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斧神工——日本的棋墩、棋子、棋笥

 猪你开心 2018-05-30

棋子篇一:云子叹!

围棋是东方智慧的精华体现,有史以来的所有棋类加在一起,也及不上围棋深奥与浑厚。黑白的颜色象征阴阳,代表宇宙,棋盘上361个交叉点成为黑与白的战场,在战斗中此消彼长。围棋蕴涵着古代哲学中一元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天圆地方、十九农历节气、三百六十周天之数等等含义,其变化丰富,意韵深远,魅力无穷。

中国是围棋的发源地,中国的围棋子以云子为第一。云子又称永子,云扁,一面平,一面威带弧度,造型像一个小馒头。实际上,云子的造型是以宇宙为形象的,即天如覆碗,地如平盖,体现了中国人朴素的宇宙观。云子冬暖夏凉,手感温润如玉,云子质地细腻玉润,色泽晶莹柔和,坚而不脆,沉而不滑。黑、白云子各有特点:白子温润如玉,柔而不透,微有淡黄之色;黑子“仰视若碧玉,俯视若点漆”,落盘漆黑润泽,对光则呈墨绿色。

据《永昌府志》、《滇南杂志》等史籍记载,云子系以玛瑙石、紫瑛石合研为粉,再加上红丹粉、硼砂等多种原料配合一起熔炼,然后用“长铁蘸其汗,滴以成棋”。最后再将毛坯磨制成大小一致的成品。云子的工艺精细复杂,其中配方、火候、点子的手艺都是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


可以说云子是我们的国宝,但是最让我遗憾的是,云子在世界上虽然喜爱者众多,却始终是廉价品,最贵的也不过100多元。当然,那些几千元的云子到底值不值这些银子我不敢苟同。究其原因,是云子的制作缺少精益求精的精神,我感觉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说:
一、云子的铸造环境无尘度低,棋子含有许多杂质。
二、铸造磨具精度低,云子大小、薄厚不一致。
三、云子由于是纯手工制作,因此标准化程度低,甚至每一批云子的颜色都不一样,因此棋子一旦损失,很难配齐。
四、最最重要的,我觉得是云子的制作者缺乏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

几十年了,国内的几家云子厂家只知道在包装上改良,开发出红木包装、景泰蓝包装、真皮包装等等,却很难看到在云子的制作上有了质的飞跃。至于后来厂家为了和国际接轨,开发什么双面云子,简直就是对云子的亵渎。云扁就是云扁,是古人几千年延续下来的宇宙观,变成了日式棋子的样子就不再具有云子的内涵。


既然云子还不能说是世界的顶级棋子,那么什么是顶级棋子呢?——日本的蛤贝棋子。

不要说什么哈不哈日,你如果看到日本棋具匠人那种精益求精态度,你也会感叹的!另外插入一句话,有人说日本还有一种哈马力石棋子等,是比贝壳子还要高档的棋子,这实际是个错误。贝壳的日语发音就是——hamaguri,日本管棋子叫做碁石,哈马力石实际就是“蛤碁石”的音译。

补充一点,大家注意这“碁石”的“碁”字,这个古老的中国汉字在它的国度里已经失去了自身的含义,甚至已经被扫进了故纸堆,但是在隔海相望的日本和韩国,还在延续着他的含义。围棋者,石质,故为“碁”;象棋者,木质,故为“棋”。日本有一种木质的“将棋”,是木头的作的,因此用的是“棋”。在我国古代,“碁”和“棋”有着严格的界定,比如在算命界、祈禳界这些传统职业,“碁”越下子越多,象征着人丁兴旺;“棋”越下越少,象征着人生凋敝,而这万万不可混用,也许可能会有人说我有点鲁迅笔下孔乙己的“回字有四种写法”,但我想说的是,只有近乎偏执的追求一种文化,才能将这种文化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正如一位名人所说:当一种文化在它的源头渐渐干涸,其支流可能在世界的某一处仍然泛起余辉。遗憾的是,这条支流流淌到了日本,灌溉出了日本围棋匠人精神深处的执著,正是因为这种执著的存在,日本匠人做出了棋具制造界石破天惊的艺术品——蛤碁石。

棋子篇二:海之碁1

蛤碁石是日式围棋的代表,其白子用天然贝壳磨制而成,做工细腻。根据其色彩、形状、光泽和花纹,分为“金印”“雪印”“月印”“华印”“实用印”五个级别,所谓印,就相当于等级的意思,英语就是grade;黑子则为日本三重县熊野市野外的一种名叫那智黑石(Nachi stone)打磨而成。这种石头是一种特殊的矿石,属于页岩,通体黝黑,石质细腻,非常类似中国磨制砚台的端石或歙石,磨出的棋子晶莹光亮,手感极佳。据说古代遣隋使曾以此进贡中国,可做砚、小饰物等,因产量很少,可见其高档珍贵。

蛤碁石的花纹就象树木的年轮一样,生长年份愈长花纹愈细;另外,蛤贝前端有花纹的部位又细又薄,前端部位一侧厚另一侧薄,因此,能制作出厚度厚、花纹多的“雪印”是非常稀少的; 取材于蛤贝的前端中间部位的棋子,由于花纹略粗,且不能通体贯穿的蛤碁石,依次分类为“月印”“华印”或“实用印”;通常以雪印为最上品,花纹分布细密舒展,色泽润白如玉;实用印花纹较宽较少,间距略大;月印介于二者之间。“华印”应该是混杂着不同级别的大致相当于月印级别的,里边偶尔也能找出几个差不多雪印级别的子来。“雪印”难觅,而在此之上的“金印”则更是万里挑一,金印实际上就是花纹更加细密的雪印。我们知道石头的尺寸一定是比较大的,颜色也较为固定,大小厚薄相对自由,但很厚的贝壳总是难找一些,所以一副围棋的标准是以白子的级别决定的。

根据白子的花色和厚薄把围棋分级,数字代表厚度,一般来说是25号到40号不等,厚度从7mm到11.3mm,还有40号以上的甚至45号49号的,因其罕见,实用性不高,一般作为收藏之用。

所以平常把日式围棋叫做如雪印36号、月印30号之类的词,其实即便只是实用印也已经是相当精美了,不仅好在它的纹理,更重要的是它的做工,每个棋子形状尺寸基本看不出差别,摸在手里光滑如玉,价格虽绝不便宜,但绝对物有所值。

在日本,同等规格质量最好、价格最高者为黑木棋石店和日本棋院的产品,每副大约是其它厂家的1.5-2倍,由于没买过其它厂家的围棋子,所以无从比较。

目前市面上的这些围棋子,一般都是墨西哥贝壳,如果是日向的(所谓的梦幻的碁石),则价格就贵得离谱。如同是32号雪印,墨西哥的是4万3,日向的要70多万,不过这么贵的原因并非它的品质比墨西哥的好很多,其主要原因是日向的贝壳现在找不到那么厚的了,正所谓物以稀为贵。

不过话说回来了,目前世界上能做棋子的贝壳,除了日向的,就只有墨西哥的了,因为做棋子的贝壳必须质地细密坚硬,不能酥、软、脆,否则一拍就碎了。我曾用砗磲的贝壳作过试验,磨出来的棋子很酥,一拍就裂了。所以保护墨西哥的贝壳,是我们的子孙后代能有精美的贝壳棋下,是我们当代人必须尽力的!

蛤棋石是如此精美,这与日本匠人倾注心血的制作是分不开的。一块普通的贝壳,又是如何变成了精美的蛤棋石的呢?



棋子篇二:海之碁2

围棋棋子的大小直接影响手感,因此棋子的筛选有一套严格程序。我国的云子是用模子铸造的,因此出厂时会有技师抽检样本,但是不知道是抽检数量不够,还是不够认真,几乎再昂贵的云子也存在大小不一的现象。

日本棋子则真是一个一个的用千分尺测量出来的,日本棋子有从小到大有8个直径,每个直径几十个标号,每个标号又分为金印、雪印、月印、实用印,林林总总将近一百种产品。每个棋子经过粗磨、细磨、抛光、成品之后,会放在不同型号对应的筛选池中,有专门的工人去一个一个的筛选过细,不合格的不是销毁,而是按照不合格的档次分检出来,做成低价格的棋子,既不浪费资源,还能取得额外的收入。

日本棋子的不合格,不是我们概念上的碎了,而是有一套不同的标准。

这套标准极为严格,比较之下,直径、薄厚、重量、大小显得不值得一提,虽然未免有些极端,但却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了制作者的精益求精。

耳薄,就是棋子两端过于纤细。

耳不对称,就是棋子两端大小不一,这在国内应该不算毛病。

耳内陷,估计是取材的时候造成的。

耳过厚,我想国内这也不算毛病。

坡度错误,日本叫面狭。

坡度太缓

我想,如果云子的制作者有这样的耐心和决心,这样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作风,云子也一定可以成为精品的收藏,而不是靠着昂贵的包装骗国内棋友的银子。



棋子篇三:蛤碁石

日本蛤贝围棋:围棋白子系天然贝壳打磨而成,做工细腻,根据其表面花纹分为“雪印”“月印”“实用”三个级别。黑子则为日本特产那智黑石打磨而成。

在满足对弈其主要使用功能时,还给棋手带来视角、手感、对弈、音色的综合美感,使其享受最大乐趣,在日本围棋界被誉称为“梦幻之魂”。

明治四十一年日向市发现了精美的蛤贝,小川荣次郎由大阪返回日向市开始制作蛤碁石,至今日向市成为蛤碁石围棋的唯一产地。但在三十年前,由于日向市的蛤贝资源已日渐枯竭,正如榧木资源枯竭的状况一样,蛤贝的厚度也每年变薄,现转为使用墨西哥蛤贝石资源制作蛤碁石。

蛤碁石规格:号数越大,厚度越厚
蛤碁石严格的选别基准——蛤碁石在打磨完了之后要进行分类选别,作为选别的标准主要是根据『形』、『色』、『伤』区分。『形』是指形状外观是否理想,『色』是否是漂亮的白色,『伤』是根据它是否有瑕疵来判断的。对形状的苛求、手感及瑕疵的判别决定蛤碁石属于雪印、月印和实用印。

雪印——蛤碁石中的佳品
蛤碁石的花纹就象树木的年轮一样,生长年份愈长花纹愈细;另外,蛤贝前端有花纹的部位又细又薄,前端部位一侧厚另一侧薄,因此,能制作出厚度厚、花纹多的“雪印”是非常稀少的;对同样取材于蛤贝的前端部位,由于花纹略粗,且不能通体贯穿的蛤碁石分类为“月印”或“实用印”;“雪印”其花纹华丽纤细、通体贯穿、孤高雪白,让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蛤碁石难寻,“雪印”更难觅。

月印、实用印——尽善完美
月印花纹的间隔比起雪印来,稍微有点不规则,花纹占到碁石整体的七成左右。花纹之间稍有一些间隔,通体略带蛤特有的淡淡的褐色。月印最大的特征是,花纹和碁石白色的肌体有一种对比,就好像是在表达对“胜负”的执著。实用印花纹的间隔较宽,花纹的数量最多七、八条,其中类似雪印、月印的花纹约占一半。虽然被称之为实用品,但是品质绝对优秀,同样具备代表蛤碁石特征的滑润手感和安定感。
蛤碁石,蛤意为“贝”;碁意为“棋”。蛤碁石就是贝壳棋子的意思。蛤碁石严格来讲不包括黑子,仅指白子,黑子算作是“附赠”的。围棋的品级也是按照白子来区分。

那智黑石——追求“极乐世界”
那智黑石名字的由来,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平安时代。那时以太上皇为首,到熊野参拜的人,都在那智海滩上捡回闪闪发亮的黑石头做纪念,这些黑石头就被称作“那智黑石”。那智黑石不仅保持了石头的自然风貌并且还能使人感觉到“极乐世界”的庄严。由于其石质细腻、硬度适中,为喜爱围棋的人所珍视。



棋盘篇之一:巨木之恨

棋盘是围棋重要的组成部分,用来做棋盘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有用布做的棋盘、羊皮棋盘、木头棋盘、瓷质棋盘、石头棋盘……,可谓五花八门。目前珍藏于日本正仓院的有中国唐代皇帝赐给日本的紫檀木镶象牙棋盘,可谓无价之宝。

随着围棋近代在日本兴起,日本工匠凭着追求极致严谨作风,把木制棋盘的制作发展成一种文化。

棋盘的好坏取决于很多方面,一是取材。通常来讲,只要木性稳定、颜色较浅、花纹美丽的木料都可以做棋盘,一般来说榧、桧、桂、银杏、楸、楠……是做盘的好材料。

榧木棋盘是公认的顶级棋盘料,由于榧木木性稳定,不变形、耐腐蚀、气味芬芳,且木质软硬适中,因此成为制盘人的首选。

(云南的千年香榧)

榧木之后是桧木,桧木的木纹我感觉一点不比榧木差,而且桧木也有一种芳香的气味,且木性稳定之极,不变形,不开裂。

(几千年的桧树,千万不要胡思乱想作棋盘,这是神物。)

中国古代的名盘是楸木,楸木木纹较粗、颜色较深、棕眼较大,棋子打在上面不如浅色盘反差大,效果一般。

在材质确定的情况下,棋盘越厚,其价值就越高,这就直接导致了棋盘制造者对于巨木的需求。日本本国的榧木现在一棵也不让砍了,现存的木料要么是过去留存的,要么是从国外进口的。80年代,日本把中国西南千年的榧木差不多都买走了!而中国到98年才开始保护自己的森林资源,但此时中国的原始森林已经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以致现在已经很难找到像样的巨形榧木了。

桧木也同样如此,目前中国的好桧木在台湾。桧木是做球拍的顶级材料,但是做棋盘同样出色。桧木色泽华丽,给人冷艳的感觉。

(现在这么大的木料已经算大的了!)

在东南亚的巨木损失殆尽后,一种北美的铁杉开始进入棋具市场。由于铁杉的木纹很像榧木,且树形巨大,往往可以做出漂亮的正木纹。

由于铁杉目前价格低廉而榧木昂贵,因此铁杉被大量用来制作棋盘,叫做新榧。实际上新榧根本不是榧科,无论硬度、木性、香味都与榧木不可同日而语,其价格仅为榧木的几分之一到几十分之一。

我想,十几年后,恐怕巨大的铁杉也没有了!

棋盘篇二:鬼斧神工(上)

前面已经说过了,最顶级的围棋棋盘是用榧木制作的,而日本匠人凭着近乎极端的执著精神,将榧木棋盘制作工艺发展成了一种艺术。

日本标准棋盘的尺寸是43*46,这一标准尺寸在日本已经流传了千年,不论是日本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还是棋盘匠人刚刚制作的新盘,不管是榧木盘还是桂木、甚至塑料盘,都严格遵守这一尺寸,我感觉仅从棋盘尺寸这一标准,中国的棋盘制造商就应该学习日本匠人的严谨态度,不见国内那些棋盘,有大有小,棋子放上去,大云子挤,小云子稀。

制作榧木棋盘的第一步是伐木。一般来说,能够做成美丽正木纹的榧木都是几百年数龄的巨木。树木开发之后首先要进行第一步干燥,就是整个带皮的树干阴干,这个时间大概是2年左右。记住,此时还是原木而不是棋盘料。

把原木按照树心的位置切成一段一段的木敦,这个过程日本叫做玉切。

玉切之后,棋盘匠人将木墩去皮,按照正木、木表、木里的顺序先取整木盘的棋盘料,之后再去取碎料,用来制作拼木盘。无论如何,取棋盘木料一定要纵剖,如果横截的话那是制作菜墩,不是棋墩。关于棋盘纹路的走向,会在后文中详细介绍。

棋盘料取出之后,就要在木口进行封蜡,之后进行漫长的干燥期,尽管现代的干燥工艺十分先进,遗憾的是棋盘料只能自然干燥,一般一寸棋盘干燥一年,五六寸的厚棋盘都要干燥十年甚至十年以上。通常是父亲留下材料给儿子制作成品。这也就是为什么好的榧木棋盘价格昂贵,材料稀缺是一个方面,而干燥期长则是另一个方面。反看国内的一些棋具制作商人,为了挣钱,恨不得刚刚伐下的榧木就用来制作棋盘,其结果就是棋盘用了不到半年就发红、变形,白白浪费了珍贵的榧木资源,从这个角度说,与其自己暴殄天物,还不如卖给日本做成真正的艺术品。

日本的棋盘店都有自己的巨大仓库,用于存储棋盘料,日本的棋盘料最好的是绫营榧木,之后是日向榧木、九州榧木,之后是中国榧材;桂木材料以北海道产的最有名气,从前桂木棋盘属于中低档次的棋盘,但是随着现在巨大的桂木材越来越少,因此桂木的厚棋墩也变得越来越昂贵了。

日本的棋盘店一般不接受预订,因为要视棋盘料的干燥程度而定,如果你需要一块10寸的榧盘,而10寸的棋盘料还没有干燥,棋盘店是不会卖给你的,如果一块榧棋盘买回去变形了,日本的棋盘店是非常丢面子的。当然我指的是日本有名望的棋盘店,如黑木、三轮、平田、青田、稻田、熊须名店。

棋盘料干燥好了以后,首先有匠人进行粗刨,取出棋盘的大致形态,此时就可以看出盘面的疤节,如果是完美的正目盘,则转交给工作经验几十年的老师傅进行制作。

粗刨完工后,由匠人师傅开始使用独角刨子进行细刨,粗刨可以使用机床,但细刨必须由老师傅手工操作,目的是使棋盘六面、12线绝对垂直。好的师傅经常是一刨到位,绝不会来回来去的刨,要知道榧木极其昂贵,少一寸就可能贬值很多。

好的棋盘面据说并不是绝对水平,而是以天元为中心,向四周微微凹下,据说这样是为了棋子打在上面音效更好。

同时,在棋盘的背面正中心有一个正方形的回形槽子,中间好像一个倒过来的金字塔,这个槽子叫做“血馏”,据说是观棋者如果支招,就把脑袋切下来,把血流在里面,这纯属胡说八道,毫无根据。看棋说句话就要砍头,这规则也太残酷了,倒是另外两种说法比较令人信服:一是可以加快棋盘的干燥,二是打子的声音更加清脆。
(《围棋天地》的解释称为“响穴”。管仲乐弈吧友说,是为了控制木料的水分,再好的榧木盘拿到北方也很容易开裂,南方湿度大则不用担心。)

日式棋盘底面

棋盘篇二:鬼斧神工(中)

棋盘经过细刨、开血馏(响穴)之后,就成了成型的盘坯,下一步是打漆。日本的漆目前用的是印度漆片,把漆片化开,薄薄的打上一层,可不是像国内那样用刷子刷,而是用一个类似拓片的墩子一点点擦上。擦完之后基本保持木材原色,而且不怕水,绝不是国内那种黄澄澄的金色。对比一下国内的榧盘与日本榧盘。

(国内某厂家的榧木盘,色浮,且必定干燥不够时间,日后会发红)

(日本榧木盘,森森然,庄重肃穆)

上漆之后是划线。必须说明,划线不是刻线,国内的一些商家不知道从哪里听到了军刀刻线,便独出心裁的用刀子刻棋盘,把好好的一块木料弄得伤痕累累!

下面澄清一下所谓的军刀刻线。首先,世界上从来没有军刀刻线一说,就像从来没有救世主一样。所谓的“太刀目盛”其实是日本的棋盘师在用特制的钢片压线。

(日本的棋盘线钢压片,就是国内误解的“军刀”)

日本的棋盘线画法多样,有用鼠须笔画的,更多的是用钢片压线。日本的棋盘线漆料是用特制树脂调成。配方由划线师傅保留,是一种秘方,不会外传。划线的钢片多种多样,长短不一,有的是为了适应不同大小的棋盘,如13路棋盘,9路棋盘,一般都是划大棋盘用的长钢条。

划线之前棋盘师傅会把棋盘用界尺分好区域,也有用纸条贴边的,总之划线要有一个参照,之后用钢片边缘蘸着树脂一道一道的压在上面,画完横线,干燥24小时以后再画竖线,之后点上星、天元。

树脂干燥后由于张力会鼓出盘面,这也就是日本棋盘线都鼓出来的原因,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棋子不是直接打在盘上,而是先打在线上,可以很好的保护棋盘,大不了几年后再重新划线。相比之下,国内刻线的方法一定让日本棋盘师傅气歪了鼻子。

棋盘篇二:鬼斧神工(下)

棋盘完工之后要安装腿,由于腿部的木材较小,所以干燥期较短,但是棋墩的腿部制作一点也不比棋盘的制作省事,日本匠人师傅的精益求精,使得腿部的制作也成为了一种艺术。

据说,日本棋墩的腿部是一种含苞待放的花朵,其寓意是提醒人们观棋要安静,好像静静的花苞。

制作棋盘腿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弧形凿子,因为日本棋盘的腿基本都是由流畅的弧线构成,看不到一条直挺挺的硬线。另外还要说明的是,棋盘腿都是一对一对制作的。首先由棋盘师傅在腿料上划线,然后用锯子锯出需要剔出的部分。

之后棋盘师傅会一点一点地剔出多余部分,成为棋盘腿的雏形,经过细细的打磨,可以成为优美的棋盘腿,之后需要泡在水里,因为棋盘腿的木材料较小,因此可以采用水浸法干燥。

干燥之后的棋盘腿经过上漆,就是现在的模样。最后一步就是钉上棋盘,一般来说,厚棋墩的棋盘腿较为矮胖,薄棋墩的腿较为细长,主要是为了协调的缘故。

至此,一个完美的棋盘就制造完成了­。

棋笥篇:我善制木1

装棋子的容器,日本叫做碁笥(发音:思)。笥这个字不常用了,最早是中国的一种竹苇器。古代学者郑康成曰:盛饭者,圆曰箪,方曰笥。我见过马王堆出土的笥,漆器,就像一个大茶杯,放粮食、水、食物用的。其实就是罐子。

在接触日本棋具之前,我对棋罐子没什么概念,因为中国绝大部分使用草编的筐子放围棋子,5元钱一对左右,高级一点的作个木头的,外面再套一个锦缎匣子,就算是城里人很上档次的东西了。

在日本,碁笥的制作是有专门的技师,有的技师还是名师,做一对罐子犹如雕刻玉器那样精工细作。日式碁笥的材制五花八门,按照用料高低分为:岛桑、本桑、黑柿、屋久杉、老松、榧、榉、檀、花林(就是花梨)樱、楠、栗。

岛桑产自日本的伊豆七岛,即日本南方太平洋上的火山岛群,处于南北相连总长约 540 公里的富士火山带上,由大岛、利岛、新岛、神津岛、三宅岛、御蔵岛和八丈岛各岛组成,产的桑材称作岛桑。岛桑的材料取自御藏岛,艰苦的自然环境造就出稀有珍贵的岛桑,为皇家御用木材,用岛桑制作的棋笥品位堪称卓绝。

本桑生于日本各地,也分布在库页岛,以及朝鲜和中国。由于该树种的积蓄量极其稀少,所以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树材。用本桑制作的棋笥能散发出黄金般的光泽,是棋笥中的高级品。

黑柿是日本黑柿木的材制名称,木材坚硬,极其难加工,因此成品价格昂贵,由于黑柿本身具有黑白反差的条纹,犹如阴阳的变化,因此自古以来就是优良的围棋碁笥制作材料。那种行云流水一样的纹路,让对局者时刻都能感悟到阴阳的协调。黑柿碁笥是我最最喜爱的碁笥之一。

榧木是制作棋盘的顶级材料,作为碁笥的年代不太久远。榧木的特性我在前面的文章中介绍了,因此不再赘言。榧木碁笥并不算昂贵,因为花纹美丽,也受到广大爱好者的喜爱。



棋笥篇:我善制木2

花林,又叫花梨,也称作印度紫檀,豆科花林目阔叶树,多产于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从菲律宾到巴布亚新几内亚也有分布。不仅具有强韧性,也具有很高的硬度,木质较重,用花林制作的碁笥木纹清晰,色调鲜艳,品质出众。

樱木,蔷薇科樱花目落叶阔叶树,分布于本州、四国、九州,此外也分布于朝鲜半岛,生长量稀少。材质重硬,具有强韧性,纹理基本通直,肌理致密。一经打磨,即呈现光泽。不易干燥,极少变形,耐久性高。用樱木制作的碁笥纹理细腻,富有光泽。

榉木,榆科榉目落叶阔叶树,产于本州、四国、九州,也分布于朝鲜半岛。边材和芯材的界线清晰明了,边材呈灰白色,芯材呈黄褐色,年轮清晰,有光泽。是日本阔叶树排名第一的良材,自古以来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家具材料等,特别是寺院、神社建筑用材的首选。由于有榉木材料相近的木材,为了以示区别,所以又将榉木称作“本榉”。材质上经常能呈现出圆形、牡丹形、泡状等美丽的图案。用榉木制作的碁笥光泽深透,质感丰富,其明快的色调能与棋盘达成完美的协调。榉木是我最喜爱的碁笥之一。

楠木,楠科常绿阔叶树,关东以南的温暖地带,特别是沿海岸线一带盛产,也分布于中国。木肌致密,耐湿性及耐久性好,加工容易。用楠木制作的棋笥木纹细致,有浓烈的芳香气味,可防止虫害。

栗木,又称柴栗。椈科栗目落叶树。北海道西南部到本州、四国、九州广泛生长。材质坚硬,密度大,富有弹力,由于栗木生长速度较快,木纹较粗,制成品较容易,所以价格相对低廉。用栗木制成的棋笥色调比较稳重。

再展示一些图片:

浏览192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