州中学西侧一线),正北面向正南方向移进八十五步(即从城北赤山一线向正南方向平移至严州中学北侧一线),正东面则移出一百六十步(即从东湖东侧公路一线向正东平移至现在的护城大坝一线)。改建后的城墙,除了南门依仗大江、西南面依仗西湖的天然护城河外,在城墙的东面、北面和西北面也新挖掘了又深又宽的城濠(护城河)。又将原来的八个城门改为五个,封闭了南面的安流门(小南门)、东北方向的百顺门、西南方向的善利门等三个城门。另外留用的五个城门,除了北门附山不设月城,其余均在城门顶部覆盖城楼,建筑月城(瓮城)以双重保护城门。改建后的城门另赋予了新的命名。东门称兴仁门,南门将定川门改为澄清门,大西门称和义门,小西门称武定门,北门称拱辰门。

(梅城现存的古城墙和大南门(澄清门),应该就是当年李文忠主持改建的。而小南门(福运门)也应是当年被他关闭而后在清朝道光五年严州知府聂镐敏重开并将原称安流门改名的。)

朱元璋的劲敌张士诚,对于李文忠所占据的建安府(梅城)可谓是馋渴已久。于是他就带兵偷袭,朱文忠则率军在城墙东门抵御,另派兵将出小北门,抄小路袭击敌人后路,两军夹击,大破张士诚。一个月后,张士诚再次来袭,朱文忠又在梅城大浪滩打败敌军,并乘胜攻下了分水县城。张士诚派遣将领占据三溪,朱文忠又率军将其击败,并斩首其将领陆元帅,焚烧了他的营垒。最后张士诚发现,自己手中竟无人能敌过李文忠。于是万念俱灰,从此再不敢窥视建安。

李文忠因骁勇善战,被升迁为同佥行枢密院事(负责国防军事的高官)。

李文忠在平定江南、征讨北元战役中转战沙场,骁勇善战为众将之首,于是被授为浙东行省左丞,又被加封为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明朝建立后,因李文忠战功显赫,被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获封曹国公。1379年(洪武十二年),明太祖又诏命李文忠掌管大都督府(最高军事机构),兼领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1384年(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位次第三。赐葬南京钟山之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