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精临——李耘莉

 陇上撷英斋 2018-05-30

李耘莉 号云起庐,籍贯吉林。现为中国书协会员、吉林省书协理事、吉林市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全国首届国学修养与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成员。作品入全国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展、全国第三届隶书展、全国第六届楹联书法展、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展、全国第六届书法新人展、全国第三届青年展、全国第五届书法百家精品展、全国首届书法临帖展、全国第二届篆书作品展、第四届全军书法展、全国首届小品展、2011年中国书协优秀会员展。2013年在吉林市成功举办“古调新声”个人书法展;中国美术馆2016翰墨传承·中国美术馆当代书法邀请展提名。书法作品及文章多次在《中国书法》《书法》《书法导报》等刊物发表。


心契于斯——遇到《杨淮表记》

 

《杨淮表记》,刻于东汉熹平二年(173),汉代著名的摩崖刻石之一,现藏于汉中博物馆。

我学隶书,自汉碑始,一直徜徉在这浩瀚的海洋,终不离半步。这其间有彷徨、有徘徊、有邂逅,更有峰回路转和怡然自适。

从《曹全》《礼器》《乙瑛》《张迁》到《石门颂》,这是一个学书者转益多师的学习过程,对我而言,更是一个审美变化的过程。从碑到摩崖,让我进入了另一个耳目一新的世界。及至遇到《杨淮表记》,很庆幸我第一眼拜观到的就是拓本的全貌。苍苍古栈道,历历摩崖铭。这饱经沧桑的凿石开路场面俨然于目。浪漫朴拙的书法风格,让我有迫不及待想拿起笔临摹的冲动。

地域书风、书写载体、内容题材都会对书法风格产生影响。此摩崖与我所临习的汉碑相较,不做修琢,仿若风尘物外。我邂逅并心契于《杨淮表记》,首因其精神流露处。

《杨淮表记》带给我的第一感受是,字的点画、线条质感、收放侧欹、通篇的布局,所构成的整体画面,生成了风流蕴藉、落拓不羁的大气象,充满了动感与张力。这与汉碑所宗的肃穆端严的庙堂之气风格完全不同,但又不失秩序之美。这种领略让我在创作过程中,如入佳境,别开生面。

《杨淮表记》在章法、结体、线条上,因刻于摩崖,受自然条件所限,加之栉风沐雨的泐损,故现出略无滞碍、烂漫散逸、杰出风尘之态。这样看似无法,却给了我们更大的想象空间。因平日对金文大篆、小篆的涉猎,加之对《石门颂》亦浸淫良久,于是临摹此拓本时,在讲究“无垂不缩、无往不收”、“藏头护尾”的篆隶笔法之同时,稍加改作,以圆笔为主,削弱篆隶特征化,势取简帛,不疾不徐,看似生涩,朴拙生焉。正所谓大道至简,自然天成。

另因摩崖所囿,造成的个别字拘谨生涩,我有两个选择,一是抛弃,二是取其趣味,为创作之用,生动篇章。

临刻石,最可贵的就是作者用当下的书写状态来还原古人在契刻之前的书写原貌,如今,古迹斑驳,刻痕依稀隐约,但精神可见。我想,这就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最好礼物。


杨淮表记


临摹作品


创作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