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夕阳晚唱不言酬——监利县桥市镇老年歌舞戏曲协会巡礼

 1235gsv36hjbwk 2018-05-30

 全网记者 : 罗瀚

“农田秸秆露天焚,烟雾乘风播雾尘,空气污染生态坏,健康受损氧气贫,齐心协力抓环保,共建桥市新农村……”这首秸秆禁烧顺口溜竟然被湖北省监利县桥市镇老年歌舞戏曲协会作为彩龙船歌词,巡回全镇各村、组演唱。其实,像这样宣传国家政策,宣传村庄环境,宣传十九大精神的乡土歌词在镇老年歌舞戏曲协会可谓不胜枚举。该镇歌舞戏曲协会通过义演的方式送戏下乡,深受各级政府的好评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自己出钱,自发组织,送戏下乡,方便村民,不图别的,图老来生活充实,更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为当地政府做点有用的事,助推乡风文明……”协会会长姚维红语出撼人。

年过六旬的姚维红教过书,当过村主任、村长、书记,二十多年来为村里工作殚精竭虑,多次被评为市、县劳模,因年龄关系,前几年他退居二线,闲赋在家照顾孙儿,享天伦之乐。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党的富民政策的贯彻落实,不少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然而,很多村民不思进取,在麻将馆一赌输赢,在酒杯中打发时光,怎样助推乡风文明,宣传党的政策,这又成为姚维红日思夜想、挥之不去的话题,于是萌发了创办镇老年歌舞戏曲协会的想法,他的想法与镇蔡邵村老书记邵礼清的想法不谋而合,蔡邵村是荆南多元文化的滋生地,这里不但出了武官邵伯元,还出了不少文人墨客,邵礼清自小勤奋好学,聪颖过人,读初中时便被荆州花鼓剧团作后备力量培养,主演文武生角,几年时间的学习,他的演艺已有很深造诣,《站花墙》、《秦香莲》、《武家坡》等十几部名戏他都会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后来成家后,躬耕田垄,劳作之余,蓝天作背影,大地作舞台,犁耙磙耖当乐器、耕牛当听众,对着青天,大喊几句花鼓戏,这种自娱自乐的方式也别有一番情趣。后来,被村民推举为村里当家人,一干就是二十年,前年,他主动让贤,种几亩责任田,养几亩龙虾 ,在劳作中享受生活,心里比较充实,但登台唱戏的梦时刻萦绕在他的脑海,当一次偶尔的机会,姚维红和邵礼清两位老村干部碰面共同畅谈老年生活时,不约而同表达心迹,就是发挥余热,创办镇老年歌舞戏曲协会。于是,他俩又联系了热衷戏曲、在当地晓有名气的赵金兰,因为兴趣爱好及愿景完全一致,于是协会负责人便随之产生了。姚维红任会长、赵金兰任副会长、邵礼清任副会长兼主编,从去年八月开始,镇老年歌舞戏曲协会正式成立,协会的成立填补了镇戏曲协会空白,又应顺创建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得到该县民政局和镇委、政府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协会工作的开展非常顺利,演员的选择主要立足桥市本镇,辐射朱河、棋盘、柘木等周边乡镇,只要老人在戏曲舞蹈乐器等方面有一技之长,且热衷公益事业,就会在协会找到用武之地,城关不少老年人闻讯后也主动加入协会,对于协会成员,要求必须演艺精湛,品行端正,受观众欢迎,否则会“淘汰出局”。如今,协会有固定会员15人,特邀会员30余人,表演的品种有小品、民俗歌曲、渔鼓调、相声、舞蹈、彩龙船、花鼓戏、广场舞、腰鼓队等20多个。除了逐村送戏外,本镇婚丧喜事,只要主人有请,协会一定到场演出,所有演出不收一分报酬,不要一份礼品。为了添置音响、衣帽等演出设备和道具,协会每人自掏腰包近3000元。为让歌词深动活泼接地气,协会成员人人提笔填词,然后集体商量定稿,自创的歌词尽管缺少阳春白雪的雅致,倒也多了几分下里巴人的韵味,每场演出3—4个小时,场场观众爆满,掌声如潮,迄今协会已在全镇义演50余场。

别开生面的演出,新颖鲜活的歌词,不光活跃了乡村文化,助推了乡风文明,更是把党的政策温暖送进了千家万户,深入了广大群众的心田,同时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真可谓一举多得,利民利己。我们相信,有县民政局和镇委、镇政府一如既往的支持与重视,桥市镇老年歌舞戏曲协会一定会演绎人间最为美好的赤子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